【优选】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小学数学教案……
【优选】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课题:
十几减9。
教学内容:
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算理,学会“破+法”“连减法”,掌握“想加算减法”,感悟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9+3 9+7 9+4 9+6 9+9 9+2 9+5 9+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 )=12 9+( )=13 9+( )=14 9+( )=15 9+( )=16 9+( )=17
二、探究交流,展示汇报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算法的多样化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鼓励学生用学具摆一摆或在直观图中圈一圈的方法理解算理。]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想加算减法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连减法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破+法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连减法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
[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
(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 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
[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
10-9=1 9+6=15
1+5=6 15-9=6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教学本课时引导学生从情景入手收集信息,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理解+几减9的不同算法,在比较中发现想加算减法是计算又快又对的一种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做了铺垫。
第二课时
教学课题: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想加算减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9+( )=15 9+( )=18
15-9=( ) 18-9=( )
9+( )=14 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
第一组植树8棵,第二组植树9棵,两个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你能根据列出的加法算式说出一个减法算式呢?说说这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和差表示的意义吗?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练习二的第9题。
2、完成第12页思考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第三课时
教学课题:
十几减8。
教学内容:
教材第13页例2、做一做及练习三1、2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8。
2、使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计算退位减法的思考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常用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 )里应填多少。
9+( )=16 8+( )=13 9+( )=15 8+( )=17
3、12-9=3,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探究新知,展示交流
1、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一共有12个风车,我们要买8个,还剩几个?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10 - 8 =2 8 + 4 = 12 2 + 2 = 4 12 – 8 = 4
(5)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几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2、补充练习: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书桌上摆出8个红圆片,再摆出5个黄圆片,然后再摆上大圆圈。提问
(1)这种摆法表示什么意思?(8个红圆片,5个黄圆片,一共有13个圆片。)
(2)再用虚线套住7个红圆片,这种摆法又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列式?(13—8=5或13—5=8)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三、检测与反馈
1、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巩固破十法)]
2、完成P15页“做一做”的第二题。计算并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巩固“想加法算减法”)
3、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12-8 =
10-8 = 2 8 + 4 = 12
2 + 2 = 4 12–8 = 4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了十几减9一课作基础,学习十几减8就减低了难度。孩子们在探究算法的过程中,圈一圈,摆一摆,从而使学生建立了减法的模型。为今后学习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个别同学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有待提高,平时要加强口算训练。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第88页的例5)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四个算式,并计算结果。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学数学。
重点难点:
看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学生准备小棒数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电脑演示卡通人物汤姆:小朋友,我是汤姆,今天是吉利的生日,他邀请我去作客,不过,听说路上要回答他提出的几个问题,你们愿意帮助我,和我一起去吗?学生回答后出,出示以下复习题。
复习:(1)卡片出示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19
复习(2):汤姆讲述:我带来了一束鲜花作为礼物,瞧,花朵上还有算式呢!这些算式中哪些已经学过了,哪些还没有学?
(学生分类) 8+1 10+1 2+6 4+10 7-3 8+10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1、观察例图:吉利的生日晚会上,已准备了好多蛋糕(电脑演示),仔细看一看,这些蛋糕可以分成哪两部分?(盒内的10个和盒外的5个),这样,你可以说出哪些算式?
2、探究算法
(1)你能算出得数吗?请你把书翻到68页,试着填一填。然后把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同桌。
(2)谁愿意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指名学生回答)
3、老师小结: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多,既可以用数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算。
三、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1、回到课前分类题,让学生完成原来不会做的题目。
2、媒体演示
汤姆:生日晚会开始了,可吉利家的筷子还没数好,出示做一做1
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列出四个算式。
3、瞧:晚会上还准备了水果,咦,香蕉上怎么有算式,你会算吗?完成做一做2。做完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4、我们一起来到智慧宫:9+4 你会算吗?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先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设计说明
针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学段目标,结合教材求经过时间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1.明确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分清时刻与时间段。
学生已经对时、分、秒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几秒,因此在教学例1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牢牢记住已经掌握的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同时让学生通过具体生活情境理解时刻与时间段的区别。
2.借助直观模型,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借助钟面模型,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钟面,帮助学生理解经过的时间,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交流探究找到解题方法,即“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教师准备 PPT课件、钟表
学生准备 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出示PPT课件)
1.出示复习题。
(1)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之间有( )个小格。
(2)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1圈是( )分钟。
(3)1时=( )分
(4)1分=( )秒
2.出示古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交流:这是一首描述什么的古诗?你是怎么知道的?
(2)小结:这是写珍惜时间的诗句,光阴就是时间。
3.揭示课题:时间的计算。
⊙探究新知
1.学习例1。
2时=( )分
想:1时是60分,2时是60分加60分,即120分。
做一做。
(1)5时=( )分,怎么想?[用5个60连加的方法;也可以这样想:在120分的基础上再加3个60分,即120+180=300(分)]
(2)( )时=240分
(3)3分=( )秒
(4)4分=( )秒
设计意图:例1比较简单,让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时间的计算。
(1)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思考:你早上几时离家,几时到校呢?
(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
请同学们讨论并提出数学问题。(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2)讨论算法。
师:大家这么快就知道是15分钟,你是怎样计算的?请把你的计算方法讲给组里的同学听。(小组讨论)
预设 生1:数钟面上的大格,分针走了3个大格,是15分钟。
生2:数小格,15个小格是15分钟。
生3:45-30=15(分)
师:计算时,在同一个小时内,我们只要用分钟相减来求经过的时间就可以了。这么多的算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汇报)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计算的这道题中,几时离家,几时到校,这里的几时我们叫做“时刻”。而刚刚大家计算的经过时间,我们叫做“时间段”。时刻,只要看钟表就可以知道,而时间段是要经过计算得出的。以后计算时间段,也就是计算经过的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3)情境练习。
出示教材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解决,同桌交流算法。设计意图:时间的计算这部分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本部分教学采用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化难为易,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在计算的过程中不必要求学生统一使用一种算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应用题,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补充问题,再解答
1.商店里有24个皮球,卖出20个,________?
24-20=4(个)
答:还剩4个。
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________?
64=24(个)
答:一共有24个皮球。
师说:刚才同学们这两道题做得很好,请同桌的两个同学讨论一下,能不能将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生答: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师说:这道由两个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合并成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例2,你们会解答吗?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2
例2商店里有4盒皮球,每盒6个,卖出20个,还剩多少个?
问: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先干什么?
生答:读懂题意。
师说:请同学们自由读题,读懂题意的同学就坐好。(指名一同学读题)
问:读懂题意再干吗?
生答:划出已知、求。
师问:谁来说说这道题的已知、求?
生答:第1个已知条件是:商店里有4盒皮球。第2个已知条件是:每盒6个。第3个已知条件是:卖出20个。所求问题是:还剩多少个?(同时打出相应的投影图或P7实物图)
教师问:明确了这道题的已知、求,接下来要做什么工作?(分析数量关系)
教师问:这个工作非常重要,只有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才能正确解答。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体讨论,教师板书:
(1)商店一共有多少个皮球?
64=24(个)
(2)还剩多少个?
24-20=4(个)
答:还剩4个。
教师总结: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要先认真读题,找准已知、求,再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一定能正确解答出应用题。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送给同学5张,现在有多少张画片?
(1)先读题。
(2)划出已知、求。
(3)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说解题思路:根据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可以先求出一共有多少张画片,再根据送给同学5张,可以求出现在有多少张。自己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巡视检查。注意要把相同加数写在前面。
2.改一改
问:能不能将第3个已知条件改一改,变成另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小明有6套画片,每套3张。又买来4张,现在有多少张?
独立在课堂练习本上解答。
3.两步计算
84-19+676-(28+20)
52-4681-366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说说下面的应用题先算什么
(1)工厂先盖了5排房,每排9
间。又盖了15间,一共盖了多少间房?
(2)同学们栽了4行果树,每行6棵。有15棵是杏树,剩下的是桃树。栽了多少棵桃树?
(3)食堂买来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买来30棵,现在有多少棵?
(4)商店里有9袋乒乓球,每袋5个。卖了28个,现在还有多少个乒乓球?
5.判断哪个列式正确
学校有5盒乒乓球,每盒9个,又买来1盒乒乓球,现在有多少个?
(1)95+1(2)95+9
(3)5+19(4)59+91
如果学生判断不出,可用红笔圈出1盒,如果有同学判断正确,要大力表扬,告诉学生做应用题一定要认真审题。
6.比赛
看谁算得又正确,又迅速。
(1)同学们做了40朵花,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2)同学们分5组做纸花,每组做8朵。送给托儿所30朵,还剩多少朵?
(3)老师出了20道乘法算式,16道除法算式。小华算了32道,还有几道没算?
(4)老师出了4栏算式,每栏9道。小明算了34
道,还有几道没算?
(5)同学们做了16只红风车,20只花风车。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6)同学们分4组做风车,每组做9只。送给幼儿园18只,还有多少只?
做得快的同学可以思考下题。
(1)同学们去看电影。一年级去了6组,每组7人。二年级去了45人。一年级去了多少人?二年级比一年级多去多少人?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学生第二次接触两步计算的应用题,重点和难点仍然是理解数量关系,会分析数量关系,进一步了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结构,所以在复习准备过程中安排了两道补充问题,再解答的应用题基本练习,通过两道练习,学生理解了数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将两道题合并,编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引出例2。在学习新课过程中,注重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良好习惯。按照
(1)读懂题意;
(2)找准已知、求;
(3)分析数量关系即想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解答这四步来学习。在巩固反馈过程中,先做一道练一练,完全仿照例2来解答,再让学生把练一练改一改,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接着通过两步计算式题,找中间问题、判断、比赛等大量练习,巩固新知,最后给做题快的同学出一道虽然是3个已知条件,但用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用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数量关系。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96~97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知道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量之间的关系。
2.能看懂扇形统计图,并能从图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重点:
看懂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并能从统计图中读出必要的信息。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准备:
课前统计本班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课前统计学生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激趣
1.出示教材第96页情境图,说说同学们正在干什么?
2.在这些体育项目中,你喜欢什么活动?出示统计表,进行统计。(可在课前进行调查统计,利用Excel自动生成扇形统计图)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人数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统计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为引出有关统计数据提供了现实背景。同时,采用真实的数据进行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他们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理数据,引入新课
1.通过这张统计表,我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预设:数量的多少对比:如喜欢乒乓球人数最多,喜欢足球的比喜欢踢毽的多2人等;数量求和:如喜欢乒乓球的和喜欢足球的一共有20人等。
2.如果要比较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多少,可以怎样比较?
3.如何计算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多少呢?
4.学生进行口算或笔算,完成统计表,并进行校对。
喜欢的项目
乒乓、球足球、跳绳、踢毽、其他
人数
12 8 5 6 9
百分比
30% 20% 12.5% 15% 22.5%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得到数量之间的关系,再让学生计算出百分比并补充表格,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比不仅可以表示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的多少,还可以体现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加深百分比与绝对人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入语:(课件播放鞭炮声)今天真是个好日子,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起来,原来呀,是猪八戒的超市开张了,咱们一起去逛逛,好吗???
2、(出示情境图)师:这是超市里的食品专柜,从图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如果要买两种东西,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评析]: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教师让学生学会看图,从中获取需要的数学信息,引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探索,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探索交流,构建新知。
(一)探索“乘加”的运算顺序。
1、小熊也来了,看看他要买什么?小熊:我要买4个面包和一瓶饮料需要多少钱?(师在黑板上贴出4个面包和一瓶饮料)
师:买4个面包和一瓶饮料需要多少钱呢?请每个同学先自己想一想怎样算,然后围成四人小组,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里的同学,并认真听一听别人是怎样想的。
小组活动后全班交流,(师相应板书)
①3×4=12(元),12+6=18(元)
②4×3=12(元),12+6=18(元)
③3+3+3+3+6=18(元)
④3×4 +6=18
⑤6+3×4=18
师:这些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评析]把所有的算法都板书出来,使每个人都知道;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算式的思想,以重复、确认、澄清他们的想法,比较算式的`相同和不同,引起思维的碰撞,使学生从更深的角度重新认识这些算式,这些都是促进讨论深入开展的有效做法。
2、脱式计算及运算顺序的提出
师:算式3×4+6,你们是怎么算的?
生:我是先算出日记本的价钱,3×4是12元,再加上一瓶饮料价钱6元,所以得数是18元。
师:你们都能很快地算出结果,真好!老师也来算一算,3×4得12,然后加6,可我忘了用谁加6了,怎么办呢?
生:是先把12记下来,这样就不会忘记了。
师:记在哪里更好?
生:就记在3×4的下面吧。
教师板书脱式计算过程:
3×4+6
=12+6
=18(元)
师:这就是脱式计算。
[评析]在教学脱式计算时,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边示范、边讲解脱式计算的步骤与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练习计算。学生是被动地用老师给的方法去做,并没有产生对这种方式的需要,所以应用起来只是按部就班、机械地记忆。怎样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更好地探索、接受新知呢?出于这样的考虑,教师进行了新的教学实践:老师遇到了计算的困难,记不住前一步的结果,怎么办呢?激发学生对新的计算方式的需要。有的学生提出把前一步的结果先记下来,有的提出记在算式的下面更好一些。学生又一次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以及帮助老师的成功感。
3、独立进行脱式计算6+3×4
板书各种不同的算法,有:
6+3×4 6+3×4 6+3×4
=6+12 =12+6 =9×4
=18(元) =18(元) =36(元)
师:以上这些算法,你们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
如果你认为你们大家的对,谁愿意站出来说服他?
生3:我认为生1就是不对,不能先算加法,因为我爸爸告诉过我,有加有乘应先算乘法。
生4:我还知道,想先算加法要在有小括号时,要不然,就得先算乘法。
生5:我们用3×4先算出的是4个面包的价钱,再加上一瓶饮料价钱6元,正好就是18元了。那生1,你是先算什么的?
师:那你们再想想,第二种写法对不对?
4、引导小结: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板书)。
[评析]教师敢于暴露学生做题中两种不够成熟的思考方法,通过学生生成的资源,让他们在阐述和争辨中进行分析,明晰解题思路,完善解题方法,教师只在关键处给予引导,在情境中使学生再次理解了“减乘”的混合运算,应该“先算乘,再算加”的合理性。在此,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导得到了较为和谐的统一。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探究,学生比较、理解、思考、表达等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精神都得到发展。
(二)探索“乘减”的运算顺序。
1、师:大家看,又有谁来到了百货店?
(课件播放小熊来到百货店及说的话)小熊:我有20元钱,想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师在黑板上贴出该问题)
同桌两人,右边的同学当售货员,左边的同学拿出20元钱向售货员购买3包饼干,然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怎样算出应找回多少钱。(最后集体交流,贴出“有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师小结:我们刚才通过“小熊购物”学会了两步计算,有乘有加时,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有乘有减时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变式练习:同学们帮助小熊解决了问题,你们真棒!现在也给你一个机会,可以任选超市中的两种食品,每种可以是一件,也可多件,但总钱数不能超过20元。将你的解决方法列成一个算式,并计算。
2、试一试(2)
7×3+5 50-4×5 7+6×2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纸上;
(2)反馈交流时,发现错误资源及时呈现进行集体评议;
(3)你们认为递等式计算需要注意什么?
[评析]板演,这一古老、传统、而又有效的教学方式成为了本堂课的又一亮点。一方面,它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思维,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对运算技能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它又为学生提供了评价、交流的平台,实现错误资源价值的化的利用。
3、数学游戏:结合小熊购物图,说说上题中各算式的意思,并猜猜同桌的想法。
四、回顾反思,梳理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你最喜欢哪个活动,为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初步学会做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4.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5.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精神。
教学准备:三角尺、小棒、纸、钉子板、橡皮筋、扇子、剪刀、五角星、吸管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引入新知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
蓝猫: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多媒体演示:带着红领巾的蓝猫,一只手拿数学课
本,另一只手拿一只插着吸管的杯子)
师:蓝猫今天非常想和大家一起学习新本领:认识角。(出示课题)
(评析: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动物蓝猫引入课题,激发了学生学习情绪,使学生对所要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期盼。)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找一找
让学生边观察自己的数学课本边找出蓝猫手中数学课本封面上的角。
指导学生用手势正确地比划出角。(首先由教师用手势演示第一个角,接着让举出数学课本,与教师一起用手势表示出第二个角,然后让一名学生演示第三个角,最后让全体学生一起书空比划出多媒体上的第四个角。)
师:你们看,蓝猫也是一位光荣的少先队员呢。我们再来找一找红领巾的面上有没有角,好吗?
生:有三个角。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红领巾上的角。(多媒体边演示)
师:我们刚才在数学课本的封面上、红领巾的面上都找到了角,你们看看还有角吗?(多媒体演示吸管。请学生上台用手势表示出吸管上的角。)
蓝猫:小朋友你们可真聪明,对,这些都是角。(多媒体演示:隐去三件物品显出三个角。)
请学生拿出三角板。
师:那么你们能找出三角板面上的角吗?找出角,并用手势表示给你的同桌看,好吗?
(评析: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因势利导,精心安排了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对实物的观察以及手势演示初步体会角的含义,加强感性认识。同时,在抽象角的图形时,应用媒体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由实物的角变化为图形的角的过程,促使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
2、摸一摸
师:(让学生摸一摸角的顶点处)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第一个角的顶点)对,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
师:(再让学生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有什么感觉?
生:直直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第一个角的边)直直的,我们叫它边。
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让学生分别指出第二、第三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3、辨一辨
师:蓝猫的好朋友都来了,他们都画了一个角,你们看看它们画的对吗?
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如果是角,要说出理由,如果不是,也要说出理由,
(评析:让学生通过触摸感受角的顶点和边,突出了角的本质特征,再通过判断所画角的正误,自然地引入画角的教学)
4、画一画
首先请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同时让一名学生上黑板板演,然后让多媒体演示蓝猫画角过程,接着让学生按蓝猫画角的方法再画一个角,并将自己所画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指给同桌看一看。
(评析:创设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先鼓励学生尝试画角,其间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可以自己画,也可以讨论,还可以看书,尊重学生的主观意愿;针对画角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鼓励学生自己想办法寻找画角的正确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媒体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地看到角的画法,从运动的观点来加强对角的认识。)
5、数一数
蓝猫:你们真棒!我想邀请大家去我家做客,好吗?(多媒体演示出蓝猫家的外景)
师:蓝猫又遇到难题了,开门的密码忘了,门打不开,怎么办?你们愿意帮它找密码吗?(多媒体出示蓝猫家窗户、屋顶和门的边框图形)
师:只要你们能正确找出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就能知道密码了。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每个图形中角的个数。
(评析:沟通了角与多边形之间的联系,渗透联系的观点,加深对角的认识。)
6、做一做
师:哈哈,门打开了,咦,桌子上放了一个信封,里面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展示信纸内容:小朋友,你们好!刚才你们认识了角,现在我为大家准备了吸管、小棒、彩色纸等材料,请你任选一个你喜欢的材料做一个角。加油吧!)
让学生各自选用吸管、小棒、活动角、彩色纸等物品做一个角。
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作品。
(评析: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做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做角方法,给学生留出了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7、玩一玩
师:(介绍活动角)这个角能变大变小,我们把这个角可以叫做活动角。你们想不想也来玩玩这个活动角呢?
布置游戏要求:拿出活动角,边玩边思考: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角变大了,看看角的两边叉开得怎样了?角变小了,角的两边叉开得怎样了?
学生活动后交流,初步建立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的概念。
8、比一比
师:你们做一个比周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再做一个比它小的角,可以吗?
师:你们能做出一个和它一样大的角吗?
教师取一名学生做的角来比较大小。(介绍重叠法)再请一名学生自己上台比较大小。
(评析:由学生自己操作活动角的模型,既训练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角的认识,蕴含了边的叉开程度决定角的大小的道理,还为将来从运动(旋转)的观点理解掌握角的定义埋下伏笔,完全是一举多得!)
师:刚才我们比一比角的大小,有的角我们可以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但是有的时候不能一眼看出,我们就要用重叠法来比较了。
师:(多媒体演示蓝猫的墙上挂着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转动就形成了角,这四个钟面上的角,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其余两个呢?怎么判别这两个角的大小呢?看看哪个小组想出来的办法多。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多媒体演示两种比较方法。
三、回到生活,拓展新知
蓝猫: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学本领可真开心啊,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谢谢大家。
师:蓝猫很开心,你们开心吗?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让学生在小组和班内谈收获)
师:对,我们今天通过找一找、摸一摸、辨一辨、画一画、数一数、做一做、玩一玩、比一比来认识了角。在我们周围其实也藏着很多角,你们能在教室里找一找角,用手势比划出来,并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小组集体找角。
师:小朋友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我们周围找到了很多角,,课后我们还可以利用书本、网络继续探索角的奥秘。
(评析:通过从生活引入学习,在学习后回到生活,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师:今天小朋友学得太棒了,我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五角星。你们知道它的面上也藏着角,有几个角呢?请大家课后可以一起讨论研究。
总评:
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卡通情境,让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这是国标本实验教科书的一个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周老师以学生喜爱的卡通动物蓝猫为主线设计教学活动。在新课的导入时,让学生在活泼可爱的蓝猫身上找角并揭示课题;然后通过判断蓝猫的好朋友画的角的正误,让学生学会画角的正确方法;接着在到蓝猫家做客的过程中一步步展开教学:在帮蓝猫找密码的过程中,沟通角与多边形之间的联系,渗透联系的观点,加深对角的认识;从蓝猫的信引出做角,并明确要求;通过观察蓝猫家墙上的四个钟面,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整个数学活动充满童趣,学生在趣中悟、在乐中学。
2.安排自主活动,让学生在动中悟、做中学。
这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性、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周老师把原有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做一做、比一比,在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同时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发展了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各自的认识。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3.妙运用媒体,变抽象为直观,发展空间观念。
在初步认识角时,周老师巧妙地运用媒体,先在实物上闪动角,再除去实物中非本质的属性,抽取出角的本质属性,变抽象的知识为直观的画面材料,很自然地把实物中的角与几何图形中的角联系起来,既帮助学生清晰地建立角的表象,又增强了角是源于生活的知识。在学习画角时,周老师又运用媒体的动态演示,使学生形象地看到角的画法,从运动的观点来加强对角的认识。在比较角的大小时,运用媒体演示比较过程,直观形象地介绍了重叠法和数格子法。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13
小学数学教案07-20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21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9
小学数学教案07-1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5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30
小学数学教案(精华)07-21
小学数学教案(必备)07-21
(精)小学数学教案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