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_318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数学教案 小学 318

管理员

摘要: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实用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小……

实用的小学数学教案实用7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

  学校每年都安排学生进行体检,第一关是量体重。只听见淘气说,我的体重是45千克;丁丁说,我的体重是33.4千克。我们可以提什么问题?

  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二、探究计算方法

  1、根据所提问题,列式计算。

  2、讨论:怎么算?

  3、智慧老人说,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为了计算需要,45可以怎么写?

  4、自主计算,检查反馈。

  三、巩固与应用

  1、独立完成第17页1、4

  2、第17页2、5

  四、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

  第17页3、6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材内容:新课程第二册教科书P9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水果图片

  教学预设:

  一、创设情境,原始数据

  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你们想不想看?

  电脑出示配乐动画:

  (画外音)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住着一直叫聪聪的猴子。明天就是它的生日,有许多的好朋友来为它祝贺生日,你们想认识它们吗?

  二、探索收集、数据的方法

  1、提问: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

  2、(没看清)电脑再放动画片

  3、提问

  A、五种动物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

  B、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看来光靠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好。

  4、报告数据的方法。

  谁来说说你们组想用什么方法记录?

  A、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好吗?

  B、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开始!

  5、电脑再放动画片。

  6、展示数据的方法。

  A、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你能把自己记录的结果说听听吗?

  B、大家同意吗?

  C、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

  7、。

  同学们真棒!想出了用各种符号记录每一种动物的只数。大家知道吗?这些方法,就是数学中的“统计”!(出示课题)

  8、比较。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三、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1、出示统计表。

  2、提问。

  A、这个同学统计出的每种动物各几只?学生说教师在表中填出数:6、3、7、2、3

  B、聪聪的朋友各有几只?这个同学统计得对吗?你能来说一说吗?

  3、这样一张用来统计各种数据的表格我们就叫统计表。

  四、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1、根据这五种小动物的只数,请你在这幅图上涂上颜色表示出来。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对又快。

  2、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3、展示条形统计图,集体订正。

  A、你涂了几个格子?为什么这样涂?

  B、他涂得对吗?

  C、我这儿还有几个同学的作品,请看!

  D、他们涂得又对又漂亮!你们涂对了吗?

  4、刚才这样的表格叫统计表,那么这张图叫什么呢?观察这幅统计图,你能发现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五、练习应用

  1、明天就是聪聪的生日了,老师也调查了我们班小朋友的生日是在哪个月份,并制成了一张统计图。从统计图上,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大家帮了聪聪这么多忙,聪聪非常高兴,它想请小朋友们也去为它祝贺生日,你们愿意吗?

  电脑播放聪聪的话:小朋友,很高兴你们也能来我家做客。我想去买一些大家喜欢的水果来招待你们,可是我又不知道你们喜欢吃哪些水果,你们能帮帮我的忙吗?

  4、学生填调查表,在自己喜欢的水果下面做上记号。

  5、老师读数据,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填出统计表中的数量。再根据各类水果的数量,在统计图中用涂色的方法表示出来。

  6、展示、

  (1)谁愿意跟聪聪说说我们班小朋友喜欢吃哪些水果?

  (2)看着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六、

  1、电脑继续放动画片

  小猴聪聪:谢谢小朋友的帮助,我今天有好多的收获。小朋友,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2、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统计的知识,你发现了吗?

  3、别急,小猴聪聪还有话要说呢!(小朋友,你们可真厉害啊,今天就学会了这么多,还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谢谢大家帮了我的忙,同时也欢迎你们明天到我家来过生日。再见,再见。)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二)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板演(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算):

  2。在两名学生板演的同时,其他学生口算下面的题,抽问其中一道连加、一道连减的口算过程,从而复习连加、连减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0+40+30=10+40+20=3+20+6=

  70-20-40=80-50-10=65-5-20=

  订正板演,两名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大家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然后观察一下,两道加法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个加法算式两个加数的和也就是第二个加法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如果把这两道加法题连在一起写,就是一道连加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出示课题连加、连减。

  (二)学习新课

  1。出示例128+34+23=

  启发提问:

  (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怎样计算?

  相邻的两位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自己动笔试着做一做(如果有条件,每人一块小纸黑板,每人在纸黑板上做)。

  在学生自己试算过程中,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算法,即大家进行评议,公认这种算法是正确的。然后出现下面两种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如果班里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就不必提出,以免误导)。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计算连加两步式题,应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础上得出:

  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要注意计算第二步时,是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上第三个数,还要注意每一个计算过程中,不要抄错数。

  教师介绍简便写法。为了书写简便,我们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

  提问: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同学的意见,得出: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62,比较简便,同时可以避免计算过程中抄错数的错误,使计算正确、迅速。

  做一做:46+25+17=

  要求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先分步书写,再用简便方法书写。指名一个同学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订正。

  2。出示例252-20-18=

  启发性提问:

  (1)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两步式题?

  (2)你能根据刚才研究的连加两步式题,推想出连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吗?同学们试一试在小黑板上做一做。

  教师通过行间巡视,可能发现有以下三种情况,教师先出示第(1)(2)种。

  通过学生评议,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而第(2)种是用简便算法,值得提倡。

  再出示第(3)种算法。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错在哪里。第一步计算对了,问题出在第二步是退位减法,而这位同学没有退位,造成计算错误。大家要吸取他的教训。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在计算两步式题时,遇到哪一步可以用口算,就不必写竖式。如上面这道题,第一步可以用口算,就可以不写竖式(把第一步竖式用虚线框起来)。做一做:84-26-30=

  由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试做,指名一个学生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订正。教师还可以了解一下哪些学生直接用简便方法书写,而且一次做对;哪些同学还用两个竖式做;哪些同学只写了第一步竖式,第二步用口算就得出了结果。对最后一类同学可以提出表扬。

  小结性提问:

  (1)计算连减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计算连减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可以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

  2、对比性练习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4+26+15=90-58-24=

  直接在书上第2页做,可以列两个竖式,也可以用简便写法。

  (2)口算下面各题。(书上第2页,直接在书上写得数)

  7+59+20=72-6-40=

  3、趣味性练习(练习一第1题)

  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把练习一的第1题,如上图那样,把每行三个数的旁边画一个括号,把得数填在括号里。

  4、课后练习

  练习一的第1题和第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口算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新知识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式题。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重点。

  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新知识。教学一开始,安排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就是第二个算式中的一个加数,就为学生探索连加法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两道例题都是放手先让学生试算,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安排,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本节课的练习除了边讲边练外,最后安排了有层次的集中练习,并进行及时反馈,表扬用简便写法及结合口算算得正确的同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学习目的: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打算盘的姿势;

  学习内容:

  1、认识算盘各部分名称;

  2、会正确拨珠姿势;

  3、学会拨1、2、3、4、5.

  学习难点:珠姐姐与珠弟弟的意义。

  学习准备:大算盘一个、珠姐弟的卡通图、1、2、3、4、5的珠像图、《森林幼儿园》挂图。

  过程:

  一、认识算盘

  1、发算盘;师生自我介绍;

  2、引出算盘,介绍算盘的'作用;

  3、引出《森林幼儿园》,通过故事,向幼儿介绍房子的结构,认识珠姐姐珠弟弟,并了解其意义;

  4、《森林幼儿园》与老师的大算盘比较,引出框、梁、档、 珠,强调珠姐弟的意义;5、儿歌《认识算盘》“一把算盘四边框``````````”,并让幼儿在小算盘找框、梁、档、珠;

  6、教幼儿认识个位点和个位档。让幼儿上厕所,休息,手指操(手指变变变)

  二、 打算盘的姿势表演交警动作引出主题--打算盘也有正确的姿势,姿势正确了打算盘才会又快又好

  1、盘的位置(算盘放在桌子的中间,距离桌沿一拳头远。)

  2、身体姿势:(有动作);练习:可用角色游戏(司令与士兵);教儿歌(打算盘,并不难````````)

  三、 练习拨1--5单拨数

  1、1--4的指法:右手放在个位档,左手放一旁,右手大拇指拨入1,食指拨去1、2、3、4拨入拨去同1的指法,边教边让幼儿跟着练习。可练习听拨、说拨,老师巡视检查。2、5的指法:右手食指拨入,拨去。连拨数

  3、游戏:打机关枪“啪、啪、啪。”(注意4变5的指法)

  4、出珠像图,并认识,注意区分1和5

  5. 作业:练习1--4.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2页例4及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三十的第5~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加深对面积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推想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的推想过程。

  教具准备

  皮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思考

  1、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

  2、做下面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3平方米=( )平方分米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4。(把例题进行改编,让学生直接测量课桌的长、宽,计算出面积,再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1)学生测量课桌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测量结果可以保留整厘米)求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判断。

  (3)学生讨论由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推理过程。(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数里面有多少个100平方厘米,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习题:(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5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三、巩固反馈,掌握换算方法

  1、做练习三十的第5题,说一说是怎样推想的?

  2、做练习三十的第6题,请学生说一说推算过程。

  3、做练习三十的第7题,求平均每平方米收芹菜是多少千克?已知什么条件?还需要什么条件?这个条件在哪儿?

  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学生把测量后所列算式写在黑板上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名称和功能。

  2.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

  3.感受计算器给计算带来的便利,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计算器,掌握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计算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道乘法计算的题目,同学们想算一算吗?

  出示第一题:20×5。

  学生很快口算出结果是100。

  出示第二题:24×35。

  学生不能口算出结果,但能通过笔算也能比较快地算出结果是840。

  出示第三题:6987×9876。

  学生看到题目后,一定会感觉很麻烦,即使笔算也要花很长时间,并且很容易出错。

  2.导入:当我们遇到这种比较复杂的计算时,除了用笔算外,还可以借助一些计算工具。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是计算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计算器计算。(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认识计算器

  1.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

  师:在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时,人们通常使用计算器。关于计算器,你知道些什么?

  学生交流对计算器的认识,预设如下:

  (1)计算器是一种计算工具。

  (2)计算器有很多计算功能。

  (3)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器很普遍。

  2.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

  (1)让学生取出自带的计算器进行观察。

  提问:你认识计算器上常用的按键吗?

  组织学生先自己认一认,再在小组内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集体汇报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投影来进行介绍。

  ①开机键、关机键、消除键。

  按“ON”键,打开打开计算器;按“OFF”键,就关掉计算器;按“AC”键,显示屏上的数字就会全部清除为0。

  ②运算符号键、数字键、等号键、小数点键。

  (3)认一认:在自己的计算器上找到上面学习的这些键。

  (二)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例题1:用计算器计算38+27、30×18。

  (2)学生尝试独立用计算器计算。

  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组织汇报交流。

  ①计算38+27。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例题2:用计算器计算40000-165×182。

  (2)思考:算式里有两种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交流后明确: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3)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并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材上。

  (4)汇报交流。

  3.回顾交流:用计算器计算有什么优点?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师归纳: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有:计算速度快、计算正确率高……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1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用计算器独立计算,把结果填写在教材上,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按键的步骤。

  2.完成教材第41页“练一练”第2题。

  组织练习时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按键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屏幕上显示的数字和题目中的数字是否相同,避免按错键;二是混合运算的练习要注意运算顺序。

  3.完成教材第43页“练习七”第1、2题。

  学生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比较不同单位表示的钱数的大小。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应用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具体购物情境,体会购物的总钱数和购物的数量,积累购物的初步经验;感受购物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体会元、角、分在生活里的广泛应用,感受人民币的实际价值;培养独立思考、探究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元、角、分简单换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购物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做练习十第3题

  2、做练习十第4题

  3、做练习十第5题

  4、做练习十第6题

  5、做练习十第7题

  一、回顾引入

  1、回顾旧知

  提问:这单一已经认识了人民币的那些知识?请吧你的认识和大家说说

  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认识。

  2、引入课题

  小朋友真棒!为了巩固和应用小朋友已经掌握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练习有关元、角、分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再现就知

  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说说各是多少钱。

  2、口答

  提问:1元人民币可以换几张1角的?可以换几张5角的?为什么?

  (板书:1元=10角)

  如果用分币来换,几分可以换成1角?(板书:1角=10分)

  1角2分=()分

  1元2角=()角

  1角2分和1元2角哪个钱多?

  3、做练习十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课本上。交流结果,集体订正,指名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指出:把1元几角换算成多少角,可以按1元是10角,合起来是十几角;把十几角换算成几元几角,可以想其中10角是1元,就可以很快知道是1元几角。

  4、做练习十第2题

  学生先独立填写在课本上,在集体交流。

  让学生说说怎样比的`。

  提问:题里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回答什么问题?

  学生同桌讨论够不够,说说自己想法。

  指出:三样商品各买一件,共需要28元,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多,就够了;如果带去的钱比28元少就不够。

  先让学生了解价格和解决问题的要求。

  提问:把10元钱用完是什么意思?

  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生观察情境,说说知道了什么,求什么问题。

  提问:这里找回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集体交流。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组织交流算式和得数,要求学生口答,并提问:计算牛奶的价钱你是怎样想的?

  提问: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口头列式,教室板书。

  提问:小宁买了什么?就要多少钱?如果付的都是10元的,应该付多少张?

  先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要求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应用练习

  1、交流小结。

  提问:这节课练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介绍你知道吗?

  3、布置课后实践

  四、练习小结

  练习十第8题。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9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13

小学数学教案07-20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7-25

小学数学教案07-19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21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3-29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01-14

小学数学教案(通用)08-08

小学数学教案(优)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