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大班科学教案范文汇编七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大班科学教案范文汇编七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水、了解水,知道水的重要性。
2、让幼儿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欲。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海绵若干、水桶、透明器皿、冰块、桌子、金属(小钥匙)、小花洒、木块
【活动难点】:
孩子们对雨水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对此教师除了有简明的叙述讲解以外,还会利用道具进行简单的演示,形象地解释雨水形成的循环过程。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教师组织幼儿轻松愉快地入场坐好。(音乐)
2、(播放雷电声→雨声)利用多媒体等道具营造夏天雷电雨时的氛围,通过声音刺激幼儿的听觉感受。
3、教师提问:刚刚你们听到了什么声音?会想到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打雷闪电的声音、下雨的声音)
(二)基础部分
1、教师提问:你听过的雨声是怎样的呢?(霹雳啪啦、滴答滴答……)你们知道,雨水是怎么来的吗?想知道吗?
2、水的形成--观察图片(雨水形成循环图)教师用语:请小朋友们一起安静地、认真地观察这幅图,答案就在里面。
教师提问: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给小朋友自主观察与思考的时间,鼓励小朋友动脑筋、积极发言)。
教师解说:雨水是这样形成的-太阳热烈的照射,地上的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飘到了高空中遇到冷的空气变成了很多小水滴,水滴聚集在一起变成我们看见的云朵,当云朵里的小水滴越积越多,承受不了重量,就从天空中掉落下来,这就是我们看见的雨啦!你们看,就像这样……
(1)解说:把海绵当做云朵,当云朵里的水分不多时,还很轻(让幼儿感受海绵的重量)太阳照射下的空气中充满水分;
(2)给海绵注入水分,解说:当云朵中的水分聚集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就会太重,于是从天上落下来,这就是雨了。小朋友,明白了吗?
(3)请个别小朋友体验。
3、水的形态--冰
(1)教师用语:小朋友,水除了有液体、气体的形态,还有其它形态,是什么呢?(摇动装有冰块的盒子,引起小朋友的好奇心与思考,引导幼儿说出"冰")
(2)请小朋友摸一摸冰块,说出感觉。(冷冷的)
(3)教师用语:水一经冷冻,就变成"冰"的`状态了。
(4)提出问题:冰又怎么变成水的呢?(准备水的三态,让孩子观察与思考)
4、水的作用教师引导:水这么奇妙,它有什么用呢?(喝、清洁、游戏等等)与幼儿谈话,适当利用语言和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水可以……可以用水……让幼儿自主思考,作出经验谈,知道水的用处很多,我们都需要水。
教师提问:小朋友,如果没有了水会怎样呢?
引导幼儿说出没有水,生物都不能生存了,水非常重要。我们要珍惜水资源,不浪费水,可以怎么做呢?(水龙头关紧、洗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或者洗完衣服的水可以拖地等等)
(三)结束部分
1、水的游戏操作游戏准备:准备三个透明水罐、水、海绵、乒乓球三个游戏玩法:把小朋友平均分成三组,在规定的时间内(音乐控制)让每组幼儿轮流以接力的方式,用海绵吸水灌进透明水罐里,看哪组收集的水最多,乒乓球浮起最高为胜。(教师示范一次)
2、小结与提问水的用处可真多,水除了可以喝,可以用来清洁,还可以玩游戏呢!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请看清楚--演示:把金属钥匙和木头放进装有水的透明罐中,三种物体形成对比(浮、沉)。
3、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和探索:为什么乒乓球和木块会浮在水面上,而钥匙却沉下去了呢?还有什么是能浮在水上的呢?请小朋友回家后,自己去寻找一个完整的答案,回来告诉老师。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鸡蛋壳冒泡泡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科的'求知欲。
二、活动准备。
鸡蛋壳一个,瓷碗一个,筷子一双,白醋一瓶、火柴等。
三、活动过程。
1、师:展示一个鸡蛋壳。问小朋友都认识吗?在哪里见的?
幼:认识,厨房里见的。因为妈妈经常用鸡蛋炒菜。
2、师:鸡蛋壳有什么用呢?鸡蛋壳放上白醋有什么现象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好吗?
幼:好!大家都在等看下面的现象到底多么神奇呢。
3、师:先把鸡蛋壳放在碗里,用筷子轻轻捣碎,然后放上少量的白醋,通性小朋友仔细观察。
幼:看到有泡泡,越来越多,太好了,天大的的新闻。
4、师:小朋友想亲自做这个实验吗?
指导小朋友独立完成。注意安全,由老师用燃着的火柴(http://www。300168。com/)检验。
5、师:启发小朋友,泡泡就是一种气体。然后划一根火柴,靠近泡泡。让小朋友回答,看到了什么?
幼:火柴熄灭了。
6、师:这个实验好玩吗?你获得了那些?
幼:现象太神奇了,泡泡还能灭火。
6、师:这种气体就是二氧化碳。具体知识等你们上了初中要详细学习。谁能把这个有趣的实验过程画出来了。也可以让家长在家里作完成这个小实验。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大班科学:贴邮票
活动目标:
1、了解邮票作用,正确计算邮资,初步感受数的守恒。
2、对邮票感兴趣,体验寄信中数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面值分别为1角、2角、3角、4角、5角、6角、1元的邮票若干。
2、课件PPT。
3、信封若干(附照片)。
4、文字:杭州、山东、北京、四川、***等地名,相关的邮资价格(6角、7角、8角、9角、1元)(附照片)
活动过程:
一、说说“邮票”
(价值分析:了解邮票的作用)
1、游戏“邮票秘密知多少”
出示邮票,这是什么?
T: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关于“邮票”的游戏,你说出邮票的一个秘密,我就能够往前一步,看看谁能帮助我最先到达我的宝座。
T:谢谢你们让我回到了宝座,你们觉得什么时候需要用到“邮票”呢?(寄信)
2、情景导入
最近世博局的叔叔阿姨写了好多信给远在外地的小朋友,告诉他们一个好消息:世博会的一些热门场馆将继续开放,邀请他们来参观。可是这些信都被退了回来,说信上缺了一样东西,你们说说信上到底少了什么?(邮票)
小结:邮票很重要,它代表着寄信的时候需要多少钱,也就是邮资。没有邮票的信是不能寄出去的。
T:今天,世博局的叔叔阿姨们想请你们帮忙贴上邮票,然后寄给远在各个地方的小朋友。
二、说说“邮资”
(价值分析:了解邮资与收信人之间的关系)
1、了解收信人所在地,感受收信人和寄信人的距离(出示PPT——地图)
T:你知道这些小朋友的家乡在哪里吗?看看哪个地方离上海最近?哪个最远?
(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地名,并且按照远近关系排列在黑板上)
2、了解邮资与距离之间的关系。
T:给不同地方的小朋友寄信,需要的邮资都一样吗?(幼儿先猜测,再出示PPT)
小结:邮资与收信人住的地方有关,住的地方离寄信人越远,邮资越高,相反,它住的越近,邮资就越低。(可通过观察让幼儿尝试说出邮资与距离的关系)
三、幼儿选贴邮票
(价值分析:运用已有经验正确计算邮资,初步感受数的守恒。)
1、操作要求:
1)3人一组,幼儿自由分成5个小组;
2)选择信封,观察:信是寄往哪里的?
3)查一查需多少邮资,贴上相应价钱的邮票。(操作过程中,提醒幼儿可以用多张邮票累积到相应的邮资)
(操作时,幼儿分5个小组,一个小组上的信都是寄往同一个地方,为了让幼儿理解数的守恒,每组只投放了一张完整邮资的邮票,如:寄往杭州的'那组,只放一张6角邮票,其余都是1角、2角、3角、4角、5角的邮票,需要幼儿使用多张邮票合计。)
2、互相检查:与朋友交换信封,算一算,贴的邮票邮资的总价是否正确。
3、交流验证:(将信分别展示在黑板上,寄往同一地方的信放一起)
T:你的信是寄往哪个地方?需要多少邮资?你使用了几张邮票?
小结:从一个地方寄往另一个地方的信件,使用邮票的张数和面值可以不同,但是邮资总价是不变的。
T: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终于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世博局的叔叔阿姨可感谢谢你们,相信这些小朋友收到信一定会很开心,因为他们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啦!
四、延伸:寄信
(价值分析:进一步了解邮票的重要性,模拟寄信,体验活动的快乐。)
带孩子参观邮局,并且模拟寄信。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识点:了解不同结构的牢固程度不同;
2、技能点:能搭建出牢固的正方体;
3、情感、态度:激发幼儿对结构的兴趣,乐于尝试各种情况;
活动准备:
搭建所需的相关材料。
活动指导:
1、 中班游戏的探究点主要在:如何搭建牢固的正方体;
2、在游戏材料提供上,根据参与幼儿的人数提供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提出问题,吸引幼儿兴趣
教师:小智和慧慧想和大家玩个游戏,但在此之前想请大家帮忙搭建两个正方体。怎样搭正方体呢?
二、教具展示
1、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教师搭好的正方体,讨论各自的牢固性
教师:这两个正方体怎么搭的.?
哪个牢固呢?
三、操作过程
1、幼儿自由探索搭建正方体的不同方法
2、比较各种搭建方法,引导幼儿发现结构与牢固性之间的关系
教师:有哪些搭建方法?哪种更牢固?
3、教师利用幼儿搭建好的正方体展示不同纸张结构承重量的差异,吸引幼儿的好奇心,探究纸张结构之间的区别,并将记录观察结果
四、拓展
1、反思如何将结构与牢固性的关系更好地利用到生活中
五、总结
本节课通过幼儿的操作,帮助其了解如何通过改变物体的结构提高物体的牢固性。在此过程中,幼儿能保持稳定的情绪,主动积极地反复尝试。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尝试正确区分左手、右手,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细致观察和辨别能力。
2、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
教学课件、手势图片、纸板箱1只、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说说左和右
1、身上有哪些地方是分左和右的?谁能通用完整的话告诉老师?
2、引导幼儿认识汉子:左、右。
3、游戏一:《我说你做》。
规则:我说什么,你做什么,要听清指令,做对动作。
(指令如:举起你的左手、拍拍你的右腿等)4、教师观察每一位幼儿游戏的情况。
二、看图猜左右手游戏二:猜左右手。
1、规则:
(1)当我点出一张手的图片时,你们要仔细看清楚,这个手势是用左手还是右手做的。如果你觉得动作是左手做的,请站到红色的"左"字这边站好;如果你觉得是右手做的,就站到蓝色的"右"这边。
(2)当老师说开始,才能开始选择;倒数5下,到1时,必须站好,还在中间走来走去的小朋友就算输了。
PPT第四张:左手,手心朝上;PPT第五张:右手,手心朝下。
2、小结:原来游戏要看清楚图片是手心还是手背,而且还要跟它做的一模一样。
3、教师逐一出示PPT:
提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是手心、手背的?
小结:不仅观察大拇指与小指的位置;还要看清楚大拇指的方向。
三、隔箱猜左右手游戏三:隔箱猜左右手玩法:一位幼儿身体躲在箱子后面,不让其他幼儿看到。躲起来的幼儿先从箱子上方的篮子里拿出一张卡片,如果卡片上面写的是"左",就伸出左手做一个手势,让其他幼儿猜是左手还是右手。如果猜对了,请猜对的幼儿继续游戏。
活动反思:
这一课是一节有趣的思维训练活动课。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重难点是:让学生掌握猜的方法。让学生对数学推理有初步的认识。
一、我以游戏导入:“老师手上有两个粉笔头(红、白)让学生看一下,调换手中的粉笔头后一手拿一个,猜一猜老师左手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右手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学生猜的兴致很高,但这都是瞎猜。接着又告诉学生,老师的右手拿的不是红色的,再让学生猜,在让学生猜的.时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说说理由,这时候学生说的理由正是他思考的过程,所以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说。让学生在“玩”与“思”的过程中学习新知,锻炼思维。
二、学生基本掌握猜的方法后,尝试看学生是否有能力根据我给的语言提示模仿做一做这个简单的猜一猜游戏。先点两名学生到黑板前先后做模仿游戏,下面的学生猜并说出猜测的理由。学生掌握猜的方法最后让同桌之间互相做模仿游戏。这样,学生就进一步掌握了猜的方法。
三、我将课本101页第3题的练习变换了提示条件的内容,并让三个学生分别扮演当中的人物给出信息让学生们猜一猜“他们分别拿了什么?”。学生先通过自己思考分析推理,再与同伴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反馈。反馈中学生均能从每一个提示条件中分析推理出其中隐藏的信息。
整节课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体验简单逻辑推理的过程,使他们感受逻辑推理的魅力,培养了他们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云的外形特征、形成及变化。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观察天上的云,启发幼儿根据云的形状去想想他们像什么;
2.酒精灯1盏、烧杯1个,玻璃瓶每人一个,玻璃片每人1块,毛笔,火柴。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有时像棉花,有时像鱼鳞。幼儿猜出后,让他们去讨论:云是怎么来的?
二、探索发现
1.教师动手实验
(1)将毛笔浸湿,在黑板上画画,让幼儿观察黑板上的画渐渐看不见了。
(2)将放有冷水的烧杯放在燃烧的`酒精等上,引导幼儿观察蒸发现象,让幼儿知道水烧开就形成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2.启发幼儿见过的蒸发现象。洗过的衣服在太阳下被太阳一晒,就变成了水蒸气;江河里的水被太阳一晒也变成了水蒸气。
3.讨论:那么多的水蒸气都飞到哪儿去了?(飞到天空去了)那么云是怎么来的呢?
4.让幼儿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珠的现象。给幼儿桌前的玻璃瓶倒入开水,幼儿先观察水蒸气蒸发的现象,然后提醒幼儿摸一摸玻璃片,感觉其冷热,将玻璃片盖在瓶口上,引导幼儿观察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5.启发幼儿联想地面上那么多的水蒸气正发到很冷的天空后会怎样?(变成许多小水珠)天上的水珠为什么没有立即掉下来?(引导幼儿观察玻璃片上的水珠。)它们已相互连在一起,那么云是怎么来的?(幼儿讨论)
三、云的形成
水遇热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蒸发到天空后遇到冷空气,变成了许多小水珠,越聚越多的小水珠沾在一起,就形成了云。
大班科学教案 篇7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幼儿对冲剂类药物放入水中后会发生溶化现象产生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设计了这节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实验,从中发现有些物质能溶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于水,在观察、比较和探究的过程中了解物质的溶化现象。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有的物质有被水溶化的特性。
2.发现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大小及搅拌等有关。
3.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感知溶化的特性。
难点:发现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大小及搅拌等有关。
活动准备:
1.木头、塑料片、盐、砂糖、冰糖。
2.勺子、记录纸、笔、热水、凉水、抹布7块、烧杯14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块木头,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烧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木头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二、基础部分:
实验一:谁不见了。
1.猜想并记录:谁不见了(1)老师:这些材料宝宝要和水来作游戏,我们先用木头、塑料片、盐、砂糖做实验,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它们放进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幼儿猜想并记录。
(3)展示幼儿记录,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2.实验并记录:到底谁不见了。
(1)老师:小朋友的说法各有不同,到底谁猜对了谁猜错了呢?我们还是做个实验试试看吧。在做实验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烧杯中,进行充分的搅拌之后,先别忙着记,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把这种有趣的现象记录下来。
(2)让幼儿各取上述材料放在自己的透明杯中并搅拌。
(3)引导幼儿观察:谁不见了。
教师小结:一些物质溶进水中变样了,这种现象叫溶化现象。
老师:小朋友,溶化还有好多秘密噢!你们想不想去发现它们呢?
实验二:
1.让幼儿取少许砂糖放入两个烧杯中,一个加凉水,一个加温水。引导幼儿观察,哪个烧杯里的糖溶化得快。
2.请幼儿做实验记录,并请幼儿讲解自己的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可溶于水的物品,在温水中比在凉水中溶化得快。物品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有关。
实验三:
1.让幼儿取少量冰糖和砂糖,分别放在两个水温相同的烧杯里。
2.引导幼儿观察哪个烧杯中的糖溶得快?
3.指导幼儿做记录,哪种糖溶化得快。
4.幼儿拿记录本讲述自己发现的现象。
5.请每组一名幼儿讲解实验结果。溶化最快的物品是什么,最慢的呢?
教师小结:可溶于水的物品颗粒越小溶化的就越快,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品的大小有关。
实验四:
1.让幼儿取少许盐分别放在两个水温相同的烧杯中,其中一杯进行搅拌。引导幼儿观察,哪个烧杯里的盐溶化得快。
2.请幼儿做实验记录,并请幼儿讲解自己的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物品的溶化速度与搅拌有关。
三、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东西也是用开水冲泡溶化后饮用的?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味道?(盐、味精、调味品)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化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活动延伸:
回家后,利用洗衣粉溶于水的现象来玩吹泡泡的游戏。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科学教案03-20
大班科学教案06-12
大班科学教案《赛车》03-30
大班科学教案:泥鳅04-17
大班科学教案15篇06-13
大班科学教案秋天的菊花06-22
大班科学教案摆动的沙漏06-23
大班科学教案:美丽的家园07-04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喷泉07-05
大班科学教案四篇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