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精华(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班社会教案 篇1……
大班社会教案精华(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清楚连贯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专心倾听同伴的讲话。
2、在迁移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说出喜欢爸爸妈妈的理由。
3、主动关心自己的父母,逐步养成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全家合影一张,实物展示仪。
活动过程:
1、幼儿人手一张全家福照片,介绍家庭成员。
——用实物展示仪放大幼儿的照片,请幼儿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引导幼儿讲述父母的主要特征。
——你喜欢你的爸爸妈妈吗?为什么?
2、与同伴自由交谈。
——向朋友介绍一下你的爸爸妈妈。
——你的爸爸妈妈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爸爸、妈妈什么方面?你为什么喜欢他们?
——鼓励幼儿清楚连贯的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专心倾听同伴的谈话。
3、启发幼儿在集体中进行交谈。
——教师引导幼儿讲述“我喜欢的爸爸妈妈”。
——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谈论“我喜欢的爸爸妈妈”。
——鼓励幼儿按照教师提出的思路,大胆地讲述自己的爸爸妈妈。
4、引导幼儿想象如何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
——教师:爸爸妈妈很爱你们,那你们爱他们吗?你们有没有告诉爸爸妈妈很爱他们?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
——除了用语言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你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他们的爱?引导幼儿说一说想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什么事?你想怎么关心爸爸妈妈?
5、师生演唱歌曲《画妈妈》。
——引导幼儿替换歌词仿编歌曲唱一唱歌曲《画爸爸》。 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爸爸和妈妈、大胆地将自己的甜蜜与他人分享。
活动反思:
亲子之间有一种朴素又美好的情感,然而在活动中表达这种情感往往显得表层和单薄,其实在幼儿的生活中平凡的东西同样耐人寻味。因此在活动中,我以幼儿身边的爸爸妈妈为切口,试图通过欣赏照片、制作和讲述记录卡等方式,一定程度地量化"情感",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实在,使潜在的亲情自然流露,从而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交往等能力。
小百科:喜欢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xǐ huan ,也作喜爱,一指愉快;高兴,二指喜爱,即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在“五一”假期,我们让幼儿统计自己每天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等环节所花的时间。结果孩子们所花费的时间最长为90分钟,最短的为12分钟,大部分幼儿需要60分钟左右。从统计表上可以看出,幼儿的时间观念比较淡薄,做事拖拉的情况比较普遍。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改变他们做事拖拉的习惯,提高做事的效率,为他们入小学奠定基础呢?为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体验,知道一分钟虽然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并逐步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必须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绳子,套环,弹珠和筷子。
过程:
一、交流:一分钟有多长
师:不久我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都觉得要抓紧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那么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呢?(幼儿可能会回答“60秒”。)
师:60秒又有多长呢?
师:我们请时钟走一分钟吧。
二、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1。一分钟有多长?
(播放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时钟画面,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1)(教师出示钟面)我们都认识钟,请问哪一根针转一圈就告诉我们一分钟到了?(秒针。)
(2)如果有的钟只有两根针,没有秒针,我们怎么知道一分钟到了呢?
(3)教师小结:秒针走一圈或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过了一分钟。
(4)现在我们让秒针走一圈,请大家体验一下一分钟究竟有多长。
教师小结:秒针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钟。
2。一分钟能做什么?
师:人们在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老师上网查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解释:)
●一分钟人能跑200米。
师:你们知道200米有多远吗?(AY~JL园出发到伊势丹商厦。)
●一分钟人骑自行车能骑700米。
师:你们猜猜700米有多远?如果从幼儿园出发到哪里有700米?(幼儿园总部到分部一个来回。)
3。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
(1)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动手试试?
(2)教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幼儿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针开始走时,大家要一起动手,一分钟到时立刻停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里能干些什么。
(4)幼儿操作。
(5)交流汇总,教师记录结果。
A。请你数一下在一分钟里夹了几粒弹珠(穿了几粒珠子、几个套环)。
B。请幼儿分组介绍一分钟的成果,方法是:一组幼儿依次报数,另一组幼儿仔细倾听,说出一分钟内谁做得最多。(教师记录幼JL的报数。)
C。同样花了一分钟时间,为什么每组的结果不一样?
结论:虽然时间相同,但每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容易,所以结果也不同。
D。我刚才发现穿珠子小组的小朋友虽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们的结果也不一样,为什么?(当场让该组幼儿再次报数验证。)
结论: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
三、讨论:如何珍惜时间
1.前些日子,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所。花费的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怎样呢?
2.幼儿说说自己花费的时间。
3.谁花的时间最长?谁花的时间最短?
4.为什么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费的时间会相差那么大呢?
5.做同样的事情时间花得多结果会怎样?时间花得少结果又会怎样?
6.小学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时间,比如安排课间十分钟。谁知道课间十分钟要完成哪些事情?如果你拖拖拉拉结果会怎样?如果你抓紧时间结果又会怎样?
延伸活动:
在区角投放操作材料,让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操作,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幼小衔接教育非常重要。在这两个活动中。陈老师认真分析了幼儿从“小朋友”到“小学生”角色转换过程中的问题。依据“我要上小学”的主题目标。充分考虑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培养的需要。力图在这一重要的过渡期给予幼儿一些必要的支持。
立足问题。遵循需要
幼儿园有序而宽松的生活节奏。使幼儿对时间意义的理解和时间长短的体验较少;幼儿园、小学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和要求。使幼儿面临着种种入学适应问题的考验。陈老师在“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活动背景下。设计了“一分钟有多长”“整理书包”等系列活动,以帮助幼儿熟悉小学生活。萌发对当小学生的向往之情。
重视认知。整合实施
“认识时钟。逐步建立时间概念”是上学之所需,“利用已有的`认知经验学看课程表,并尝试整理书包”是入学之所急。陈老师顺应情景需要。导入了对“时间”的感知。运用问题引导。展开了对“课程表”的认识,通过两次操作让幼儿经历了“书包整理”中的问题。体现了在主题背景下整合幼儿各种经验、丰富体验、积累新知的思想。
设计严谨。层层推进
时间的长短必须通过比较来感受。书包整理应该亲历而为。形式化的比较和操作往往不能使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陈老师在设计时力求逻辑严密、环节相扣、步步推进。例如,为使幼儿懂得“在拥有同等时间的情况下。抓紧时间者完成的任务就多”,陈老师安排了如下环节:一分钟能做些什幺事的资料分享—+一分钟做事的操作体验—,一分钟可做不同事的交流了解一一分钟所做相同事的数量比较,等等,使幼儿初步理解了影响单位时间办事效率有多种因素(是否抓紧时间、动作快慢等)。从而引发幼儿思考“如何安排课间十分钟”等问题,帮助他们克服过渡期中的时间运用障碍。
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设计意图与思路(教育理论依据):
最近我们正在开展"我自己"主题活动。在主题开展的前阶段,孩子们通过"自画像"了解了自己的特征,从观察、比较中也感觉到了:自己长得和别人不一样,积累了许多关于自己、同伴特征的经验,同时,在区域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合作游戏的时候会有困难,在合作活动的过程中,关注自己过多,往往自己说出自己的意见就好了,不知道倾听别人的意见,更不会统一意见,于是就不能很好的商量协作。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此次活动"迷迷转",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游戏中进一步体验自己的独特性、群体的'共同性。另一方面通过游戏,在大班的初期掌握一些合作的方法,为将来的学习打基础。
活动内容与要求:
知道"人群中我和别人长得不一样,但也可以找到许多相同的地方。
运用按某一特征进行归类的方法学做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
知道"人群中我和别人长得不一样,但也可以找到许多相同的地方。
活动难点:
运用按某一特征进行归类的方法学做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迷迷转》课件一份;幼儿围成圆圈的照片教学课时:一课时(30分钟)
活动过程:
谈话,引起兴趣师:上次我们都画了自画像,自画像中我和别人不一样的在哪里?(幼儿回答)师小结:原来我们每个人与别人都有许多长得不一样的地方,这样大家才能区分出来你是谁了。
一、情景引入,观看课件
(一)了解"迷迷转"游戏的玩法与规则:
1、师:昨天我看见一群小朋友在操场上做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你们想看吗?
2、(播放录像1:男孩子中间站)师提问:
这个游戏叫什么名字?
他们是怎么玩的?他们边在玩时边嘴巴里还念了怎样的儿歌?
听到说怎样的一句话时才站在中间的?这句话是谁说的?
(老师提升:当听到中间的小朋友说"女孩子中间"这句口令后,女孩子才站在中间。)
3、(播放录像2:男孩子中间站)提问:这次我们听到发口令者发了什么样的口令?(男孩子中间站)
4、(播放录像3:背书包的中间站,口令先不说,幼儿猜好后再说)提问:猜猜这次发的是什么口令?我们一起来问问她好吗?(播放录像验证)师:原来发口令的小朋友找到了他们背书包这个相同的地方,然后才发了口令。
5、师:再来看看这一次,猜猜发口令者发的是什么口令?
(播放录像4:带围巾孩子的中间站,口令先不说,幼儿猜好后再验证)你们知道她的口令是根据他们什么相同的地方来发的?怎么发?
找找他们还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如果你是发口令的小朋友,你会发什么口令?(出示幼儿围成圆圈的照片)根据幼儿的口令大家一起来找找是哪几个?
二、幼儿玩"迷迷转"游戏
1. 幼儿互相协商(游戏者与发口令者)然后游戏引导幼儿寻找同伴相同的地方来发口令,而且口令尽量不一样。
2.幼儿反复进行游戏,体验同伴之间的相同处与不同之处。
三、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以后去操场上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受并体验自己在逐渐长大的愉悦和自豪,感恩长辈。
2、用比较清楚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成长变化,表达自己的感受。
3、比较发现自己的成长变化。
活动准备:
1、两名幼儿成长照片一组。
2、幼儿生活、学习的成长历程ppt。
3、音乐《火车开了》。
活动过程:
一、分享成长的快乐
1、猜照片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游戏“猜照片”,请你们猜一猜照片上的小宝宝是你们中的谁?
2、教师把幼儿1岁、2岁、现在的照片呈现出来,请幼儿猜一猜。
二、回忆成长历程
1、出示ppt,共同观察回忆成长的过程
师:小时候的你是什么样子的?现在长大的你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2、抚养你们长大的过程中是谁照顾你们,谁最辛苦?
小结:对了,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都付出了许多艰辛劳动,我们要关心、体贴他们。
三、发现成长的变化
1、引导幼儿观看身高、体重数据测量表,说说发现了什么?
2、引导幼儿观看ppt,并说说从动作、自理能力等方面自己现在与过去的不同。
3、引导幼儿观看ppt,并说说从兴趣、爱好、个性等方面自己现在与过去的不同。
4、师幼共同归纳总结成长的变化
四、表现成长的喜悦
1、游戏:火车开了,展示现在能干的我。
2、教师小结并引出讨论话题:你喜欢自己这些变化吗?你还会变吗?你希望自己将来变成什么样子?
大班社会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2、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受夏夜的美,体验夏夜的乐趣,初步培养幼儿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帮助幼儿了解夏夜的某些特征,能正确区分白天和黑夜。
【活动准备】
1、家长配合,在夏天的夜晚带孩子外出散步、游玩。
2、关于白天、晚上人们活动的图片,纸张、笔等美工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幼儿进入活动室坐好。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判断什么时间在做什么。(如:白天小朋友在做游戏;黑夜天上有月亮、星星,人们睡觉了。)
2、通过谈话活动,帮助幼儿了解夏夜的某些特征。
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讲述夏夜散步、游玩时的所见所闻。如:在夏天的夜晚,你都做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重点是让幼儿了解夏夜出现的一些动物及其特征,如:萤火虫、蟋蟀、青蛙等。
3、欣赏散文《会飞的星星》
夏夜里,最美的是什么?是天上的.星星。
夏夜里,最美的是什么?是地上的萤火虫。
萤火虫很小,很平常,他没有蝴蝶那样的衣裳,没有知了那样的歌喉,没有蜻蜓那样的舞姿-----他只好点亮自己小小的身体,给世界献上小小的亮光、小小的美丽!
萤火虫的绿灯笼,挂在身子后面,他的光亮是给别人的———给那些做工的纺织娘,给那些开音乐会的青蛙,给那些草丛中的蟋蟀,给那些迟归的蜜蜂---他给夏天的夜添上了一道奇幻的风景。
小有什么不好呢?星星看上去,不是都很小吗?可正是它们,装扮着无边的夜空。
小小的萤火虫啊,也许,你就是星星国派来的小天使,你们就是会飞的星星!
4、学说《星星娃跳水》。
星星娃,学跳水,
荷塘里,洗凉澡。
月妈妈,找呀找,
他在水中微微笑。
5、美工活动“夏夜的星空”。幼儿通过添画、粘贴等形式,装点夏天的夜空。
三、结束部分:
播放歌曲《小星星》,在音乐声中结束。
四、活动延伸:
在家中请家长和孩子观察夏天的天气、动植物的变化以及人们服饰的变化,如:植物的变化:荷花的盛开的时间等,以巩固幼儿的时间观念。
【大班社会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社会教案(精选)07-27
(经典)大班社会教案07-27
大班社会教案【精选】07-30
大班社会教案(经典)07-21
大班社会教案[经典]07-20
大班社会游戏教案03-09
大班社会教案03-14
大班社会教案12-08
(精选)大班社会教案08-03
大班社会教案【经典】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