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大班教案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班教案 篇……
[合集]大班教案9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教案 篇1
【主题名称 】主题五《神通广大美猴王》 次主题一《走进西游记》
【活动名称 】《师徒四人行》
【课程设计人】林乐娜
【活动时间 】一课时
【活动目标 】
1、发展概括性观察能力,能抓住师徒四人的典型特征。
2、尝试用彩泥制作猪八戒的形象,练习团、搓、压、对接等泥工技能。
【活动准备 】
1、幼儿有一定的泥塑活动经验。
2、彩泥、塑料棒。
3、猪八戒泥塑步骤图,见幼儿用书第3册第7页。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我们先来唱一首歌,请小朋友随音乐唱《猴哥》。(进入情境)
(2)歌唱完了,请小朋友看看这几张图片,告诉我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他们长得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自由回答)
师总结出各自的明显特征:
孙悟空,外号美猴王,,自封为齐天大圣,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制于五行山下,无法行动。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孙悟空感激涕零,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勇敢、忠诚,热爱自由。
猪八戒,孙悟空常称他“呆子”。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犯错被罚下人间。但错投了猪胎,长成了猪脸人身的模样。猪八戒的兵器是九齿钉钯。猪八戒只会三十六种变化。它虽好吃懒做,却心地善良,待人热情。
唐僧,诚实善良,一心向佛。他没什么本领,经常不能识破妖怪的诡计,落入妖怪的陷阱之后,只会喊:“悟空,救我!”
沙僧,原是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后跟随唐僧西天取经,对师傅忠心耿耿。
二、基本部分:
1、介绍材料及方法,引发幼儿泥塑的兴趣。
(1)师:看,老师在捏面人的老爷爷那里买了四个泥人,小朋友们,好玩吗?请小朋友看看他们是用什么做成的?(幼儿回答)
你们想不想也做一个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学捏面人的老爷爷,捏一个你喜欢的《西游记》里的人物。
(2)师:捏泥人可不是一样简单的事,除了要用到橡皮泥外,还要用到很多东西,小朋友们可要听清楚老师手里的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怎么用的.,要不你的泥人可就做不成了。
介绍辅助材料,师幼共同讨论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用。
教师重点示范对接的技能。
2、师:下面我们小朋友就开始你的泥塑创作吧。
引导幼儿独自进行泥塑创作。让幼儿参照幼儿用书中猪八戒泥塑步骤图进行塑造,指导幼儿运用不同颜色的彩泥表现人物特征,同时注意面部特征的塑造要精细,启发幼儿运用辅助材料(牙签等)进行人物身体不同部分的对接。
三、结束部分:
师:小朋友们捏的泥人可真棒,都快赶上捏面人的老爷爷了,现在老师为你们和泥人照张相吧。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在手工区继续进行泥塑创作。
小百科:彩泥的前身,自从1956年问世以来,橡皮泥就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玩具。最开始的橡皮泥只有灰白一种颜色,但随后的几年里橡皮泥就有了各种各样的颜色和香味。包括夜光的、金色、银色、香波味、刮胡水味等等。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参加数学活动的兴趣。
2.使幼儿通过观察,比较,了解数的组成的互补和互换关系,发展幼儿初步的推理能力。
3.知道6的各组分法。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水彩笔6支。
2.小石子,纸诺干。
活动过程
1.复习5的分解组成。
(1)探索数的组成的互换关系。
教师:“谁知道5可以分成几和几?在黑板上写出5的各组分法。如下图所示:
5555
∧∧?∧∧
1441?2332
教师:“5可以分成1和4,5可以分成4和1.这两组分法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教师:“5可以分成2和3,5可以分成3和2.这两组分法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2)用互换的方法写出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3、4、5各数的一种分法。请幼儿写出另一种。
2.学习6的`分解组成。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6支漂亮的水彩笔。这6支水彩笔分给两个小朋友,可以怎么分?”“请小朋友每人拿6粒小石子试一试,然后做记录。”
幼儿操作探索6的各种分法,教师观察指导。提醒幼儿分完,做记录,找出6的各种分法。
3.讨论。
(1)教师:“你是怎么分的?怎么记录的?”“你找到了几种分法?”“6有几种分法?”
(2)游戏。
教师(出示两个神秘袋):“请一名小朋友来摸一摸,里面分别有几块糖?然后合起来看看,一共有几块糖?调换其中一个袋中糖果的数目,换别的小朋友来摸。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根据新《纲要》精神,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本学期我们大班幼儿已经学过了《2—5以内各数分解与组成》,对于数的组成孩子们也已经有了一定经验。我尝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然后记录结果,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分解和组成的规律,让幼儿在玩中学,以达到活动目标与幼儿兴趣最优化的结合。
大班教案 篇3
大班社会教案《有用的筷子》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使用筷子,做到持筷姿势正确,能挑、拨、夹东西,让幼儿了解筷子的种类和作用,知道筷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餐具,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社会《有用的筷子》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筷子的种类和作用,知道筷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餐具。
2、学习使用筷子,做到持筷姿势正确,能挑、拨、夹东西。
3、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筷子的特点和作用,了解不同材料的筷子。
2、难点:学会正确地使用筷子。
活动准备:
1、收集废旧的一次性筷子若干,并涂上颜色,幼儿每人一双。
2、每组幼儿的桌子上摆放玻璃球、杏(话梅)核、小纸团、玉米粒等,供幼儿练习持筷夹东西。
3、几种常见的筷子(竹筷、木筷、铁筷、塑料筷、不锈钢筷等)。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筷子:“兄弟俩,一样长,是咸还是淡,它们先来尝。”引导幼儿猜出谜底后,教师出示各种筷子。
2、引导幼儿观察筷子,了解筷子的特点、制作材料和作用,并提出问题。
(1)筷子是什么样子的?(先引导幼儿回答后,老师小结:筷子像两根小棍儿,上边粗、下边细,上面是方的、下面是圆的,有的筷子上下都是圆的,筷子的表面很光滑)
(2)老师这里有几种筷子?(有木筷、竹筷、所料筷、铁筷等,筷子的颜色也各不相同)
(3)这些筷子是干什么用的?(先引导幼儿回答后,老师小结:木筷、竹筷、塑料筷、不锈钢筷是人们吃饭用的,铁筷子一般是帮助人们夹一些如蜂窝煤、焦炭等比较烫的物品,长的木筷或竹筷大多用来夹刚炸好的油条,以免烫伤)
(4)为什么吃饭用筷子更好?(幼儿回答,老师小结:筷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餐具。长期使用筷子吃饭,能锻炼手指动作,使手部活动灵活,并能开发智力。外国人吃饭一般都用刀、_等)
3、启发幼儿联想。
(1)你还见过或知道有什么样的筷子?(幼儿自由回答,老师小结: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历史悠久,所以筷子的'种类也比较多,有一些筷子比较名贵和讲究,如过去皇宫里使用的象牙筷、骨筷、银筷等,现在已陈列在博物馆保存,供人们欣赏)
(2)出示一次性筷子,让幼儿了解一次性筷子虽然使用比较方便、卫生,但为了保护树木,国家已禁止生产一次性筷子。并让幼儿想一想,一次性筷子用完后还可以做什么用?(练习夹东西、拼摆图形、涂上颜色做筷子操、回收造纸等)
4、老师讲解用筷子的方法,并示范:两根筷子都放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中间,大拇指在连根筷子的上面,食指抵住一根筷子,中指在两根筷子中间,无名指抵住另一根筷子,小拇指在无名指下面。
5、幼儿练习拿筷子:每个幼儿用右手拿一双筷子,按老师讲解的方法学拿筷子,练习用筷子夹、挑、拨桌上准备的东西,比一比谁夹得多、夹得快。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动作,并启发幼儿说一说:什么东西好夹,什么东西不好夹?为什么?是拿筷子的上面好夹?还是拿下面好夹?为什么?(玻璃球和玉米粒等因为光滑且小难夹,杏核和小纸团有棱角好夹)
6、引导幼儿讨论:
(1)哪种筷子好用?为什么?(竹筷、木筷好用,因为竹筷、木筷不滑,好夹东西)
(2)用筷子吃饭时应注意什么?(不咬筷子、不用筷子击桌子、击碗,不拿筷子玩等)
活动延伸:
1、用旧挂历纸自制纸筷子,供游戏时用。
2、收集旧的一次性筷子,和老师一起涂色,制作筷子操器械。
3、学做筷子操。
活动反思:
通过猜谜语,引起了幼儿观察筷子的兴趣,认识了筷子的特点、种类及什么情况下使用筷子,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拿筷子的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85%的幼儿基本学会了拿筷子,会用筷子,同时也发展了幼儿手部小肌肉动作的灵活。
小百科:筷子,是指中国常用的饮食工具,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2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了解单、双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重难点
1、重点:认识2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了解单、双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能发现单数和双数的规律。
活动准备
1、“单数双数”补充操作材料。
2、数字卡1—20。
请幼儿在活动前收集与数字有关的生活用品,如电影或演出票、车牌号等。
活动过程
1、复习单、双数的概念,在白板上出示两组小动物图片,数量分别为11和12,如11只小狗、12只小猫,提议玩“小动物找朋友”的游戏,把小狗和小猫分别两个两个地排队
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哪种小动物能两个两个地排好队?用数字几表示?哪种小动物排到最后还剩下一个单个的?用数字几表示?
2、教师归纳:像小猫那样,能两个两个排好队的`,它对应的数字就是双数;像小狗那样,两个两个地排到最后还剩下一个单个的,它对应的数字就是单数。
3、用磁铁等教具与幼儿一起重复练习,发现2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然后,请幼儿完成“单数双数”补充操作材料。
4、引导幼儿从补充操作材料中,发现单数和双数的规律,知道一个数最后的数字是1、3、5、7、或9的,便是单数;是2、4、6、8、0的,便是双数。
5、请幼儿把适当的数字填在幼儿用书第22—23页的空格内,然后找出单数和双数。
6、教师请幼儿将带来的电影或演出票贴在黑板上,请幼儿思考,如果他们是电
影院或剧场
的服务人员,应该怎样引导这些持票者对号入座,帮助幼儿了解看演出时,人们通常是持单数票坐在通道的一边,持双数票坐在通道的另一边。
7、教师把幼儿拿来的车牌号贴在黑板上,设计一个生活情境与幼儿讨论:奥运会时,北京进行交通限行,单号的日子让单号车出行,双号的日子让双号车出行,请说一说今天的日期是什么,如果实行单号限行,有哪些车牌号的车能今天出行。
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学习单数和双数,如何区分单数和双数,如何掌握区分单数和双数的规律。开始在黑板上出示数字卡片的时候,让孩子区分单数和双数,这一环节上孩子都掌握的很好,都能很快的读出单数和双数,并且让他们知道末尾是13579的是单数,末尾是24680的是双数这个规律。第二环节是让老师念出一个数让孩子自己说出是单还是双数?一些基本小的数字孩子们几乎都掌握了,但是如果要是出的数字大一些,个别孩子就找不到头绪了,有些是反应慢些,但是都能把正确答案说出来,这一环节还是达到目的的。第三环节是让孩子在游戏中去认识单双数,让孩子每人拿着一张有数字的纸张,上面都有单数和双数的数字,老师喊单数的小朋友到老师的左手边,依次类型往下做了四次游戏,有的孩子很快就知道自己拿的是单数或是双数,但是个别没弄明白,没分清楚就直接上来了,但是问题不大,老师纠正了,都能懂。这节课基本上效果都很好,孩子都掌握的很好,基本的难点都攻破了,达到了我自己想要的效果。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体验捕捉到鱼的快乐。
2、练习快跑、快躲闪,提高幼儿动作敏捷性。
3、又互相协作的意识。
4、感受运动的快乐,愉悦身心。
5、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6、培养机智、勇敢、灵活及遵守纪律的优良品德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7、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幼儿手拉手围成"池塘"(圆圈)、渔网一张(用尼龙纱巾代替)
活动过程:
1、做活动前热身准备。
2、观察"池塘",说一说,你们有没有见过捕鱼的场景没?你们是怎么样捕鱼的?你们想怎么玩游戏?
3、了解游戏规则,玩游戏?
让三分之二的小朋友围成一个圆圈做"池塘",两名幼儿各拿纱巾一端,做"渔夫",其他幼儿充当"大鱼"在池塘内四散站立。
游戏开始,大鱼在池塘内四处游动,当老师发出"捕大鱼哦"的信号时,"渔夫"立即向池塘跑,用网去"捕鱼"。"渔网"碰到"鱼儿"就算被捕住,就要离开池塘到岸上去,被捕到的"鱼儿"替换围成圆圈做"池塘"的幼儿。可根据时间替换"渔夫",调换角色,让每一名幼儿都能进入到"池塘"里来。
游戏规则:
(1)、"渔网"碰到"鱼儿"身体任何部位"鱼儿"就算被捕住。"渔夫"要行动一致、配合得好,要用渔网捕鱼,不能用手抓。
(2)、扮演"大鱼"的小朋友要在池塘里面躲闪,不能跑出圈外,若跑出圈外就算被捕到。
4、游戏反复进行。教师注意让幼儿轮换做"渔夫"、"小鱼儿"鼓励幼儿遵守规则
游戏反思:
今天我带了早操和游戏活动。我是第一次带早操,虽然在之前我练习了很多次,但是由于紧张,我一听到音乐就开始做,而那时早操还没有真正开始,小朋友还大声提醒我“还没开始呢”。中途我又不小心将动作做错了,然后又听到小朋友们的提醒“老师做错啦!应该是这样!”然后小朋友给我做了个示范,当时很尴尬啊,不过还是谢谢小朋友们。下次有了经验我就不会这么仓促了。
或是因为早操有点失败的缘故,我后来带游戏活动的.时候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一开始就信心不足,乱了手脚。将小朋友带到场地上后,忘了热身活动这个环节,直接进行游戏解说环节。最糟糕的是解说环节,我吸取上次的经验,注重游戏儿歌的教授,但是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游戏规则解说。到后来要玩的时候,我才意识?这个问题,马上补上了“游戏规则”。还好,小朋友以前玩过类似的游戏,不用说也会玩。由于人数太多,我将他们分为两组,也带来了新问题,两方面顾及不过来,这个时候很感谢学姐们的帮助。
这次游戏我带的比上次糟糕,没有步骤和条理,导致我的游戏的失败。老师自身的信心和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很重要,小朋友们需要老师的带领和引导,若是老师自身因素不好,对班级组织活动有很大的?良影响。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会吸取之前经验,将游戏活动组织好。
5、放松小结,结束游戏。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由来:
户外散步时,两名幼儿为鱼池内蚂蚁爬上叶子这一现象发生争论,并围绕“蚂蚁会不会游泳”讨论不停,这一争论引起许多小朋友的好奇。为满足幼儿对蚂蚁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不同材料,创设不同情境,激发了幼儿探究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培养幼儿自己寻找科学答案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培养幼儿喜欢对身边现象大胆猜想、主动探究的好习惯。
3、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互相帮助、友好协作。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小碗、水、小棒、石头、纸等。
2、蚂蚁较多的场地。
重点、难点:
1、重点:幼儿能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并寻找出答案。
2、难点:幼儿运用多种现场材料救助蚂蚁。
活动过程:
1、讨论:蚂蚁会不会游泳?
教师七次有的幼儿认为蚂蚁会游泳,有的说不会,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呢?
幼:小蚂蚁不会游泳,它停在叶子上是求生呢!
幼:蚂蚁会游泳,不然它怎么会游到叶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见,并且争得面红耳赤,不过多数幼儿赞同蚂蚁会游泳的看法。
2、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开始进行探索。
“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我们怎么样才能知道呢?”我问幼儿。小朋友说:“我们捉它看看。”“捉了放在那里呢?”我反问,幼儿说:“拿个小碗吧。”于是幼儿带着疑问拿着小碗来到操场上迫不及待地开始实验了。他们将蚂蚁轻轻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蚂蚁会怎样。
幼:小蚂蚁爬得太快了。
幼:是呀!它们和在地上爬得一样快。
幼儿全神贯注地关注自己碗中的蚂蚁,并且边观察,边和旁边幼儿交流着……我问幼儿这样看,能知道小蚂蚁会不会游泳吗?幼儿说,“不行,碗里没有水。”我又问:“那怎么办呢?”幼儿轻轻地说;“我们在碗里放上水就知道了。”于是……
3、把蚂蚁放在装水的碗中再次观察寻找答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
教师引导幼儿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后再观察蚂蚁的活动。看着,看着,一名幼儿激动地把小碗举到我面前说:“老师你看,小蚂蚁会游泳,它们正在水里快乐地扭动着身体呢。”
另一名幼儿挥着手招呼旁边小伙伴:“快看,我的蚂蚁会潜水,它们在水底爬呢。”果真小蚂蚁在水底爬呢。
于是,几个幼儿聚集在一起讨论着:“小蚂蚁肯定会游泳,你们看它E水里游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点像放大镜,蚂蚁变大了,看它的身体有六条腿,嘴像镰刀一样,眼睛小小的,没有睫毛。”
之后,多数幼儿激动地呼应起来:“我们赢啦!小蚂蚁会游泳。”
这时一名幼儿皱着眉头说:“我的蚂蚁不动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他的一番话,提醒了其他幼儿。于是,大家纷纷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蚂蚁,似乎都不动了。最后,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蚂蚁都倒出来了。
4、引导幼儿一起探索救助蚂蚁的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看到蚂蚁快要死了,我们小朋友都把蚂蚁和水倒出来,帮助蚂蚁逃生,那如果蚂蚁在湖中、海里落难了,又没有办法把水0出来,咱们应该用哪些办法来帮助落水的蚂蚁呢?
幼:上次在池塘里我看见小蚂蚁爬上了叶子,往水里放些叶子,蚂蚁不会累也不会淹死了。(随后孩子们开始找叶子往里放)
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叶子怎么办呢?你们再仔细想还有没有别的好办法来救助小蚂蚁。
第二轮的'探索活动开始了,幼儿有的放小石头(让蚂蚁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纸,有的放木棒……
幼儿:老师,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把一根长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头在水里、一头在外面,蚂蚁顺着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对于这个建议,大家都比较赞成,于是,幼儿再次投人救助蚂蚁的活动中。
5、小结: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
师:蚂蚁刚到水里是什么样子的?
幼:能够自由自在地游泳。
师:蚂蚁在水里待了一会儿之后又是什么样子的?
幼:做挣扎,然后动作就慢了下来、运动小了。
师:如果放进一片叶子(纸、棒等)会怎样?
幼:蚂蚁会自救。
师:蚂蚁到底会不会游泳?回去后,通过上网、看图书等方式寻出答案。
大班教案 篇7
【教案设计】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的规定,幼儿健康关系到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在这节教案中让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了解和掌握消化器官的名称和作用。提高幼儿对食物消化的兴趣,从而培养幼儿不挑食的好习惯。
【教案准备】
1、消化器官图卡。
2、人体的挂图。
3、人体消化器官透视图。
4、玩具胡萝卜、盘子。
5、录音机、磁带和消化器官图头饰。
【教案过程】
一、讲述故事。
师:出示实物胡萝卜,请幼儿品尝,引出故事情节。
二、提问故事情节。
师:老师把故事讲完了,现在我要请大家想一想故事中的小白兔最爱吃什么?幼:胡萝卜
师:对的,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什么东西把胡萝卜弄的痒痒的?
幼:舌头
师:胡萝卜都去过那些地方?
幼:嘴、食道、胃、小肠、大肠
师:最后胡萝卜变成了什么东西,又到了哪去?
幼:胡萝卜最后变成了大便,进了厕所里。
教师强调上完厕所要冲水,还要洗洗小手,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三、出示人体大挂图。
(一)出示消化器官图卡,以我认识新朋友的'游戏组织孩子认识器官名称。教师把消化器官图卡藏在身后,作神秘状拿出图卡。
教师带领幼儿按消化图回忆故事,同时引导幼儿能和老师一起说出胡萝卜在旅行过程中都去国那些地方。(加深幼儿对器官名称的了解)
(二)出示人体大挂图组织孩子把器官图卡按顺序贴在大挂图上。
师:大家刚才都和这些器官宝宝交了好朋友,那现在它们有一点困难了,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怎么办啊?
幼:我们来把他送回家吧。
师:好,现在我们就帮忙把它们送回家,但是大家一定要想好在我刚才将的故事里它们的邻居都是谁。
大班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科学活动“插花”,是我们对导向式教学活动进行的一次尝试。“插花”来源于生活,先抛给幼儿一个明确的任务——“插花”,让幼儿围绕任务去尝试探索,从中发现问题——“怎么插花瓶都会倒”,教师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欲望——“怎样使花瓶不倒”,并提供材料支持幼儿完成。探索过程对幼儿很有挑战性,“任务=材料+创意”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发现物体不易倒的原因。
2、探索多种使物体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的意识,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每组矿泉水瓶、娃哈哈瓶、塑料花、泡沫块、小石头、橡皮泥、各种盘子、盖子、硬板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抛出任务“插花”,发现花瓶易倒,引起探索兴趣
1、师:老师做了很多花,想请小朋友帮忙把花一朵一朵插在花瓶里(矿泉水瓶)。
2、教师请一幼儿将三朵花插在瓶子里,提问:花插在花瓶里,出现什么情况?(花瓶很容易倒)
二、初步探索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在比较中了解不易倒的原因
1、师:今天带来的花瓶都是容易倒的,我们要想办法使花瓶不易倒。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等会每人拿一朵花插在一个花瓶里,请你们用最短的时间使“花瓶”不易倒。如果你成功了就请你贴上自己的号码,将花瓶放在花坛上(地面有条线)。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
3、幼儿操作后交流。
师:风来了,要看看谁的花瓶比较稳固。(用纸对每个花瓶扇一扇)
预设:
幼儿行为一:同样装了石头,一个倒了,而另一个不倒。
教师的.对策:拿出来比较。
师:刚才用了同样的风力、为什么都装了石头的花瓶,一个倒了一个没倒呢?
幼:因为这个瓶子石头装得比较少……
师小结:对,石头装多了就比较重,能使花瓶更稳固。
幼儿行为二:用光碟,一个放上面,一个放下面。
教师的对策:
师:这两个都是用了“光碟”。这个为什么倒了,而这个不倒呢?
幼:一个放在上面,一个放在下面。
师小结:对,重的放在上面反而更容易倒,而粘在下面使花瓶的底盘变大了。
三、探索多种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意识1、师:桌上还有很多材料,这回要请你想出跟刚才不一样的方法去试一试,你可以使多个花瓶站稳,比比谁想的办法最有创意。在花瓶上也贴上自己的号码。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孩子可以想出两个以上办法)
3、交流讨论。师:我们来看看你们都用了哪些办法。
预设:
幼儿行为一:会用多种材料,探索出不同的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如:增加重量、使底盘变大、将花站直。
教师对策:考虑进人下一环节“探索不借助材料,使花瓶不倒”,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发展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幼儿行为二:大多数幼儿都采用增加重量一种方法。
教师对策:调整计划,改变原先预设的第四环节,改为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继续探索用不同的材料使花瓶不易倒。
四、不借助其他材料,探索使花瓶不倒的原因,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能力1、师:现在桌上就只有许多花和花瓶,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使花瓶不易倒?
2、幼自由探索。
3、展示几种成功的方法。如:将几束花插在一个瓶子里,将小瓶放在大瓶里再插上花。
师:我也有一种方法可以使花瓶不倒(教师将花茎折短再插在花瓶里),知道为什么吗?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再去试一试是什么原因。
大班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前面进行了"我们都是小士兵"的体育活动以后,教师发现效果很好,所以决定将此主题继续下去。于是就有了模仿士兵训练的这个活动。
活动目标:
一、锻炼幼儿上下肢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
二、初步掌握利用手脚支撑贴地爬行(匍匐前进)的动作技巧;
三、使幼儿明白训练的.艰苦,锻炼幼儿意志力。
活动准备:小凳子12个,长木板6块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告诉幼儿,今天你们还是我的小士兵,我们要接着上次的训练任务,继续刻苦训练。接下来要进行的是一个新的项目,看谁做得最好。做准备活动后开始教学活动。
二、将木板横放在两个凳子背上面,模仿铁丝拉成的"封锁线"。让幼儿尝试从木板下面通过。
三、教师分析幼儿动作,讲解正确动作的要点并做示范。让幼儿明白要身体贴地,利用手脚与地面接触的地方交错用力,才能向前匍匐前进不会碰到"封锁线"。
四、将木板放到小凳子座上,降低木板与地面的高度,加大幼儿训练的难度。对幼儿动作的优点和缺点再次进行评价讲解,加深幼儿印象,使幼儿更好的掌握正确动作。然后分两组进行比赛。
五、集合幼儿,教师总结评价,做放松活动后结束活动。
【大班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教案(经典)07-27
(精选)大班教案08-18
大班教案【精选】09-09
大班教案(精选)09-12
[经典]大班教案08-21
大班教案[精选]08-23
【经典】大班教案08-14
(精选)大班教案09-15
大班教案【经典】09-26
大班教案(经典)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