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名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师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名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名师教学设计1
活动准备
1、苹果、梨、西瓜、橙子、橘子、葡萄等水果。
2、各种水果图片、颜色标记。
3、人手一份操作卡片(上面有一些水果的图片)、白布、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封信,引起幼儿的实验兴趣。
师:今天,小小班的小弟弟和小妹妹给我们中二班小朋友的一封信。信里写的什么呀?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哇!有这么多的水果卡片,还有一张信纸,看看上面写得什么?
1、读信:张家港市机关幼儿园中二班的小朋友,你们好!我们是小小班的小朋友,我们很想知道各种水果的果汁是什么颜色的,我们想请你们帮帮忙,告诉我们这些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与果皮的颜色是一样的吗?
2、讨论: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与果皮是否一样?
3、这些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与他们的果皮是一样的吗?王老师也不太明白,今天我们来做次小小实验家,看看水果的果汁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好吗?
二、幼儿实验了解各种水果的果汁颜色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各种水果,一些白布、还有一张实验记录表和一些颜色标记,请小朋友实验的时候一边做实验一边将实验的结果用颜色标记记录到实验表上。
1、幼儿一边实验一边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教师巡回辅导,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实验记录。
2、请个别幼儿讲述实验过程和实验记录表。
3、对有争议的实验结果,教师实验得出正确结果。
三、幼儿再次实验,将水果归类。
师:这些水果的果汁颜色有的和果皮颜色一样,有的和果皮颜色不一样,那么,哪些是和果皮颜色一样的呢?哪些和果皮颜色不一样呢?我们再一起来做一次实验,一边做实验一边将水果进行归类,将果汁与果皮颜色一样的水果卡片放到一起,不一样的放到一起。
1、幼儿实验,并将水果卡片归类。
2、幼儿讲述实验结果。
3、送卡片:将水果卡片送到相应的筐中。(果汁与果皮颜色一样的放一个筐中,不一样的放另一个筐中。
4、教师小结幼儿的操作结果,表扬鼓励。
四、给动物幼儿园回信,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师:我们知道了各种水果的果汁颜色,可小小班的弟弟妹妹们还不知道呢?我们一起来回封信,告诉他们我们的实验结果好吗?
1、出好的实验记录表,叠好放进信封。
2、将归类好的水果卡片分别包好,写上说明装入信封。
五、延伸活动:
1、师生一起写回信。
2、自己动手榨汁。
名师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能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凭借古诗诗句,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感受古诗的意境,让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1.课前请学生搜集王冕的资料
2.制作好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冕写的《墨梅》(电脑出示全文),先听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
二、解题
1.你们也试着读读,看看能否读通,开始。
2.好,能读通吗?那老师来考考大家(电脑出示词语)。
吾家洗砚淡墨痕乾坤
谁来读一下,读对了其余同学跟读两遍。
3.齐读古诗。
三、看来通过第一遍读大家已经把这首古诗读通了,收获挺大的。
下面,老师再让大家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当然有问题也可提出来,好不好?开始
四、讨论
大家读得很认真,有收获吗?也有问题吧?这样,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把你的'收获(当然也包括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你们说好不好?畅所欲言吧!
五、师点评
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有几个小组特别的投入,老师要表扬他们。下面,我们就来汇报一下讨论的结果。
还有没有什么疑问?老师有一些问题,不知大家愿不愿意回答?
六、思考
1.请同学们仔细看图(电脑出示《墨梅》图),这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
2.看着这朴实的梅花,想想梅花有哪些品性。
3.王冕擅长绘画,他为什么尤其喜欢画梅花呢?
4.王冕自学成才,鄙视权贵,在素洁的梅花身上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5.对啊,这素洁的梅花不正是诗人鄙视俗流,贞洁自守高尚情操的写照吗?
七、同学们,再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从中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八、说说本首诗与《石灰吟》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九、欣赏课外的两首托物言志的古诗,学生进行自读自悟(电脑出示两首古诗)。
梅花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名师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体会孩子走向横木时的危险处境。
4、经过理解课文资料,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明白遇事应当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长在同一件事发展过程中的不一样表现,体会船长处理问题的方法。
2、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
3、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办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列夫?托尔斯泰的有关资料。
2、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交流资料。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跳水吗?奥运会上,我国的体育健儿在跳水项目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今日我们要欣赏的不是体育比赛,而是一个惊险的故事。(板书:跳水。)
《跳水》是谁写的?你还明白什么?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的文学家。他一生中写了很多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等。)
看了课题,你想明白些什么?
(谁跳水?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景下跳的水?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等。)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资料。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感知课文资料。
2、自学生字新词,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
3、再读课文,直到把课文读熟读通顺。
4、检查自学情景。交流字、词的掌握情景。
(1)出示电脑课件,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
在小组内说一说自我理解了哪些词,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把不理解意思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选择自我喜欢的方法理解,然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做适当点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朗读课文情景: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师生进行评议。
2、学生读书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在书中标画出课文中都有谁?用几个字说明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水手们拿猴子取乐,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发生了危险,船长要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孩子得救了。)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观察字形,想一想: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2、学生描红临写。
3、评议:
(1)学生交换互评。看看临写的字和范字像不像,像的就用红笔把它圈起来,不像的'字请你告诉他(她)哪儿不像,指导他(她)再写一遍。
(2)师总结,表扬红圈较多的同学。
五、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我们继续学习跳水,大家齐读课题。
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还有什么问题不理解,同学读后提出来。
二、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1、课件出示思考题: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要求:(1)学生自我读书做批注笔记。(2)小组内互相交流个人收获。(3)在班上汇报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品读感悟,理解重点部分。
经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不但对课文做了细致的学习,并且还做了认真的讨论探究,这对我们学习文章有很大的帮忙。下头,让我们一齐来品尝读书的果实。
学生品读课文中的段落,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品读以下段落。
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
(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我头上,爬上了桅杆,坐在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和爪子撕。(猴子逗孩子,水手们在一旁“都笑起来”,孩子“哭笑不得”,很尴尬。)
(2)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反而“笑的声音更大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引导: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丢面子了。)(我必须要追上这只可恶的猴子,夺回帽子,绝不能轻易便宜了它。)
(3)猴子一边不断往上爬,一边回过头来逗孩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着牙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横木去取帽子。
引导:区分“气急了”与“气极了”,体会孩子“气极了”的心境,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的原因。
2、从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1)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①从水手们的表情能够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
②从“桅杆到挂帽子的横木的一头有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脚底下就摇晃起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
(2)出示电脑课件,指导学生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险境地――难以转身,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
引导: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吗?(万分危急、千钧一发、危在旦夕……)
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
3、看到那里紧张吗?你想救他吗?你想用什么办法救孩子?赶快想办法,时光可不等人啊!(让学生各抒己见。)(找海绵垫(床上被褥)、让水手围成一圈手拉手在下头之后、找直升飞机、让水手上去救孩子……)
采用小组讨论的办法,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光,又有把握。
4、这些办法实际上都不能行,那么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
指名读课文第7自然段。说说船长为什么这样做?
5、研究:如果孩子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小组展开辩论。)
从课文中找出根据,说明父亲不会开枪。
6、“四十秒钟以后――大家已经觉得时光太长了”那里互相矛盾吗?
(四十秒钟十分短,可是时光宝贵,人们救人心切,已经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四、总结全文。
1、教师结合板书总结全文。
2、学习课文后,你最佩服谁?佩服他什么?
(这篇课文作者就是要告诉我们,遇事不要慌,不要束手无策,要想办法,用最好的办法解决。)
3、此时此刻,你想对船长的儿子说些什么?
(你做错了事,要敢于回头,不要怕别人笑话。
你为了一顶帽子,差点失足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这不是勇敢,而是莽撞。你想过没有,万一失足,你会给亲人、朋友带来多么大的痛苦。
你为了赢回一点儿面子,险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今后做事必须要想想后果……)
五、拓展延伸。
1、孩子被救上来以后,会说些什么?船长会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展开想象,说一说,再写下来。
2、如果你当时也在船上,回到家,你向亲人讲述这件事后会怎样说?
六、作业设计: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预习《沙漠之舟》。
名师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短小却又优秀的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还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写,题眼是毁灭,文章重点却写辉煌。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产生与发展的规律,依据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来设定教学目标,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习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更能激起了学生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英法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作者的表达方法。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
教学准备:
1.由于圆明园的'景观都已不复存在,要想真正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学生课前最好能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这也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
2.文史不分家。本课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一段屈辱,教学前教师要对战争前后的历史有所了解,同时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
1.以奥运为话题,通过谈话导入本课的学习。
2.板课题:圆明园的毁灭。齐读课题。
3.毁灭意味着什么?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
2.用简洁的语言按一定顺序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生谈初读课文的感受。
三、体会情感,引导质疑
1.齐读第一段,从文字中聆听作者心底的声音。
2.重点品析:不可估量,体会作者痛惜、愤怒的思想感情。
(板书:不可估量不可估量)
3.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连用两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来突出圆明园的价值。对此,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研读感悟,升华“爱”情
1.读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借助文字你能看到什么,然后选择最吸引你的一处,抓住有关的句子或者是词语仔细品味,展开想象,一会儿我们把看到的和同学一起来交流。
2.学生自学并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第二自然段:
重点理解:众星拱月。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圆明园布局独特,规模宏大。
第三自然段
1.重点体会“金碧辉煌”。抓住“有……也有……有……也有”体会作者用词之妙和园中各种景观应有尽有。
2.出示景观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园中各种建筑风格、景观精美迷人。
3.教师引读,帮助学生理清本段的层次,同时感受圆明园景观之丰富。
4.引导学生读好“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第四自然段:
1.过渡句:……不但……还……
2.引导学生抓住“上自……下至……”感受圆明园内文物之多及年代悠久。
3.师: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将古今、南北、中西建筑之美和谐集于一身的,这一座收藏着无数奇珍异宝的,堪称当时世界之最的博物馆、艺术馆,它已不存在了,它是被英法联军毁灭的,请看侵略者野蛮行径的一幕。
四、再现情境,激起“仇恨”。
1.放录像。
2.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感受一起读读最后一段,读中品味“凡是、统统、任意”等词。
3.思考:化为灰烬的是什么?
五、表达情感,引发思考
1.带着我们的情感再读第一自然段。
2.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老师想,你们的心里有的不仅仅是爱和恨,更多的是一种思考,此时,你们最想说的是什么?
3.总结升华。
六、作业
1.观看《百家讲坛》阎崇年老师《清十二帝疑案之咸丰下》。
2.完成课后选做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巩固所学。
1.听写“估量、殿堂、销毁、玲珑剔透”等词语。
2.积累词语。
二、交流圆明园的资料,进一步感受圆明园。
三、积累佳句。
指导学生背诵课文3.4自然段。
四、再读课文,揣摩写法。
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而作者为什么却用大量的篇幅来描绘昔日的辉煌?让学生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
五、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习作的要求,指导学生学写读后感。
名师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桦、涂”等11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4.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5.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学习现代诗。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桦、涂”等11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1、导入课题,介绍作者
11.【出示课件2】
猜谜语:花下树旁正相会(打一树名)。
你猜出来了吗?(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赞美白桦的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白桦》)
今天我们来学习《白桦》这首诗,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白桦长什么样子,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就是白桦树。【出示课件3】(出示白桦树图片)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4】
谢尔盖8226;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俄罗斯田园派诗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由富农外祖父养育171;1912年毕业于师范学校,之后前往莫斯科,在印刷厂当一名校对员,同时参加苏里科夫文学音乐小组,兼修沙尼亚夫斯基平民大学课程。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X1915年结识勃洛克、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
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
生字:绣潇绽朦胧晖徜徉
桦涂茸穗寂霞抹
词语:白桦毛茸茸潇洒花穗朦胧寂静朝霞
①注意读准平舌音“穗”,翘舌音“绽徜”。
②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绣潇穗霞”
“绣”左窄右宽,第九笔是横折折折钩。
“潇”左窄右宽,注意第十笔之后的笔画是:竖点点撤竖。
“穗”左窄右宽,两部分部分组成“禾+惠二
“霞”上窄下宽,上面是“雨字头",不是“雨”,注意书写笔顺:横折横竖横横横折横横撤捺。
(2)理解词义。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3)重点指导:
[出示课件7】
流苏: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微于,常用于舞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
姗姗来迟:比喻走得缓慢从容。现在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或来得很慢。
白雪皑皑: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辎眼。
茸茸:细毛丛生的样子。
徜徉: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4)齐读词语。
大家读准了字音,了解了字义。请把要写的字在课堂上每个字写一个,一定要看准每个字的笔画,端正、工整地把每一个字写好,注意写字的姿势。
(二)指名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1.本文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写了什么?【出示课件8】《白桦》一诗一共有4个小节,
第一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第二节写了白桦在雪花中的美。
第三节写白桦在朦胧的寂静中的美。
第四节写白桦在朝霞中的美。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
四、课堂小结
读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收获?
读这首诗,认识并会写了生字,理解了词语,读通了诗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出示课件13】
1.听写词语:白桦毛茸茸潇洒花穗朦胧寂静朝霞
2.《白桦》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白桦》这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现在请大家翻开语文书自由地读诗歌。
二、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出示课件14】
(1)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1)看到的是“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板书:看到:披银霜,绽花穗)
(2)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板书:想到:高尚人格)
(3)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板书:情感:热爱之情)
4.读一读,选择以下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出示课件15】
洁白的流苏灿灿的金晖姗姗来迟的朝霞晶亮的雪花银色的光华白雪皑皑的树枝预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受,相互交流可丰富学生的感悟。
(1)这是一棵白桦树,枝头毛茸茸的,一串串花穗起绽放,洁白的流苏美如画。
(2)傍晚,这棵白桦树在在灿灿的金晖中,闪着晶亮的雪花。
(3)早晨,姗姗来迟的朝霞,又在白雪皑皑的树枝上抹了一层银色的光华。
三、再读课文,总结特点
1.学习饱含感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发现现代诗与古诗的区别是什么?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3.诗歌有什么特点?
诗歌的特点:【出示课件16】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板书:高度概括抒情言志丰富的想象具有音乐美)在总结新诗特点的环节,旨在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层面,总结新诗特点,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课后练笔,延续感情
1.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出示:【出示课件17】
梨树(希尔达8226;杜利特尔)
银色的尘雾
从地面升起
我的手够不着
你升得那么高
哦,白银
我手够不着
你花团锦彼向着我们
没别的花能开出
如此坚挺纯白的花瓣
没别的花能从如此罕见的白银
再分离出白银
哦,洁白的梨花
你一簇簇花团
怒放在枝头
用你紫色的心
带来夏天,带来成熟的果实
2.师:试着当一回小诗人,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分行。写完后,和大家分享。
3.同学们,学习新诗,我们分享了白桦的美,领略了白桦高洁的品格,体会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白桦【出示课件18】
看到:披银霜,绽花穗
想到:高尚人格
情感:热爱之情
新诗:高度概括抒情言志丰富的想象具有音乐美
教学反思
作者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成功之处:
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后的感受,然后围绕“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细读诗歌,合作探究交流。接着“借助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深入理解诗歌。
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诗歌内容之后,我还注意"总结区别现代诗、古诗的区别,总结现代诗的特点。”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不足之处:
不过,教学这篇诗歌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有些句子,学生体会得还不够深入。
今后应该先让学生自己体会,再课上交流,并带有感情地朗读,对句子的理解就会深入了。
名师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文中杜小康的人物形象,是在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鸭群、芦苇荡、暴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学习这篇课文,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励学生对比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并积累“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等词语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含义。
能力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品味小说精美传神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坚定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
1.体验主人公成长的心里路程
2.理解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突破方法: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画出文中体现心理历程的语段并加以分析,把握人物心理,体会主人公成长历程,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突破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小说的语言平白、朴实,没有过多修饰,符合主人公单纯、简单的生活。文中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入作品情境,理解课文内容。
2.体验法:在研读中联系生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人在阳光下成长,有人在风雨中成长;有人在无忧无虑中成长,也有人在痛苦中煎熬成长……成长有成长的快乐,成长有成长的烦恼。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ppt图片展示不同人的孤独)
有一个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跟随父亲到芦苇荡放鸭。
人离家原因有三:
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二是出于无奈。三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
“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而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二、作者简介
曹文轩,当代作家。1945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考进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草房子》。
三、朗读课文,感知“孤独”
1.检查预习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2.听读课文,理清小说故事情节。学生交流,教师归纳:
家道中落,随父放鸭-----撑船赶鸭,出到苇荡-----苇荡遇雨,经受考验-----与鸭共成长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四、细读课文,理解“孤独”
1.思考探究:查找文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语句,结合画面理解他的心路历程,体会他由不成熟到成熟的成长之旅。
完成表格:找出体现杜小康心理的词语。
不同阶段不同心理感受
离开油麻地,出发时茫然和恐惧
到达目的地——芦苇荡害怕和胆怯
在芦苇荡安静下来孤独
在芦苇荡时间一久不再忽然的恐慌
经历暴风雨后长大坚强
2.深化作品主题:用勾画批注的方法,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或段落,说说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提示:鸭群、芦苇荡、暴风雨)
一般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渲染气氛
②烘托人物形象
③推动情节发展
④深化作品主题
鸭群
1)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同时,造成了一个扇面形水流。每只鸭子本身,又有着自己用身体分开的小扇面形水流。它们在大扇面形水流之中,织成了似乎很有规律性的花纹。无论是小扇面形水流,还是大扇面形水流,都很急促有力。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突出划船赶鸭子的速度很快,烘托了父子俩对前途的茫然无助的心情。)
2)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只惟一的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一老一小都还在船上,才又将头重新插回翅膀里。(以鸭子“无家”“漂流”及对唯一的小船的依靠烘托出父子俩此时孤独、恐惧、无依的心理。)
3)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鲜亮,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以鸭子的成长象征着小康的`成熟,深化了小说主题。)
芦苇荡
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杜小康一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这样无边无际的芦荡渲染了气氛,更增添了主人公内心的恐惧和害怕。)
暴风雨
一早上,天就阴沉下来。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纪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可怕的暴风雨让本来孤独恐惧的主人公更加陷入恐慌之中,但也正是有了这暴风雨,让杜小康体验了真正成长的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学生讨论交流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教师归纳:
情感世界的孤独:杜小康离开学校,没有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远离人群;与父亲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面对自然环境的孤独:离开村庄,来到一个无比广阔而又神秘莫测的大自然,幼小的心灵感觉到了巨大的孤独。
对未来前途的恐惧:漫漫放鸭路,何处是尽头?
教师总结:本文通过讲述一个名叫杜小康的孩子在陌生芦荡里孤独的放鸭而逐渐成长起来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应该在孤独中磨炼自己,在逆境中锻炼自己,才会长大、成熟。
曹文轩说:“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孤独对于杜小康来说,与其说是磨难,不如说是什么?
四、联系生活,畅谈“孤独”
师:跟着杜小康,走完了这段孤独之旅,我想我们每个同学的内心一定品尝到了一份孤独的味道,酸甜苦辣咸尽在其中。接下来,老师请同学们来品尝几份孤独,然后想想杜小康的孤独是否引起了你的共鸣,拿起笔写写你的孤独体验。
1.把自己亲身经历过“孤独”的故事在全班进行交流。
2.每位同学用“孤独是……”写一句话,在全班做一次朗诵。
五、课堂总结
生命是一个旅程,不是一个家,是一条道路,不是一座栖居的城市;人们所有的享受与幸福只不过是生命路旁的旅店,供我们稍事休憩,好让我们增添精力到达终点。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孤独,让我们的人生多了一份历练,变得更加坚强和无畏。孤独,是杜小康在被命运抛弃后所直面的第一道难题,后来,也正是孤独,使他重新诞生了。而我们的人生之路,同样漫长而艰辛,走在成长路上的你是否想过,如果有一天,命运也把你抛出了原来的生活轨道,你做好了在绝境中重新诞生的准备了吗?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
“少年时就有一种对待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有可能是一个强者。”——曹文轩小说:《青铜葵花》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六、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摘抄文中的精彩段落,加以鉴赏,积累语言。
2.完成小作文《我的孤独之旅》
3.课后阅读曹文轩的《草房子》
七、板书设计
孤独之旅
人物:杜小康——经受磨难,逐渐成熟成长
环境鸭群人物成长的广阔背景
芦荡
风雨
名师教学设计7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所表现的意境。
2、在情境中,用肢体语言大胆表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落叶、捡落叶。
2、配乐诗歌的光盘。
活动过程:
一、回忆捡秋叶
师:前几天我们草坪上捡了许多树叶,想一想,它们都有些什么颜色?幼儿:黄的、红的、绿的。
师:地上这些树叶从哪里来的?幼儿:树上
师:你们想知道树上的树叶是怎样落到地上的吗?
二、欣赏诗歌《秋叶》
1、教师有表情地朗诵诗歌《秋叶》一遍。
2、提问:诗歌的题目叫什么?
秋叶是跟着谁离开家门的?他们在干什么?
三、表演诗歌《秋叶》
1、教师启发幼儿想象:“假如我是一片秋叶”用身体语言表现诗歌内容。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来扮演秋叶,想一想,做一做,“假如我是一片秋叶”
你怎么来表现呢?
2、教师朗诵诗歌《秋叶》幼儿自由想象创编动作。
3、教师请个别幼儿表演个别动作,拓展孩子们想象空间。
师:小朋友们表演的`真不错,“转转转,转上天;摇摇摇,摇下地。”这句诗歌请小朋友来表演一下。
师:秋叶开始在树妈妈那里,树妈妈长的很高,秋叶也长的很高,我们想一想,站在什么地方会高一些?幼儿:椅子上
师:秋叶随着秋风飘来飘去,我们在这个教室里只要是空的地方都可以去,不过秋叶与秋叶之间不要相碰,保持一定的距离。
师:看一看,哪片秋叶转上天了,(用脚踮起来)哪片秋叶摇下地了,(蹲在地上)
3、角色表演:教师扮演秋风,幼儿扮演秋叶,完整地进行诗歌表演。
名师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策、荐”2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赢、拳”等4个生字;理解“赏识、胸有成竹、信任、对阵、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遥遥领先、不动声色、好奇、出谋划策、引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3.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抓住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理解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板书:赛)
2.同学们,你们认识黑板上这个字吗?请大声地读出来。你能用这个字组个词语吗?(比赛、竞赛、赛跑、赛车、赛马、赛事、赛场、赛艇、大赛、初赛、复赛、决赛、球赛……)
3.在我们的学习或日常生活中,你见过或参加过哪些比赛项目?(参加过奥数比赛、骑车比赛、拔河比赛、踢毽比赛、跳绳比赛、跑步比赛、象棋比赛、跳远比赛、跳高比赛……见过骑马比赛、骑车比赛、游泳比赛、跳水比赛、射击比赛、滑冰比赛、体操比赛……)
4.谈话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和比赛有关,赛什么呢?(在“赛”字的后面写出“马”字)(板书:赛马)。你们想不想知道是谁赛马呢?(在“赛”字的前面写出“田忌”)(板书:田忌赛马)学生大声读出“田忌赛马”。
5.简介田忌。【出示课件2】
田忌,生卒年不详,妫姓,田氏(亦作陈氏),名忌,字期,又曰期思,封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南),故又称徐州子期。战国时期齐国名将。
约为公元前340年,孙膑逃亡到齐国时,田忌赏识孙膑的才能,收为门客。在一次赛马时,孙膑向田忌提出了以下等马对上等马,以上等马对中等马,以中等马对下等马的田忌赛马法。
公元前354年,发生桂陵之战,魏国攻打赵国,齐国派兵相助,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参谋,结果孙膑以“围魏救赵”的兵法大胜。
公元前341年,发生马陵之战,魏国攻打韩国,齐国派兵相助,仍由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参谋,孙膑仍进军魏都大梁,用“减灶之计”,让魏军大将庞涓轻敌深入,结果庞涓被杀,齐国大胜。同年,被齐相邹忌用反间计陷害,田忌无法澄清,逃亡楚国。直到齐宣王即位,方才重回齐国。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下文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6.看到这个题目,你猜想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田忌赛马的事)田忌和谁赛马?结果怎么样?让我们一起去文中找找吧!
7.简介出处【出示课件3】
田忌赛马出自《史记》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8.简介作者【出示课件4】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著有《史记》。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出示课件5】:
(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三、再读感知,理清结构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田忌赛马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出示课件6】
第一部分:孙膑观赛,发现策略。
这一段重点讲了孙膑看了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的几场赛马,发现了取胜的策略。(板书:发现策略)
【出示课件7】
第二部分:孙膑献策,准备赛马。
第二部分(3-10自然段)孙膑献策。主要写田忌在孙膑指点下,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这一部分主要写田忌和孙膑的对话和他们说话时的动作、神态。(板书:孙膑献策)
【出示课件8】
第三部分:调换顺序,以智取胜。
第三部分(11-16自然段)写孙膑帮助田忌用调换出场顺序的办法战胜了齐威王,点明孙膑以智谋取胜。(板书:以智取胜)
课文以“赛马”为线索,具体记叙了比赛的过程。在结尾处画龙点睛地说明了比赛胜利的原因。
四、细读课文,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试着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出示课件9】
(1)起因:孙膑看了田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的几场赛马,发现了取胜的策略。
(2)发展:田忌在孙膑指点下,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
(3)高潮:孙膑帮助田忌用调换出场顺序的办法与齐威王赛马。
展开全文阅读
(4)结局: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4.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理清课文层次,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一道欣赏了赛马过程。
2.请同学们课下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
2.谈话导入新课:田忌赛马,为什么脚力相差不多的马匹能够取胜?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从“以智取胜”这个词入手,学习文章,探求其中的原因。
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了解“三场赛马”。
1.谈话过渡:田忌得了高人相助,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约好一起赛马。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让我们感受他们赛马现场的`输与赢吧。【出示课件1】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2.指名读描写赛马场面的课文片段,师生评议。
3.指名学生汇报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过程。
4.师生评议,教师小结: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
【出示课件2】学生根据第二次赛马的过程试着连一连。
田忌 齐威王
下等马 上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5.结果怎样?(田忌胜了。)
6.田忌为什么胜了?(田忌是因为做到了知己知彼,了解了齐王的具体情况,集中优势,做出战略取舍,以避其锋芒,以弱对强,以强压弱。)
7.谈话过渡:这么好的办法,是谁帮助田忌想出来的?(孙膑)
(二)学习“孙膑献计”。
1.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了?你从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在朗读时注意课件中出示的词语,通过朗读表现出人物语气和神态的变化。
3.小组同学分配角色,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10自然段。可以互相提醒,揣摩人物的语气。
4.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在文中找一找有关句子,用笔画出来,想一想。
5.指名多个学生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出示课件3】
(1)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善于观察)
(2)“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善于思考)
(3)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知己知彼)
6.谁连起来说一说“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板书: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知己知彼。)
设计意图:
两次赛马中间的对话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感受田忌、孙膑、齐威王不同的神态、表情、语气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三、品读课文,理解人物
1.从你的品读中可以看出田忌是一个怎样的人?孙膑呢?齐威王呢?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在文中找出有关的描写片段画出来,读一读。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1)田忌是一个善于交友、相信朋友的人。
【出示课件4】
①孙膑是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田忌对他非常赏识。
②田忌很信任孙膑,决定全听他的。
(2)孙膑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
【出示课件5】
①孙膑看了几场比赛后发现,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②一天, 孙膑对田忌说:“将军,我有个办法,保证能让您在赛马时获胜。”
③孙膑胸有成竹地说:“将军请放心,按照我的主意办。一定能让您赢。”(“胸有成竹地说”是写孙膑早已思考成熟。“按照我的主意办”是写孙膑具有必胜的信心。)
④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
(3)齐威王是一个知人善任的人。
【出示课件6】
①齐威王好奇地向田忌:“你这样安排马的出场顺序,是不是有人给你出谋划策了?”
②于是,田忌向齐威王引荐了孙膑。后来,齐威王任命孙膑为军师。
4.指导朗读:指导学生用符合他们性格的语气、语调读他们的对话,进一步理解人物的品质。
5.指名分角色再读他们的对话,更进一步理解人物。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孙膑的足智多谋。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课文的内容和人物的想法,并且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从故事中,你能受到什么启发?比如说从孙膑身上,从田忌身上或者从齐威王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善于思考、善于观察、知己知彼……)
2.课堂小结【出示课件7】:田忌和齐威王赛马,是智力的比赛,不是力量的比赛,田忌的胜利是孙膑智慧的胜利,齐威王的失败是不善于动脑思考的失败。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
4.作业:
(1)历史上有不少像“田忌赛马”这样以弱胜强的故事,找一找,和同学交流。
(2)续写:请同学们大胆的想象第二次赛马后,田忌和孙膑又见面了,他们见面时的情景怎样?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板书设计
发现策略
田忌赛马 孙膑献策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知己知彼
以智取胜
名师教学设计9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性格,在游戏中寻找快乐。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
3、能看懂别人的表情,并能作出或模仿各种表情。
活动准备
1、课件:各种面部表情
2、趣味练习-观察各种表情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课件演示-各种面部表情
请幼儿注意观察人物表情的变化,猜一猜他们怎么了?
使幼儿懂得不同的面部表情代表不同的'心情,能够传递信息。
二、展开
1、操作课件,请小朋友模仿课件人物的表情,看谁学得最像。
2、引导幼儿两两相对,玩游戏“学样”。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一个小朋友做出一种表情,另一个小朋友猜猜他怎么了,并学学他的样子。
(2)幼儿游戏,教师巡回观察,并做出必要的指导。
3、进行表情大赛。
(1)看谁的表情丰富。
(2)看谁的表情最漂亮。
引导幼儿懂得,人笑的时候最漂亮,看到笑脸我们大家的心情也都好了,所以我们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并把快乐带给大家。
三、延伸
趣味练习:观察各种表情。
请幼儿观察各种表情,并表达自己的心情,高兴,开心,困倦。
幼儿园表情教案,我们日常生活中会用到很多表情,开心与不开心,或是伤心哭泣,或是无表情,各种各样的表情表达了我们各种各样的情绪,我们要学会通过表情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名师教学设计10
目标:
1、鼓励幼儿乐意尝试各种餐具的使用方法。
2、体验使用餐具品尝美味食物的成功感及乐趣。
重点:
幼儿乐于尝试使用各种餐具,品尝美味食物。
难点:
用正确的动词表达餐具的使用方法。
准备:
一名幼儿扮演小兔、生日蛋糕、各种食物、餐具、空盒子小毛巾。
过程:
一、导入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你们看,兔姐姐为我们准备了什么?它们是怎么样的?
(引导幼儿自由的`观察食物及各种餐具,说说它们的名称、形状。)
二、引导幼儿尝试用各种餐具品尝不同形状的食物,探索各种餐具的使用方法。
1、幼儿自由交流探索:你刚才吃了什么?你是怎么吃的?请了什么餐具帮忙?
2、幼儿说说餐具的使用方法并用肢体语言来表示,教师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动词。
3、教师提出或从幼儿的操作情况中启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知道同一种食物可以用不同餐具来使用。
三、小兔推出生日蛋糕,全体幼儿为小兔唱生日歌欢庆生日。让幼儿在已有的经验上再次探索。
幼儿在已有的感性经验基础上去操作使用不同餐具,品尝食物。
四、活动延伸
餐具“碰碰碰”,全体幼儿一起唱唱跳跳。
名师教学设计11
一、拓展思路,激发习作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感人的事例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先自己想一想写什么。
2。自由发言,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讲过的事,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其他事,还可以写自己和父母之间其他感人的事。记住:只要是爱的故事,无论大小,无论远近,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写。
二、鼓励有个性的表达
1。我们这篇习作的第一读者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的理解并铭记他们的爱呢?让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
2。各组说一说你们讨论的写法有几种(如,写信,给自己的习作绘制插图,附上照片,在习作前给爸爸妈妈写几句话等)。明确: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把感人的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爸爸妈妈一定会将我们的习作当做最好的礼品。
进行习作,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教师对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三、延伸课外
1。同学们,我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
2。让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我们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做上“星级评价”。
名师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生字,掌握“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3.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4.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会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2.了解作者所描绘的“绿二
教学难点在品读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课件出示2】(出示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知道画中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感觉?
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诗人艾青就写了一首诗《绿》,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春天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
3.板书课题:(板书:10绿)
4.全班齐读课题。
5.这篇文章的作者,你了解他吗?(艾青)
艾青(191012316;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大堰河一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在汉口、重庆等地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任《文艺阵地》编委、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等职。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走进“绿”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地把课文朗读一遍。自学生字词语。
2.检查生字词语:
(1)读准字音。【出示课件4】
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节拍整齐集中墨绿嫩绿淡绿粉绿
指名逐词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叉”,后鼻音“瓶气
(2)理解词义。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3)重点指导:
【出秘件5】
交叉:方向不同的几条线或条状物互相穿过。
节拍:是衡量节奏的单位,在音乐中,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在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
指挥:指导演奏的人。
整齐:有秩序,协调一致。
重叠: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互相覆盖。
(4)指导书写。
大家读准了字音,了解了字义。请把要写的字在课堂本上每个字写一个,一定要看准每个字的笔画,端正、工整地把每一个字写好,注意写字的姿势。
教师重点指导“瓶、挤”
“瓶”左右结构,注意右边的"瓦”,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横折弯钩不要写得太长。说主要内容,一是
“挤”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上面是“文",不是“攵)
3.指名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出示课件7】
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风一吹,就随着节拍整齐地飘动在一起。
三、梳理内容,明确结构
1.学生分组讨论,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出每一段的意思。
第一段(1-3小节):写到处都是“绿气
第二段(412316;5小节):具体介绍“绿”的静态和动态。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出示课件9】
1.总结:这节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徜徉在绿色的海洋,看到了各种绿色,感受到绿的奇妙,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2.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3遍。
(2)课下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节拍飘动。
2.感受作者对“绿”色的赞美,对春天的讴歌。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墨水瓶、交叉、舞蹈、教练、指挥、按着节拍整齐集中墨绿嫩绿淡绿粉绿挤在一起。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发现了春天有各种各样的绿,这些绿给作者什么感觉?下面我们跟着诗人艾青的脚步来到绿色的春天,体会春的美妙。
二、诵文,感悟体会
1.听着录音(最好配有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
2.板书:黑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同时贴出色卡)
3.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有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4.出示第一小节:【出示课件14】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
难怪作者说(出示第二节),【出示课件15】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自己轻声朗。指名读。全班齐读。
5.感受绿的美:这各种各样的绿,却绿得发黑,绿得出奇?知道“出”是什么意思吗?(不同寻常)
(板书:绿得发亮、绿得出奇)
6.齐读第一、二小节。
7.这么多的绿集中在一起,会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朗读课文三、四、五小节。
(1)轻声地、自由读三、四、五小节。
(2)你觉得哪个小节写得最有趣,挑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再仔细读读。
随机:第三小节:
(1)出示说话练习。【出示课件16】这一环节是本课时的重点部分。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引领学生自主解读文本,从字里行间去感悟作者的情感,去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说一说:
风中的是绿色。
雨中的是绿色。
阳光下的也是绿色。
(学生挑选其中一个交流)
(2)指名读,全班齐读。
第四节:
(1)【出示课件17]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板书:挤、重叠、交叉)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
第五节:
(1)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板书:按着节拍飘动)
预设:这是因为,一阵风吹来,使所有的物体都随风摆动。
预设:这是作者看到风吹过后,春天的景物随风摆动,那么和谐,整齐划一。
(2)出示说话练习。【出示课件18】
说一说:
一阵风吹来,小草,柳条,树枝—
□
(3)指读,师范读,全班读。
2、拓展运用,读写训练【出示课件19、20、21】
1.拓展运用:春天,大自然的一切都充满了生机,充满了绿色,你见过“所有”的绿集中起来的情景吗?
2.阅读链接
读一读“阅读链接”,说一说: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预设:宗璞笔下的绿是一种扑面而来的绿,满眼都是绿。
预设:宗璞笔下的绿是一种静态的绿,艾青笔下的
绿是有动态感的。
3.学生交流,句式训练
春天到了,校园里。公园里。田野里。
4.试背课文。
绿【出示课件22】
板书黑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对绿的赞美
内容绿得发黑、绿得出奇对春的热爱
挤、重叠、交叉按着节拍飘动
教学反思
《绿》运用文字的魅力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春拂下来回摆动,风是绿的,水是绿的,世界充满了绿。绿是生命的颜色,是生命的象征。
在本课的教学中,文中最有创意的部分要数第三小节,作者将风、雨、阳光也视为绿色的,真可谓是独具匠心。可对于学生来说此小节却是他们最难理解的部分。因此,教学中以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熟读成诵;并通过说话训练,一来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二来也为他们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不足之处:
只有少数同学想象比较丰富,能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还需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还有,通过学生的问答和听写反馈可以看出,我在词语理解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方面仍有待于更新,应在读文品悟的同时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去理解。
名师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嚣、吭”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看”,会写“吠、促”等15个字,正确读写“即将、姿态”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趣味。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鹅的高傲的。
4.比较课文与“阅读链接”《白公鹅》中的鹅的共同点,体会两篇文章在表达上的相似之处。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鹅的高傲的。
2.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趣味。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嚣、吭”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看”,会写“吠、促”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即将、姿态”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这首诗突出描写了鹅的外形特征和动作特点。)
3.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白鹅》又写出了鹅的什么特点呢?今天一起来学习《白鹅》。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丰子恺(kǎi)(1898—1975),曾用名丰润、丰仁,浙江桐乡人。我国著名的画家、文学家、美术家和音乐教育家。他在文学、绘画、音乐、翻译、书法等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的文笔隽永清朗,语淡意深。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漫画集《子恺漫画》等。
2.出示生字词语,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或同桌互教互查。
3.指名认读生字。
重点指导:“看守”的“看”读kān;“侍候”的“侍”读shì,书写时要与“待”区别开。
4.指导写字。(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重点指导:“颇”第二笔是撇,第三笔是竖,第五笔是点;“脾”右边的笔顺为撇、竖、横折、横、横、撇、横、竖,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中间的撇是从“白”中撇下来的。
5.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这是一只()的白鹅。(高傲、傲慢、一丝不苟、从容不迫、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候、架子十足……)
2.读了课文后,你觉得作者主要写的是白鹅的什么特点?(高傲)
3.课文中有许多表现白鹅高傲的词语,请同学们在文中圈出来。
学生交流,归纳分类,并读词语:
叫声:严肃郑重、厉声叫嚣、引吭大叫、厉声叫骂、昂首大叫
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傲然、毫不相让、大踏步
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架子十足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趣味。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鹅的高傲的。
3.比较课文中的鹅与课后“阅读链接”《白公鹅》中的鹅的共同点,体会两篇文章的相似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词,并订正。
2.《咏鹅》这首诗着眼于鹅的形象——色彩的美丽和动作的优雅,而在《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的高傲。
二、品读课文,感悟高傲
1.白鹅的高傲体现在哪几方面?(叫声、步态、吃相)
2.课文第2自然段清楚地告诉我们白鹅的高傲体现在三个方面,看看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这段话是文章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白鹅高傲的三个方面。同时,它也是过渡段,不仅承接了上文,还引起了下文,使文章表达通畅、条理清晰。)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6自然段,画出表现白鹅高傲的句子,做好批注。
4.学生交流。
(1)白鹅的叫声。
①读了句子,你能想象出白鹅在干什么吗?(想要把陌生人和狗赶走。)
②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养鹅等于养狗”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白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语句可以看出,白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尽职尽责。)
③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写白鹅叫声的特点?(用白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作对比,突出白鹅的叫声大而严厉的特点。)
④朗读课文时,要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请你从作者的'角度出发,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白鹅的步态。
①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写白鹅步态的特点?(通过鹅与鸭步态的对比,突出了鹅步态的从容、傲然。)
②同学们能从写白鹅和鸭的句子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
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凸显出白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
④男女分别读描写白鹅和鸭的句子,加深体会。
(3)白鹅的吃相。
①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白鹅的吃相的?(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②白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因为有狗来偷食。)
③在文中找出描写狗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偷偷摸摸的行为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
④文中的“我们”是怎么侍候的?找出相关句子。(“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
⑤作者把白鹅称作“鹅老爷”,你体会出了什么?(“老爷”一词原是旧社会对官吏及有权有势的人的称呼,现在用时含讽刺的意思。作者用来称呼白鹅,看似带有贬义,实际上是调侃白鹅拥有特殊“地位”,表现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这就是明贬实褒的写法。)
5.为了表现白鹅的高傲,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对比)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既突出了白鹅的特点,又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三、拓展延伸
1.把《白鹅》与《白公鹅》进行对比,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共同点。(高傲,步态从容,惹人喜爱)
2.两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①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②运用拟人手法,非常亲切。③语言风趣幽默。)
四、布置作业
1.找出文中运用对比的句子,抄写下来。
2.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说说它的特点。
名师教学设计14
一、引出课题
1.出示厕所的标志,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标志?你是怎么知道的?它有什么用?”
2.出示红绿灯的标志,提问同上。
教师小结: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标志,标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二、认识常见标志
1.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还见过什么标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用?”(幼儿回答以后,教师出示相应的标志,如:自然保护区的标志,注意安全的标志,节约用水的标志……,并有意识地把标志按功能不同进行分类摆放。)
2.解释指示标志、禁令标志和警告标志的特点。
提问:“请大家看看那么多的标志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有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教师解释标志种类的特点。
3.进行标志的分类
教师出示若干标志,问:“假如把上面那么多的标志进行分类,你们想想应该怎么分?”请幼儿讨论后展示分类的结果,并说出原因。
三、制作标志
为幼儿提供纸、油画棒,为班级和幼儿园设计各种标志。
四、展示标志
展示大家设计的标志,请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延伸活动】
和家长一起注意观察大街上的标志,明白这些标志的意思并画下来带到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分享。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认识周围环境中的主要标志,便于幼儿在生活中使用。于是在选择标志时尽量选择一些常见的,特别是选择一些危险或者禁令的标志,使幼儿通过认识标志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情感上,通过让幼儿自己来设计标志,培养幼儿心中有他人的环境道德。为了让幼儿养成关心周围环境的习惯,让幼儿设计适合幼儿园使用的标志,如:节约用水的标志,爱护花草树木的标志,阅读区、建筑区的标志等,使环境教育自然地渗透在社会教育活动中。
二、效果分析
教育形式虽然是集体的,但是教育的氛围很轻松,幼儿围着教师一起坐在地上,这样使教师和幼儿的距离拉近了。在教育过程中,幼儿踊跃发言,思维很活跃,积极地用自己所知道的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为班级和幼儿园设计了各种标志,较好地达到预期的目标。
名师教学设计15
【课前解析】
关注语文要素: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提问”策略单元,是继三年级“预测”后的又一阅读策略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培养提问意识,提高阅读能力”。单元共编排了四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呼风唤雨的世纪》《蝴蝶的家》,四篇课文呈梯度式前进,逐步达成单元目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提问,让学生学会从课文的局部或整体提出问题。《夜间飞行的秘密》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已达成前篇课文基础之上,让学生学会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提问,扩大提问范围,拓宽阅读思维。
关注体裁特征:
《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一篇有趣的科学小品文,它主要讲的是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揭示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在传统教学中,科学小品文的学习更加注重内容的解析、说明方法的习得、语言的体会等方面,而本篇课文则更加注重在学生已有的大胆提问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全面深入思考,学习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关注策略指导:
提问策略单元在编排和教学中更加注重提问策略的教授和指导。学生经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学习,初步具有了主动提问的意识,思维较为活跃,但提问还是较为零散,思维比较单一,提问策略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非常有必要,为此教师应在充分保护学生提问热情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提问策略。
关注学法指导: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关注导语、批注问题、小组交流合作、借助问题清单等方式,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提问。同时,提问策略的学习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实践,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的练习让提问策略的学习和应用落到实处。
【教学目标】
1.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字,会写“蚊子、即使”等12个词语。
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屏软件、长纸条、马克笔、磁铁板书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方法,课题导入
1.回忆复习本单元前一课的提问方法
师:孩子们,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一篇童话故事《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在这篇课文中,你们学到了什么提问方法?
(贴板书:“疑”)
生:可以针对课文的部分或全文提问。
(贴板书:“部分”、“全文”)
师: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大家继续用提问的方法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夜间飞行的秘密》。
(板书课题:夜间飞行的秘密,学生跟随书空)
讲解“达”字:半包围结构,注意“大”的捺变成长点。
2.针对课题提问
齐读课题,带着思考再读一遍,说说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借助第一课中已经学到的提问方法,学习接下来的课文内容,并尝试着边读边思考提出对题目的疑问,学生提问有了抓手。
二、初读课文,提出问题
1、明确任务,提出问题
带着对题目的疑问和思考,接着往下读文章。
读之前,出示阅读任务,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提醒:书中有个学习伙伴也像你们一样,边读边思考,提出了他的问题,写在了旁边和文后,你也可以像他一样记录在这里。
【设计意图】:在学生边读边思的过程中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明确如何将自己的思考和问题记录下来。
2、小组讨论,交流问题
(1)谁来说说你提了什么问题?
(2)四人小组合作:
3、全班分享,解决问题
小组分享问题,全班共同解决,在提问和思考中,通过再读课文,聚焦关键段落深入分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设计意图】: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问题的认识,在共同聚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预设1:
为什么用“清朗”不用“晴朗”?(贴板书)
师:你们有没有听清楚这个问题,这也是老师疑惑的地方,我更感兴趣的是你怎么会有这样的疑惑?(生答)这是个好问题,你们谁能帮他解答?——引导学生比较“清”和“晴”的两个偏旁,“清朗”强调清清爽爽。
预设2:
为什么题目是夜间飞行的秘密,一开始却写飞机?(贴板书)
师:你们觉得这个问题怎么样?评价一下。
生:好,从熟悉的事物引入让我们更有兴趣往下读。
师:是的,这就是科学小品文的特点,用通俗的事物来说明,引发我们阅读的兴趣和思考。看来这也是个不错的问题。
预设3:
蝙蝠的眼睛看得到东西吗?(贴板书)
师:你能试着从文中找到答案吗,在第几段?
师:文章传达给我们的信息的确是它的眼睛不太好用,远不如嘴耳配合得好,老师补充小资料,蝙蝠不是全瞎,只是视力弱化了。
预设4:
无线电波和超声波是一样的吗?(贴板书)
老师带领学生找到文中相关自然段(七八段),交流讨论:
(1)什么是超声波?什么是无线电波?
(2)找出相关句子勾画出来。老师通过投屏,在屏幕上勾画。
(3)男生读超声波部分,女生读无线电波部分。
(4)说一说两者有什么不同?
师:是的,超声波是蝙蝠这种生物发出的;无线电波是雷达这种机械发出的,发出者是不一样的。看来我们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还要作比较。针对课文内容的提问不仅让我们理解了七八段,还知道了作者在这一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
预设5:
蝙蝠探路的原理还应用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贴板书)
师:你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生答)
师:看来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也能提出不错的问题。
预设6:
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贴板书)
师:这是个好问题,但似乎没有那么容易一下解决,要想弄明白,必须深入去读课文,还要对蝙蝠和雷达作比较。
(1)明确阅读任务:
自读7-8自然段,思考蝙蝠是怎样做到夜里安全飞行的?雷达又是如何工作的?勾画出相关语句。
通过投屏画笔将学生勾画的内容呈现在课件上。
(2)老师通过幻灯片动画导图,引导学生明确蝙蝠夜间安全飞行的过程。
(3)学生仿照蝙蝠飞行原理的动画导图,对照雷达动画导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思考: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
(5)明确:两者的原理使用是一样的,蝙蝠的嘴巴相当于雷达的天线,蝙蝠的耳朵相当于雷达的荧光屏,雷达是受蝙蝠启发发明的。
师:看来好的问题,是能帮助我们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容的。
【设计意图】:聚焦孩子们提出的问题,通过全班交流分享,真正解决学生的疑惑,并让学生知道提问能不断深化自己的思考,提问是很有用的,进而提高提问热情,唤醒提问的主动性。
三、借助伙伴,梳理角度
1、学生观察,提炼角度
(1)老师整理黑板贴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关注书中学习伙伴的问题清单,说说有什么发现。
生:提问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有针对课文内容提的,有从写法角度提的,还有联系我们的生活经验提出的问题,是启示角度的问题。
(2)聚焦学生提出的问题,思考学生的问题都是从什么角度提出的,学生依次观察判断,将相同角度的问题的板书张贴位置调整在一起。
(分别贴板书:内容、写法、启示)
2、回顾问题,分享交流
学生学习了从不同角度提问,如果受到启发想到了新的问题或者仍有问题想要与大家分享,用课件中的句式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从最开始的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到关注学习伙伴的问题清单发现提问可以是多角度的,这是一个很大的提升,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部分,此环节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习了的从不同角度提问的方法,继续提出自己的问题,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四、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呈现课后材料,运用课上所学内容,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材料的呈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再次明确提问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让方法的学习落到实处。
五、作业布置
【设计意图】提问意识的培养和提问方法的掌握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此环节旨在让多角度提问的方法帮助到学生阅读课外读物。
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提问是推动思维发展的强大动力,能提问,会提问,往往决定着一个人思维活动的深度与广度。而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问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重要的教学方式,老师针对教材中涉及的学习内容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开展学习、渗透教学,长此以往,必然容易导致教师的满堂灌和学生的被动学。基于对提问在思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课堂教学现状的认知,新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编排了提问策略单元,旨在唤醒学生与生俱来,但又逐渐减弱的问题意识,把一种不自觉、无意识的探究转化成一种自觉、有意识的学习策略,指引学生真正积极思考,提高阅读能力。
四年级上册提问策略单元的编排,以学习提问策略为核心,内容设置有层次、有梯度、互关联,自成训练体系。但核心目标有两个:一是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初步培养问题意识;二是学习提问策略,变无意提问为有意思考。《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课文便是在学生已达成前篇课文基础之上,让学生学会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提问,扩大提问范围,拓宽阅读思维。
为达成教学目标,我基本做到了引导学生借助教材中的有力“抓手”理解课文内容,明确学习方向,关注教材中的“课文导语”、“旁批”以及“课后习题”等模块。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激发学生的提问热情,以趣开启,以思激趣,让学生有充足的兴趣去进一步的提问和思考。除此之外,对于教学中出现的可能超出部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内容,如让学生直接从“写法”角度提问,这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我便会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以从内容角度提问作为起点,以教材中的问题范例为“支架”,通过对“写法”这一名词的通俗化的解释,让学生明白,原来写法角度的问题就是作者写文章的角度,作者为什么写、怎样写的,可以是字词、句子、段落,甚至是标点符号都可以,来帮助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习层层递进。
本课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今后还应加以调整,要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去阅读、讨论和思考,提问策略单元的教学,根在思、精于问、贵以真,把握这几点,提问策略的教与学才有了精髓。
【名师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海底世界》名师教学设计11-23
《草虫的村落》名师教学设计11-24
数学名师教学总结11-24
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07-16
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11-13
教学设计07-13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6-01
课程设计教学设计12-26
《穷人》教学设计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