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井冈山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井冈山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井冈山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井冈山教学反思1
《井冈山》是一篇写景散文,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思路清晰,主线突出。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紧紧抓住“井冈山,英雄的山,美丽的山。”这一中心句,让学生去体会井冈山的美丽和神奇。同时在教学中做到了详略得当。对于“井冈山是美丽的山”这一部分的内容做详细的阅读和指导,对于“井冈山是英雄的山”这一部分内容做简略的阅读。合理安排了时间,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抓重点词语理解文章的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也是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的一种能力。本课当中,重点词语很多,还有一些词语很难理解。我在教学中巧妙的运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法,帮助孩子们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对于“群山起伏”一词的理解,我先用了“析词法”,当学生说出“群山起伏”的意思是“许多座山高高低低”的时候,我适时加以追问:哪个字表示许多呢?让学生明确是“群”字。哪个字表示“高”和“低”呢?学生回答是“起”和“伏”。这样就教给了学生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然后我又让学生用简笔画的方法表现出了什么样的画面是“群山起伏”。这样学生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就非常到位了。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我又借助了多媒体的课件,让学生欣赏图片的.时候体会到“峰峦峻拔”的含义。同时又运用语境理解词语。如:在教学“山峰从云海中探出头来”,对于这句话中“探”字的理解,如果用平时的方法来理解这个字得意思确实是不容易。我巧妙的运用了去掉词语比较的方法,让学生在语境中一下子理解了“探”这个词语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山峰写活了。
我在教学中,还注意了对课外知识的拓展和补充,把小语文课堂置身与大语文的环境中。也许会有一些孩子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这两首诗词。在教学中,我还做到了多媒体课件与课程的完美整合。给学生创造了一种轻松学习的氛围。
当然,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我们说语文知识的学习来源于文章,但是知识也要运用和实践于文章的学习。在教学中我虽然运用了许多巧妙的方法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但是学生没有告诉学生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如果告诉学生这是什么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这样的方法,就会把这种方法运用在学习当中。对于孩子们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此外,对于朗读的训练,我还有注意要引导学生去朗读,教会孩子怎么朗读。
井冈山教学反思2
《井冈山》英雄的山,美丽的山。金秋十月,跨越时空的距离,我和学生们不断地在文字中品味《井冈山》。一路下来,有疲惫,有喜悦,有苦味,更有回味。
第一次登上《井冈山》,总的印象是:热热闹闹。看到同学们涨红的小脸,看到十几位听课教师微笑颔首,我甜甜地想:原来成功并不难。在接下来的评课中,却没有给我带来期望的甜蜜。
听课教师开诚布公的点评,更多的肯定了我个人的态度,而对于我在这堂课上的设计却提出了很多质疑。态度不能决定高度,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课,该怎样上?
“重整旗鼓”孙校长亲切而又严厉地告诉我,“三天后再登《井冈山》。” 三天的'时间里,顾主任帮助我梳理流程;祖主任也对主要内容的训练提出了自己意见;李红主任把这几年积累的解词方法都教给了我,师傅李峥嵘对于我课堂上的语言进行逐字逐句的修改示范。
组内老师在上课之前还拉着我的手,千叮咛万嘱咐。尽管重新写教案、做课件的过程是紧张、忙碌而痛苦的,但我感受更多的是前辈们的关爱与集体的智慧。无限风光在险峰,再登《井冈山》,我要超越自我。
一、教学流程重在清晰、完整,目标明确。
创设情境环节,在年组其他老师的建议下,我将第一次设计时的资料展示布置成学生提前查找井冈山资料。二次上课时,我首先用课件播放了井冈山优美的风景图,学生汇报所收集的资料,旨在让学生对井冈山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文中描述井冈山景色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落实《新课标》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的要求。在评课的时候在此环节上我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二、基础知识训练重在扎实。
在第一环节之后,我出示了明确的自学提示。我结合本课特点设计的自学提示。并且,根据顾主任的叮嘱:自学一定要保证时间,以达到教师引领成长的目的。学生一边自学,我一边巡视。有目的分梯队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汇报的时候,我欣喜地发现,学生们已经捕捉到自主学习的方式方法。对我来说,学生的一小步就是我的一大步。
三、多种形式的读文为课堂锦上添花。
此环节在第一次上课时被批评得体无完肤之后,我终于明白了,第一课时的朗读重在读正确、流利,而不能有感情朗读,多多益善。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哄”着他们多读文?上课之前,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请教了顾主任及年组老教师。终于,在课堂上自由读、老师范读、学生赛读、抽签朗读等多种形式,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读文的兴趣,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不登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溪,不知地之厚也。“再多登几次,你会进步得更快!”孙校长不失风趣地调侃着。是啊,在语文教学的探索中,我痛并快乐着,收获并成长着。
井冈山教学反思3
从整体课堂效果看,学生演唱的表现力不错,声音的控制和协调能力较强,也比较熟练了。抒情和活跃两种演唱情绪也能明显地对比出来。但从整节课的分量和时间分配看,有些欠妥。主要原因是复习巩固阶段一开始就离琴唱,导致暴露出了过多的毛病,给我心里一个暗示:歌曲还没学会,于是有意识地加重纠错分量。其实钢琴一弹,学生马上跟上来了,不必花太多精力去教唱。因为:
一、从此节课的进程看,离琴唱势必会影响教学重点的把握,本课时的重点应是处理歌曲,而实际上这节课重点似乎还是纠错,虽然也及时插入了力度、演唱情绪的把握等等,但分量不够,学生真正操练的时间不足。
二、从音乐审美角度看,每一次的表现应尽量让学生有成就感,得到审美的体验,而不是故意让他们“出洋相”,特意暴露缺点。完全可以通过欣赏范唱、跟琴唱唤起他们心中已有的音乐经验,节约复习巩固时间,把精力放在歌曲处理排练上。
三、离琴唱一般在学会歌曲后,检验音准节奏及表现力时可用,或者进行无伴奏合唱时才采用的。此节课此处采用显然都不合以上条件。半个月前学唱的歌曲,普普通通的自然班,效果显而易见,真有故意让他们“出洋相”之嫌。
因此,此处离琴唱的确欠妥当。但是这样设计,符合本人常态课的风格,我会经常在课堂上搞一些小测试、小研究。像这次,心里实在很好奇:半个月前学唱的歌曲,到底会在学生心里留下多少痕迹,会唱成什么样呢?结果正如我所料,尽管当时教得比较扎实,但时间老人的威力不可低估,遗忘是学习的劲敌啊。一首再好听再喜欢的歌曲,没有经常唱唱,也只会留下支离破碎的痕迹。所以平时经常上一些复习课,举行班级音乐会十分重要。音乐是不怕重复的,它是情感艺术,每一次唱的`感觉都会不一样。
综上所述,从这节课的设计初衷看,此处离琴唱并不合适,加大了纠错的分量,影响教学重点的准确把握,课堂的完整性受影响。从教学研究和满足我的好奇心方面看,让他们乱一下也好,况且对他们也无大碍。还能给他们一个感觉:知识技能是很容易遗忘的,只有常温习才能掌握得扎实。
井冈山教学反思4
尽管不会写理论高深的教学文章,写的教学反思也不像个样子,但总感觉无论好坏都得尝试着去写,写总比不写好吧,我一直这样想。
今天上了一趟《井冈山》,总的印象是:还行。从评课的角度来讲,这堂课如下几方面应该称得上是优点了吧。
一、教学流程基本清晰。
开课播放井冈山优美的风景图,旨在让学生对井冈山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为文中描述井冈山景色的学习打下基础。
简单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一路赶往井冈山时的急切心情,把握井冈山给作者留下的总体印象:崇山峻岭、涓涓清泉。
重点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领略井冈山美丽的风光。通过朗读和背诵积累优美的句子,通过想象和品味感悟井冈山的美。
学习第五自然段,弄清作者在黄洋界哨口看到和联想到的。
朗读第六自然段,回顾全文,突破难点:为什么说井冈山是“英雄的山,美丽的山”?
二、基础知识训练扎实。
在学生初读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出示文中的四字词语,指导学生读正确,并结合课文谈理解,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文。
扎扎实实地背诵文中优美的句子和段落,给足学生时间去朗读、品味、背诵。
学习作者写游记的方法:先写所游地方的整体印象,再写所看到的美丽景色,然后写由景色联想到的人或事,最后再次抒发自己的感受。
三、多媒体的使用为课堂锦上添花。
课始的一组井冈山风景图将学生很快地带进了这片美丽而英雄的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炮台、纪念碑和青竹扁担的图片拉近了学生和历史的距离,为更好地理解文本起到了辅助作用。
《十送红军》歌曲的播放,《巍巍井冈山,天下第一山》补充资料的展示,让学生对英雄的山有了更深地理解。
本节课也出现了很多不足的地方,最大的'不足就是我对教案不熟。
上课伊始我用一组井冈山美丽的风景图将学生们的视线抓住,从孩子们啧啧的赞叹声中,我听得出他们已经感受到了井冈山的美。遗憾的是,当图片播完后,本应趁热打铁让学生们说说心里的感受,用“井冈山,你---------,我--------!”的句式来赞美井冈山美丽的风光,而我却直接进入了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把这个环节忘到九霄云外了,学生因此丧失了一次表达心中的感受的机会,也丢了一次说话训练的机会。每一部分学习完后的总结过渡语记得不清,所以,课堂有时显得不太流畅,效果打了折扣。
井冈山教学反思5
从整体课堂效果看,学生演唱的表现力不错,声音的控制和协调能力较强,也比较熟练了。抒情和活跃两种演唱情绪也能明显地对比出来。但从整节课的分量和时间分配看,有些欠妥。主要原因是复习巩固阶段一开始就离琴唱,导致暴露出了过多的毛病,给我心里一个暗示:歌曲还没学会,于是有意识地加重纠错分量。其实钢琴一弹,学生马上跟上来了,不必花太多精力去教唱。因为:
一、从此节课的进程看,离琴唱势必会影响教学重点的把握,本课时的重点应是处理歌曲,而实际上这节课重点似乎还是纠错,虽然也及时插入了力度、演唱情绪的把握等等,但分量不够,学生真正操练的时间不足。
二、从音乐审美角度看,每一次的表现应尽量让学生有成就感,得到审美的体验,而不是故意让他们“出洋相”,特意暴露缺点。完全可以通过欣赏范唱、跟琴唱唤起他们心中已有的.音乐经验,节约复习巩固时间,把精力放在歌曲处理排练上。
三、离琴唱一般在学会歌曲后,检验音准节奏及表现力时可用,或者进行无伴奏合唱时才采用的。此节课此处采用显然都不合以上条件。半个月前学唱的歌曲,普普通通的自然班,效果显而易见,真有故意让他们“出洋相”之嫌。
因此,此处离琴唱的确欠妥当。但是这样设计,符合本人常态课的风格,我会经常在课堂上搞一些小测试、小研究。像这次,心里实在很好奇:半个月前学唱的歌曲,到底会在学生心里留下多少痕迹,会唱成什么样呢?结果正如我所料,尽管当时教得比较扎实,但时间老人的威力不可低估,遗忘是学习的劲敌啊。一首再好听再喜欢的歌曲,没有经常唱唱,也只会留下支离破碎的痕迹。所以平时经常上一些复习课,举行班级音乐会十分重要。音乐是不怕重复的,它是情感艺术,每一次唱的感觉都会不一样。
综上所述,从这节课的设计初衷看,此处离琴唱并不合适,加大了纠错的分量,影响教学重点的准确把握,课堂的完整性受影响。从教学研究和满足我的好奇心方面看,让他们乱一下也好,况且对他们也无大碍。还能给他们一个感觉:知识技能是很容易遗忘的,只有常温习才能掌握得扎实。
井冈山教学反思6
《井冈山》是一篇写景散文,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教学中我从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去阅读文本,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它的特有的美。理解英雄的山时,学生遇到了困难,于是我又结合课后资料,给学生讲解革命前辈在这里战斗的'故事,帮助学生感悟理解。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描写井冈山景色的重点段落,黄洋界的山山势巍峨、峰峦峻拔,是一种险峻的美。云海变幻莫测,神奇,有一种奇幻的美。峡谷的植物郁郁葱葱,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美。谷底的溪涧有一种动态的美。
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我抓住“举目远眺”这个词,因为这个词体现了作者的观察顺序。理解“举目远眺”的意思,并向学生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根据每个字的意思联系起来理解词语意思)。云海部分,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想像,感受云海的美景。第四自然段“逶迤前行”一词,让学生查字典理解词义,并让学生想在文中指什么,还有哪句话体现出了溪涧的形态,让学生感受溪涧形态美。之后对三、四自然段进行整合,让学生想像并指导学生朗读。
井冈山教学反思7
在教学片段一、二中,我运用语言创设了各种语言情景,指导学生朗读。
如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中,我为了让学生感受藏北草原那温柔的美,为了让学生将这种温柔的美以读的形式展现出来。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过渡语:如果你是一只小羊,在这绿绿的,柔柔的草原上,听着牧羊姑娘轻轻的歌声,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优美的语言将学生引入了 草原风景中。这样学生身临其境,再加上课前有关草原的秀美画面,唤起了学生身心的'愉悦,形成了难忘的印象。这时学生的进入了一种温柔的境界之中,这种感觉是温馨的,甜蜜的,安全的,如同在妈妈的怀抱中一样。有了这种体验,感受之后,学生在朗读这一段文字时,将句子中绿绿的,轻轻的,静静的这些地方读得较轻,把草原那种静谧,和谐的美读了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一幅温柔,恬静的美丽画面。我个人觉得学生的读跟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加进了生活的经验,加进了对生活的不同体现。
当学生读到“绿色是大自然的生命,在这绿色的生命中点缀着一些星星般的五颜六色的花儿。像是许多花蝴蝶在草坪上飞舞。远处,小河像一条银色的带子在眼光下闪闪发光。”学生在读这一部分时,进行了想象,在想象中,他们仿佛看到了,清新、碧绿的草原上一阵风吹过,如蝴蝶般的花儿在上下飞舞。明亮,清澈的小溪潺潺地流着。所以学生的读中充盈着美丽和活力,浸透着清亮与清新。在想象中读,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联系上下文揣摩语句,体会出了情味,读出了语感,激起了学生鲜明的“内心视象”,引起他们内心感受与情感的共鸣。
井冈山教学反思8
周四上午,我有幸在永华南路小学执教了《井冈山》一课,课虽然已结束,但我的心里并没有轻松的感觉,反而有一种深深的失落。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的教学,原因何在?
最初接到要上《井冈山》一课的消息,感觉就俩字“发怵”,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散文,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作者用生动的笔墨描绘了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的美丽、雄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革命历史的敬仰,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可课文内容离学生实际生活太远了,学生对相关的历史又知之甚少。如何在40分钟的时间里进行有效地指导,让学生既感受井冈山的美,有感受她的雄奇,我开始了深深的思索。
一、理清文章脉络,抓中心句展开教学。
文章的中心句,井冈山英雄的山,美丽的山。是这篇课文的“抓手”也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课堂伊始,我先让学生回忆井冈山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能用文中的句子概括吗?抓住中心句“井冈山英雄的山,美丽的山”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二、抓重点段落,体会井冈山是美丽的山。
文章的三、四自然段是描写井冈山景色的重点段落,黄洋界的山山势巍峨、峰峦峻拔,是一种险峻的美。云海变幻莫测,神奇,有一种奇幻的美。峡谷的植物郁郁葱葱,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美。谷底的溪涧有一种动态的美。
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我抓住“举目远眺”这个词,因为这个词体现了作者的观察顺序。理解“举目远眺”的意思,并向学生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根据每个字的意思联系起来理解词语意思)。云海部分,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想像,感受云海的美景。第四自然段“逶迤前行”一词,让学生查字典理解词义,并让学生想在文中指什么,还有哪句话体现出了溪涧的形态,让学生感受溪涧形态美。之后对三、四自然段进行整合,让学生想像并指导学生朗读。
三、 感受井冈山是英雄的山。
这部分是文章的难点,离学生实际生活太远,我采取让学生读课后信息窗,交流资料,教师讲述当时历史背景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井冈山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为理解英雄的山做好铺垫。在学生读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在黄洋界看到( ),联想到( )。对文中提到的“军民齐心协力击溃敌军的故事”我采用播放录像的`形式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并通过三次引读让学生领会井冈山是英雄的山。
其实《井冈山》一课我在本校已经试讲过,美丽的山这部分效果还可以。当时在处理第五自然段是并没有加入交流资料,师介绍当时背景,井冈山为什么是革命的摇篮这个环节。只是进行朗读指导,播放录像,学生的理解比较干瘪,井冈山的雄奇并没有烙进他们的心里。这一环节是后来又补充的,自己感觉这样处理更为贴切一些。
今天的课堂,我觉得很失败,整节课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孩子们好像并没有进入状态,我也很着急,不停的牵、引,整体思路虽然顺下来了,但效果却不好。反思今天的课堂,我觉得问题出在:教师的引导不到位,比如云海部分的处理,设想的挺好,分三个层次指导朗读1.生谈谈感受,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云海的景象2.师抓住惊涛拍岸、徐徐飘飞等重点词句指导朗读3.欣赏云海图片,激情再读。没想到学生说不出来,尽管我一再引导、范读,还是不行,其实想想我的教学太理想化了,学生说不出来的地方恰恰是难点。如果当时换一种处理方法,比如学生说不上来,可以看看云海的图片,进行视觉上的刺激,这样再谈感受可能更深刻些,自然读起课文来也就有滋有味了,教学课件的运用也就不会流于形式,而真正的为教学服务了。还有就是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比较差,缺少教学机智,评价性的语言不到位,不能更好激发学生的情感。所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并没有产生共鸣。
上一节好课确实很难,今天的课虽然并不成功,但给我的收获却很大:教学预设仅仅是预设,课堂上实际操作绝不能只是把教案演完,而应该心中有学生,课堂上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语文教学的路还很长,我一定会在反思中前行!
【井冈山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匆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1-20
《学会反思》教学反思05-20
《春》教学反思课文春的教学反思03-11
反思“英语教学反思”01-07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6-01
《尊严》教学反思07-24
线上教学反思05-27
《养花》教学反思05-08
地理教学反思04-25
《咕咚》教学反思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