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6篇[推荐]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6篇[推荐]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科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车轴的名称和用途。
2、喜爱实验操作,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
3、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组合玩具车若干辆,汽车模型若干;
2.圆形硬纸卡人手两张,木棍或牙签、橡皮泥若干。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找一找,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你们自己选一件玩具,玩一玩,看一看,找一找,在玩具上找一件神奇的东西,它可以连接车轮使汽车平稳地向前开动,它是什么呢?
(幼1:是轮胎)
(幼2:是车子里的方向盘)
(幼3:是里面的发动机)
(幼4:是轮胎里面的棍子)
师:到底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呢?老师先不告诉你们,先看老师手上的车子。
(评析:活动的导入部分通过老师富有悬念的提问,将幼儿引入自发的探究环节中。本环节中,孩子始终带着问题在玩乐。通过自己不断的动手操作,答案在慢慢揭晓中。)
二、观察老师的组合玩具车,初步了解车轴的作用。
(一)师:老师这里有一个汽车,它缺了什么呢?(车轮)
把车轮放上去就能开动吗?(老师把四个车轮“放”到车身上去,松开手滚动,车轮四散滚开)
为什么有了车轮它还不能平稳地向前开动?
(幼1:因为它没装好)
(幼2:车轮没有连起来)
(幼3:中间少了一根连起来的棍子)
(二)师:车轮怎样才可以连起来,让它平稳地向前滚呢?
(请一个幼儿上前和老师一起将车轮用车轴相连并拼装到车身上去,拼接好后开一开,滚一滚)
现在玩具车可以开给你开给我,老师用什么东西把两个轮子连起来,让它不散开,能平稳地向前滚动的呢?它叫什么名字呢?它究竟有什么奇妙的作用?
(三)学习“车轴”的名称,了解车轴连接车轮,促进车子平稳前行的作用。
(评析:本环节的三个部分是不断递进的。在本环节中,通过老师不断地抛出“问题包袱”,使幼儿关注到连接车轮的车轴,以及它必不可少的作用。)
三、操作实验和讨论交流。
(一)实验
师:车轴到底有没有那么大的作用,让车子平稳地前进,我们用圆纸板做车轮,牙签做车轴做个实验好吗?
实验1:滚动一块圆纸板,观察滚动的情形。
实验2:用牙签将两圆心相连后滚动,观察滚动的情形。
(二)讨论和交流:
师:一块圆纸板滚动是怎样呢?两块圆纸板用牙签连起来又是怎样滚动的呢?
(幼1:我滚一个小车轮的时候,滚不起来,两个连起来就好滚了)
(幼2:一个车轮滚一会儿就倒了,两个车轮连起来可以一直滚)
(幼3:一个纸板滚得不平衡,两个串起来就平衡了)
师:哪种方法可以使车轮平稳地向前滚动呢?为什么呢?
(幼儿自由发表见解)
总结:圆纸板有了牙签相连所以能平稳地向前滚动,所以车轮是因为有车轴相连才可以平稳地前进。
(评析:本环节是活动的高潮部分。幼儿通过圆纸板和牙签的两个小实验,了解了圆纸板平稳向前滚动的原因,从而迁移了相关的经验。)
四、扩展和想像
师:你还知道哪些地方是有车轴的呢?(依维柯、三机、大客车、皮卡、小轿车……)
假如车子在马路上行驶,突然车轴没有了,想一想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幼1:车子开着开着,“嘭”一声,就爆炸了)
(幼2:如果没有车轴了,轮子就到处散开了)
(幼3:车子会撞到一块儿去,会起火,会爆炸)
(评析:本环节充分扩展了孩子的想象力,虽然孩子们的答案千奇百怪,但是作用是显见的,就是进一步加深了对车轴作用的认识。)
五、游戏:找车轴
再一次挑选自己喜爱的的玩具车,找一找它的车轴在哪里,向老师和同伴谈谈它的作用。
(评析:从寻找到了解,然后再寻找,孩子们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数。通过孩子们自己动手动脑,孩子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活动延伸:
1、观察在家庭中所玩的车辆是不是都有车轴。
2、与爸妈讨论车轴的用途
3、在手工区提供废旧纸盒,牙签细木棍或细铅丝,若干圆卡纸板,制作可以滚动的纸盒小汽车。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从幼儿感兴趣的车轴问题入手,利用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实验活动,来探索、验证了车轴的作用,使师生共在玩乐中,共享了经验,交流了情感,激发了智慧。
2、本次活动内容来自幼儿日常的生活,从一个幼儿的提问,从两个孩子为车轮车轴的争执,及手工区内材料的提供中,我们找到了本次课题的教育契机。针对车轴这一具体事物的作用进行探索和验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中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前半部分的学习,对小猪变形进行创编。
2、通过“箭头”和“问号”的设置,激发幼儿发散性思维。
3、鼓励幼儿合作,完成连环画的集体创作。
活动准备:
1、《小猪变形记》绘本
2、小猪图形人手一份。
3、图示7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绘本“老师带来了一本书,看看讲了谁的'故事?”
认读书名“谁认识这个书名?”“你们知道变形是什么意思吗?”(改变原来的模样)
二、讲述故事前半部分。(边翻阅边讲)
1、如果你是小猪,你会怎么来变长颈鹿?
2、我们来看看书里的小猪是怎么变的?
3、小猪变成了长颈鹿开心极了,它还想要变,这次它会变什么呢?会怎么变呢?
三、帮小猪变形。
1、小猪到底会变成谁?请小朋友帮忙变一下。
2、请小朋友先商量一下,你把小猪变成了谁?用了什么方法?一组上的小朋友变的动物不要重复,不要一样。
3、幼儿帮小猪变形。
4、幼儿相互讲述:你把小猪变成了谁?用了什么方法?
四、讲解图示。
“小朋友帮小猪变了很多的形象,这里面肯定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故事,现在我们来把小猪变形的故事编成一本书。”
出示图示。“图上有什么?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思?”(箭头表示我们看书的方向。问号表示变形时发生有趣的事情,或说的话,或讲的话)
五、续编故事。
1、把画纸贴到画板上。
2、幼儿编故事。
3、装订成书。
中班科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冰的各种特性。
2、尝试利用工具积极探索,感受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吹风机、锤子、餐刀、热水袋、热水。内含一颗糖果的冰块若干(同幼儿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大冰块,激发孩子参与的`热情,初感知冰块的特性。
提问:你们看这是什么?摸摸看,你有什么感觉?(教师手持冰块让每个小朋友先摸一摸,进行初步感知)你们能看见大冰块里有什么呢?(糖果)
教师小结:原来冰块是透明的。我们可以看到里面有一颗糖。
提问:你们想吃冰块里的糖吗?怎么才能把糖果取出来吃呢?(幼儿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办法。)
二、介绍工具。
教师:老师帮你们准备了很多工具,我们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重点介绍电吹风及各工具的使用安全)
三、幼儿尝试。
1、幼儿自己取冰块,教师引导孩子观察冰块,进一步感知其特性。
提问:你拿的冰块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啊?(冰冰的、凉凉的、硬硬的、滑滑的)
2、幼儿取工具,尝试将冰块中的糖块取出。
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把糖果取出来的?(对已经取出糖的小朋友进行鼓励,请其再拿一块冰换一种工具进行尝试。)
四、幼儿集中分享经验。
1、提问:小朋友都很努力试过了,你们都吃到糖了吗?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取糖的经过?
2、小结:小朋友们很聪明,都利用工具从冰里取出了糖,我们来给自己鼓鼓掌。
中班科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并探索走出简单的迷宫。
2、观察图片,猜测杜里和莎里的心理感受。
能力目标:能大胆、准确、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情感目标:
1、能感受爸爸妈妈温暖的爱,珍惜爸爸妈妈的.爱。
2、对探索感兴趣。
二、活动重难点
1、观察图片,猜测杜里和莎里的心里感受
2、理解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三、活动准备:幼儿已经进行了一课时的学习,对故事情节大致了解;《我们去探险》PPT;音乐《杜里和莎里》
四、活动过程
(一)幼儿熟悉环境,和客人打招呼。
(二)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一起来听听吧。
提问:
1、小朋友听听里面唱到了谁?
2、他们要去做什么?
3、探险是去做什么?
教师总结:探险是说去一个从没有去过的陌生地方,去发现新鲜好玩的东西、或去体验不同的生活。探险可能有危险。
4、杜里和莎里为什么要去探险呢?(尽量让幼儿回忆,教师可适量播放相应PPT)
5、你们觉得杜里和莎里的爸爸妈妈会同意吗?
爸妈可能会担心小朋友吃不好、穿不暖、会遇到危险
6、你觉得杜里和莎里会怎么对爸爸妈妈讲呢?
(三)小朋友想去探险吗?那我们今天就和杜里和莎里一起去探险吧!
1、播放PPT-黑熊脚印迷宫
提问:是什么样子的,怎么走出来呢?(电脑上操作一遍)
2、PPT森林迷宫及第12-13面。
提问:
1、为什么说杜里和莎里是勇敢的孩子?
2、他们走出了迷宫心情怎么样?
3、爸爸的背是什么样子?
3、PPT第14-17面
提问:拿不定注意了,杜里和莎里是怎么想的?
4、播放PPT第18-19面
沙漠是什么样子的??
5、一起找到水源
6、PPT第22-23面。提问:杜里和莎里又遇到了什么危险?沙洞是什么样子的? 有没有人帮助杜里和莎里?
7、PPT第26-29提问:虽然有锷鱼迷宫,可是他们不在害怕为什么呢?
8PPT第30-31面。提问:
1、观察图片,你看到了谁?
2、杜里和莎里想到了什么食物?
3、爸爸妈妈在干什么?
师总结: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情况,爸爸妈妈都在等着我们,给我们好吃的,爱我们。
9、杜里和莎里终于找到了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家总是温暖的,爸爸妈妈那么爱我们 ,那小朋友要怎么对爸爸妈妈呢?
总结:杜里和莎里在探险中遇到了那么多的危险,但他们都不害怕,小朋友也一样,遇事要多动脑筋竟、想办法。生活中有许多的好玩的秘密。我们一起去探索吧。(播放音乐结束)
中班科学教案 篇5
中班科学:有用的水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用目测比较或倒水的方法测量水的多少。
2.乐意实验,有在实验中求得答案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套相同大小的四个水杯
2.幼儿人手一套不一样大小的四个水杯
3.不同形状的水杯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变出一杯水)。
2.实验操作
(1)第一次操作
师:桌上有四杯水,它们一样多吗?你怎么知道的?请你按从少到多的顺序给水杯排排队。
小结:杯子是一样大小的。
(2)第二次操作
师:这里又有四杯水,它们和刚才的四杯水有什么不一样?
这里四杯水你能知道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吗?
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它们的多少呢?
幼儿操作。
小结:当在不同大小的杯子里时我们无法知道水的`多少,但我们把水倒进相同大小的杯子里就可以知道它们的多少了。
3.延伸活动
师:这里又有四杯水,它们看上去的高度是一样的但它们装在不同形状的水杯里,你觉得它们会一样多吗?
幼儿在区角中继续探索。
活动生成及建议
1.此活动可以延伸到个别化学习活动中让有兴趣的幼儿再去尝试探索。
2.活动后可以让幼儿在操作中探究水杯的形状和水容量之间的关系,让幼儿明白要作比较必须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
中班科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知道空气的特点,了解空气的用处。
能力目标:能够用塑料袋捕捉空气,并且制作空气小玩具。
情感目标:喜爱参加科学活动,体验抓空气的乐趣。
活动重点:
知道空气的用处和特点,体验抓玩空气的乐趣。
活动难点:
能够独立用塑料袋等物品捕捉空气制作空气玩具。
活动准备:
塑料袋、夹子若干,彩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律动导入 (边唱边做动作)
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眼睛在哪里?眼睛在这里,用手指出来。
展开
二、提出问题,幼儿猜想
1、师出示保鲜袋,并提问,这是什么?
2、小口袋饿了,想吃饱,请幼儿们想办法让小口袋吃饱
三、教师示范,引导幼儿感知空气
1、师用塑料袋捕捉空气,向幼儿解说,小口袋吃饱饱了,小口袋吃了什么呢?空气是什么样子的'呢,并且组织幼儿讨论
2、进一步向幼儿提问,空气是什么样子的呢,空气在哪里呢,有什么作用呢
3、幼儿自由发言
总结:小口袋吃了很多空气,变得的鼓鼓的,胖胖的。空气无色无味,存在在我们身边的,比如电风扇吹出来的风就是空气
四、幼儿尝试装空气,感受空气的流动
1、向幼儿解说如何用塑料袋装空气,鼓励幼儿尝试
2、幼儿自由尝试,教师指导
3、请每组一个代表幼儿发言,说一说如何捕捉空气,怎么样不让空气逃跑
4、打开口袋放走空气,请幼儿说一说袋子为什么不鼓了
小结:空气宝宝很淘气,喜欢跑来跑去(空气是流动的)
五、自制空气小玩具
1、出示彩纸、塑料袋,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创意,引发幼儿制作的热情
2、幼儿分组进行制作“塑料袋风筝”,“先用彩纸装饰,用马克笔在塑料袋上绘画,在装满空气”
3、教师进行分组指导
结束:幼儿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说
活动延伸:
延伸至户外,拿着自己制作的塑料袋风筝去户外游玩吸水的?组织幼儿,活动结束。
【中班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中班科学教案10-01
(精选)中班科学教案07-21
中班科学教案:水07-01
中班科学教案[通用]07-20
(推荐)中班科学教案07-22
中班科学教案(荐)07-21
中班科学教案(必备)07-21
中班科学教案(实用)07-21
中班科学教案[精华]07-21
【必备】中班科学教案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