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1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文章四、五小节用较多的笔墨描述了古埃及人民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搬运石头,垒石块。然而,金字塔又是古埃及人民的一部血泪史,然而,第三小节仅仅用“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多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三十年时间。”为了让学生对这段辛酸史有更深刻地认识,教学时,我让学生想象奴隶们含辛茹苦的干活场景,通过再现情景,让学生感受在法老的残酷统治下,在烈日炎炎的`炙烤下,在食不果腹、饥不择食、衣不遮体的恶劣生存条件下,在与亲人生死相依的境况下,在生产工具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奴隶们水深火热的痛苦生活,激发学生对具有无穷智慧的古埃及人民崇敬的同时,生发对古埃及人民悲惨境遇的深深同情之情,以及对奴隶主(法老)草菅人命的仇恨与愤怒之情。
在学习第3自然段中“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一句时,我让学生和学校前面一幢教学楼的高度比较,让他们仰视大概有多少高度。随后,由学生来读,我分别用平视、稍仰等角度评价,学生从老师诙谐的评价中明白了读这句的语调应该激昂有力。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2
这篇说明文以清晰的条理,平实的语言,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赞扬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在教学时我主要引导学生在默读思考中感受,在朗读中想象,再现埃及金字塔外形的宏伟和结构的精巧。凭借语言文字,感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以下反思:
1、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学习的内容过多,应该教学外观宏伟和结构精巧,就安排学生进行仿写较好。
2、时间把握不好。由于内容较多,前面花费的时间,让学生找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语句比较乱,就是放的过程收不够好,而后面讲建造过程的时间少,只是匆匆而过,没有让学生真正理解古埃及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在哪里。
3、教学机智欠缺,不能随着学生的回答调整自己的教学,实际准备了的课件不能同教学内容同步展示
4、学生说得不够充分。比如学习最后一节时提问:站在这巧夺天工的金字塔面前,你有什么话想说?只是叫了一个学生说,这注要是在学习建造过程时,做得不够,只是浅层面的理解,导致后面的学生说的少。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3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以清晰的条理,平实的语言,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赞扬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结合学校的市级规划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策略的研究》,我以“对话”为基点,设计出了《埃及的金字塔》一课的教学。
一、构建对话的平台
我借助了一段颇具神秘色彩的音乐再配以展现埃及民族风情的图片作为新课的导入环节,一下子就为学生创设出了学习的情境,将学生领入了埃及那金黄色的沙漠中,矗立在眼前的是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接下来为学生构建好对话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介绍埃及的金字塔,可用上课文中的句子,也可用上自己的语言,还可用上收集的`图片,在对话中展开教学。
二、激发对话的兴趣
激发对话的兴趣对于许多一线老师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如何维持对话的兴趣或许就不那么易如反掌了。为了激发并维持学生对话的兴趣,我们在备课时做了大胆的设想,打乱了文本原有的结构脉络,以学生的兴趣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完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但效果并不如预期的那么理想,看来教学真非一日之功。
三、提高对话的质量
课题研究的范畴是对话策略,但其根本是为提高对话质量服务的。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我们在给学生构建对话平台、提供对话机会的同时,更要发挥我们的主导作用,通过精心的设计使整个课堂显现出层次性、针对性,对话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或教学重难点展开。
四、丰富对话的形式
以往,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形式,多数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显得凤毛麟角。在这节观摩课上,我在传统的对话形式上进行了尝试性的突破,丰富了对话的形式。四人小组式的生生对话早已司空见惯,而学生以“专家”的身份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具体描述胡夫金字塔外观之宏伟,学生以“专家”的身份运用生活中的玩具情景再现金字塔建造工程之浩大,这样的环节令人眼前一亮。
当然,这堂观摩课虽然较好体现出了对话教学的特色,但课堂中还有些许的遗憾,期待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4
上完《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感觉心里空空的,到底上的怎样?我不知道,但总觉得和自己想要得效果差得挺远。后来,师傅说了一句话:“你的课少了点火候!”
少了点火候?哦!少了点火候------ 是的,少了点火候。
我设计的教学理念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己品读文本,体会重点。在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实现对文本的理解和超越。
但是,我处理的并不理想。现针对本堂课的教学作以下反思:
一、 本人对文本的钻研程度不够,还浮于表面,“缺少对关键词句的把握”。(教研员陈道佩老师第二次跟我说了,但一直苦于没有深刻领悟。)很多时候是这样的:心里明明知道哪里是关键,哪里要重点说,但苦于不知道如何实现。《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我知道重点应放在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上,但听课的老师认为,没有讲透彻。
二、 关注学生的发言,顺势推舟,做好追问。一节好的'课不光是教师课前充分备课就可以的,还要做到,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是一些我们教案中涉及到的,要及时追问,引导学生再思考。
三、 知识性错误不可原谅。板书时,写到:(金字塔)重 230万块 2.5吨,这是欠妥的。第一,只能说埃及金字塔的石块重,而不能说金字塔重;另外,2.5吨不是总重,而是每块的重量,所以,可以纠正为:230万块×2.5吨;还有,我在拓展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如果时光倒流,你可以回到古埃及时代,面对金字塔的建造者们,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请以“我想对您说-------”为开头,写一段话。其实,把听话的对象集中在“您”上,是不对的,因为,前面已经说到是“他们”在,这里又要用“您”,不对啊!
四、 无关紧要的话摈弃。如,本课关于数字的确指和不确定指根本没有必要说。(这里我多花了时间,导致结束有点仓促。)
五、 先备好课再搜集资料,制作课件等。有时候,面对一摊材料,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看来,还得多下点工夫了。
本节课或许在你看来是失败的,但是,我知道了自己身上的不足,还是很高兴的,继续努力,做好自己。
再努力,再加油!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5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埃及的金字塔》课开始出示埃及金字塔图片及文中第一节中的“角锥形、巍然屹立、傲对碧空”等词语,让学生用上这些词介绍金字塔。之后,围绕第一课时学生提的四个问题(金字塔有什么用途?金字塔的外形有何独特之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的?金字塔为什么举世闻名?)展开教学。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很快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到了答案,我相机出示了古埃及王朝法老们建造金字塔的资料。解决第二个问题时,重点引导学生阅读了第三自然段,感受了胡夫金字塔外形的宏伟、结构的精巧,并学习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在解决金字塔如何建造这个问题时,学生从文中描述了解了古埃及人民运石头、垒石头的方法后,我用图文展示了古埃及人民建造金字塔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谈感受。学生体会到了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聪明。之后,我让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埃及金字塔建造之谜方面的资料。可能是上课学生比较拘谨,举手的人很少。之后,我多媒体出示了这方面的文字资料。之后,再让学生谈感受,学生感受到了金字塔的神秘。这时,铃声已响了,最后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下午,放心班时,我点评了学生在课上的表现。之后,我让学生回答课堂上未解决的问题:“金字塔为什么举世闻名?”。不是非常正式严厉的上课,学生比较放得开,有的说:“金字塔举世闻名是因为它的外形宏伟,结构精巧。”有的说:“因为金字塔历史悠久,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有的`说:“因为金字塔建造工程非常浩大,凝聚了许多勤劳聪明的古埃及人民的血汗与智慧。”有的说:“因为金字塔有许多的谜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原以为他们能说出个一、二点已经不错了,不想学生说了这么多。看来,课堂上学生虽然举手的人较少,但他们在认真地读,认真地听,认真地思,认真地悟,埃及的金字塔给它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不禁想:如果这最后一个问题能在课堂上解决,那整堂课就比较完整了。但随后一想,又释然了,只要学生能感受到,能理解,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就无所谓遗憾了。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6
关于埃及的金字塔至今仍有许多难解之谜,它一直都牵动着不光考古学家在内的世人的心,对于小孩子来讲,它更显得神秘莫测,但“神秘”不是本课的重点。在教学中,为了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我把对金字塔的更多了解放在了学完本课之后,课堂上只抓住了“宏伟”和“精巧”。
一、 从胡夫金字塔上感受宏伟和精巧
这一部分课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表现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学生在朗读比较中很容易感受到,同时还学习了几种说明方法。
二、从建造金字塔上深化宏伟与精巧
虽然文中对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从运输和搭建两方面叙述得很清楚,但学生并不能真正看明白。1、他们不能真正理解当时生产力低下到何种程度。2、他们不能真正理解奴隶们的悲惨处境。如果不对这两点作必要的讲解,他们对于“宏伟”和“精巧“的印象会大打折扣。在对以上两点有了大致了解之后,我又让他们分别根据课文的描述用简笔画勾勒出运输和搭建的草图。有几个孩子不只勾出粗线条,而且在一块大石头的前面画了密密麻麻的小人弯着腰拉绳子。由于教室外面的几十米远处就是一座30多层的大楼,有的孩子还把自己的画拿起来比了比。我问他们把这些赤手空拳的.密密麻麻的小人放在大楼跟前会想到什么。学生们不仅想到了文中所说的智慧,还想到了流血、想到了面黄肌瘦、想到了死亡等。此时再回过头去读关于胡夫金字塔的那一组组数字,孩子们脸上不光只是兴奋和激动了,字里行间多了对金字塔及埃及人民的敬仰。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7
仔细品读此则教学设计,教着做到了以下几点:
1、联系生活实际,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真实的课堂。这课的数字对于我们成人来说几乎是天文数字,更别说是十来岁的小学生。因此,怎样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是教学难点。针对此难点,教着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为凭借,让学生以学校教学楼为基点,去想象胡夫金字塔相当于十座教学楼的高度,绕行金字塔一周相当于绕行校园七周,金字塔的高与占地面积在学生面前便可知可感了。
2、巧用资料,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文第三自然段讲的是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联系本课内容特点,它还负载着体现古埃及人民勤劳与智慧的任务。教着巧妙地将资源进行整合,把一串数字与“温馨提示”同时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整合信息、处理信息,思维发生冲突,从而感悟到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与勤劳”。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3、句子对比,既凸显了教学重点,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方法十分明显。教学时,教者并没有以“谈谈说明方法的效果”的形式让学生来体会,而是巧妙地把说明方法好处的体悟融入了句子对比之中。不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更为体会“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学科整合,不仅调节了课堂氛围,更为突破难点奠定了基础。
“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虽然课文采用了列具体数字的.说明方法,但面对这天文数字,学生头脑中仍会感到茫然。教者采用了“算一算”的办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算一算。当学生手捧自己算来的数字时,那种读自己算出的数字的感受与读书中的数字的感受绝对不可同日而语,心中自然会升腾起对古埃及人民的崇敬与赞叹。这样做,不仅调节了课堂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突破了难点。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8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十分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课本知识,学生既可以上网查资料帮助自己理解课文内容,也可以通过网络研究书本上没有的但自己很感兴趣的问题。这样不仅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制作的`网站既内容丰富但又恰到好处,能很好地协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具体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学习,通过大家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完成了学习任务,并且很好地锻炼了学生对有帮助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的能力,部分学生还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想法,达到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在延伸学习中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十分自由轻松的交流环境,让学生通过一堂课的学习之后,从疑问开始,从实际学习中解答,继而又产生出更多、更深层次的问题,有目的指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延伸学习的内涵。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9
本单元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用联系上下文、注释等方法理解词语。我觉得一般单调的理解词语往往会让孩子觉得枯燥,所以我继续在课堂中安排几种不同的方法去理解词语“法老、角锥形、巍然屹立、据说”。例如:利用课后注释理解词语“法老”;利用图片结合课文语句理解“角锥形”;用合并词义、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巍然屹立”等。
除此之外,本单元还需要学生学习用联系上下文、抓句中关键词语等方法理解有关句子。在体会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时,我抓住数据和关键词句进行理解。数据的运用最能体现出金字塔的宏伟,我学用书上打比方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些数据,让这些数据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例如:在教学“最大的一块重160吨”时,学生对吨几乎没有概念,我把学生平时经常能看到的'集卡拿出来进行打比方,由于是和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学生就能体会出金字塔的宏伟。在体会金字塔的精巧时,抓住关键词句“很平整、很紧密、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方便学生去理解。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10
听了钱老师的《埃及的金字塔》,受益颇丰。她那紧凑的课堂节奏,扎实的教学,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她在教学第三小节时,每字每句都落到实处,把金字塔的宏伟、精巧一一展现在学生眼前,并渗透了说明方法的教学。
由于自己接下来也上这一课,就学着上了。但是,上下来的结果却是大相径庭。
首先,是时间上来不及。尽管我课前有思想准备,我的课堂节奏没有这么快,而且学生没有预习,可能会有些问题。但最后上下来,第三小节根本就来不及讲。那就放到下节课吧。
第二课时,我基本采用的钱老师的上法。学生也能找到金字塔的高和大,石块的多和重,并通过朗读去深入体会。在讲到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时,学生的问题比较多,像有东方明珠塔和金茂大厦高吗?一个车皮是多少?和前面的数字好像对不起来。耽误了一点时间。随后,把高、大、石块多、重用一个词概括起来怎么说,学生很快能说出宏伟,因为一开始就有人提到这个词。学习精巧部分,就不是那么顺利。学生读到下面一段话时,问他们从中感受到什么,有的说金字塔坚固,有的说很难建造,有的说很大。在一番引导之后,才有人找到精巧一词。为了加深理解,我有反过来问他们,从那些地方可以感受到它的精巧呢?学生找到“磨得很平整”“砌合得很紧密”“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等词句来理解。这里,重点让学生了解“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是最能形象说明金字塔的精巧的,这也是说明方法的一种——形象描述。最后,再总结一下金字塔的特点——宏伟而又精巧。
自己觉得是很卖力地上完了课,然而,在批阅了学生的课堂作业后,却发现课堂效率是如此低。作业中出现的练习,都是课上反复强调的内容,可结果。最让人无法相信的是,“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最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说明了什么,竟填的是“宏伟”,而金字塔的特点是什么两空,填的是“大、高”或“高、宏伟”“大、宏伟”都有,说明他们对其中的从属关系根本就没有搞清。后来,只好把作业发还,把几道题重讲一遍。这样,到后来,还是有几个人没搞清楚。
分析一下原因,我们的语文作业似乎总存在这样的问题:习题内容上课时都涉及过的`,问问答答,都渗透在里面了。可到了作业本上,很多人都不会做了,回想不起来到底是哪个内容了,就张冠李戴一番。还有,就是自己的课堂,总感觉热闹有余,却不够扎实。看上去说的人挺多的,但能静下来深入思考的不多。尤其是几个发言积极的,想到什么就喊出来了,其他同学也就懒得再想。如此一来,那些不动脑筋的人更不动脑筋了,有时连听到哪里都不知道。而那些所谓的好学生,因为急于表现自己,也没有好好思考,总体也得不到提高。看来,改变这样的课堂现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11
埃及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文章主要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赞扬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四段。第一段(1):交代埃及金字塔的概貌和所处的地理位置。第二段(2-3):写了金字塔的历史形成过程及其外观和结构特点。第三段(4-5):这样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式如何建造起来的。第四段(6):金字塔式埃及象征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教学这篇课文前,我首先利用网络条件,让学生观看人类发现金字塔的过程,并利用世界地图,让学生找出埃及、开罗、尼罗河的位置,从而激发学生对金字塔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又重点放在了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上,当学到第二至第三自然段时,让学生利用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来理解。如,前文提到“一座座”,这里具体地写“70多座”;前文提到“角锥形”,这里的解释是“底座是四方形,愈往上愈小,最后成为尖顶”;前面写了“巍然屹立,傲对碧空”,这里具体写了“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另外,上一段所说的“举世闻名”,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一是它的工程浩大,二是它的结构精巧。对此,课文不仅列举了较为精确的数字,还把这些数字与人们比较熟悉的事物或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使读者能更直观地理解建造金字塔的确是一项浩大工程。凭借语言文字,让学生感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如概括事物特征,可运用举例、列数字、作比较、语言描述等方法把事物的特征写具体。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12
昨天,我上了一节组内研讨课。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埃及的金字塔》第二课时。之前,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节课我该“教什么”。我先是把课文读了两遍,以希望内心里能涌现出一些构思的激情。可是好几天里,我一直是停留在以“导游的身份”去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层面,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吸引他们存有兴趣去读这篇文字。然而我始终没有设计好中间的程序,因为我遇到了一个难题:那样一来,我的训练点应该放在指导学生转换句式上,让学生练习复述课文,而不可能围绕课文的重点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进行引导了,这样是有点偏离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了。再说,我们指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究竟不只是告诉他们一些知识,而是应该引导他们对一些事物或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而去思考和探究这些事物或现象。当然,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如果把这一课的目标定位在对语言的复述训练上,也是可以的。
我执教的班级学生,是属于基础不太好的那类,对学习的兴趣尤其不够,一般的常规模式的教学,很难激起他们的兴致。课堂学习中,常常会有很多学生自顾自的'做自己的事情。针对这样一篇不是很生动的说明文,我应该怎么定位呢?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这是我困惑最多的。
这一课是一篇说明文,应该有一些新知识点,比如:说明文的一些说明方法,是必须要让学生要知晓的,并要尝试一些说明的方法;课后的问题:借助具体的文字描写,让学生弄清楚“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这是本篇课文学习的重点;想象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办法和艰辛过程,这是基于文字表达上的头脑再现,需要指导学生有效达成。可是,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好像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致。该怎么实施教学才能完成以上的几个目标呢?
我又读了这篇课文,而且反复查阅资料,期求再寻找到新的视点。我原来的设计是这样的:我是一位导游,带着一群游客到金字塔参观游览。导游针对金字塔的特点和建造分别进行介绍。如果能转换好句式,效果应该也是很好的。但是我打算突破这种常规思维,因为在10年前,我就这样执教过这一课。
终于在上课的上午,我找到并编辑了一份文字资料,大致的内容是: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世界文明的一块丰碑;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建造的;金字塔有一种神秘的能量。我想把这份资料放在上课开始让学生拓展读,应该会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究兴趣,也能较好地补充一些课文所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就这样,我安心的走进了课堂。
整节课,我好像并没有讲多少话,都是围绕指导学生学而进行设计:第一个环节:1、2节课文是由学生默读完成的,我只出示了一个课文填空让学生完成:“金字塔坐落在 ,它的形状是 。金字塔是用来 。因为 ,所以称为金字塔。”第二个环节:引读第三节课文,围绕“宏伟”“精巧”找读有关句子,重点把用列数字、作比较、语言描述等说明金字塔的语句拿出来进行品读,以此体会到金字塔确实是宏伟而精巧的。第三个环节:指导学生找出写建造金字塔方法的语句,在课文语言叙述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画图来理解古埃及人科学的建造方法,并由衷体会到古埃及人是勤劳而智慧的;接着,我也出示了在课前收集到的比较清晰地绘图模型,学生更是惊叹不已。
这样的三个环节过后,我无需再赘言什么了,只是又出示了沙漠之中的金字塔,让学生看着这沧桑而古老的金字塔,感情充沛的读了最后一段文字,那种言犹未尽、心向往之的情绪油然而生。下课了,很多学生走到我身边说:“老师,长大了,我一定要去埃及,亲眼去看一看金字塔!”
这是我期望达到的目标,我的新思路是成功的。更主要的是,这节课,我好像真的没有讲多少话,几乎都是学生在读、在思考、在做,而且学生一直都是兴趣盎然的,这样的课堂效果,在我的班级里,也是极少出现的。
教学,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最大的事。每天都要走进课堂的我们,一定要存有一点创新的理念,让自己在自我突破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不断激发出自己最潜在的魅力元素。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13
文章的第三小节,以胡夫金字塔为例,向我们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这一部分课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表现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学生在朗读比较中很容易感受到,同时还学习了几种说明方法。
1、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
2、举例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描写一处景物。有的同学写我们的学校,如:我们的'学校座落在乐余镇镇北路,走进校园,你首先看到的就是我们的教学楼,这幢楼高20米,长60米,每层楼有六个教室和两个办公室。虽然写得不是很好,但对于这些说明方法应该说已经基本掌握了。
除了让学生学习到了写作方法外,还让学生从字句中体会埃及人民建造金字塔的艰辛和伟大,体会埃及人民的智慧。“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严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体会埃及人民的智慧。“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体会埃及人民建造金字塔的艰辛。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14
听完这一课的教研课,向资深老师请教后,自己也试着仔细备这一课,重新整理教学思路,摸索适合自己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节奏,在脑子当中数次模拟教学环境来设计教学环节。但上下来过后仍然感觉马马虎虎,教学其中三昧仍不得而知。既然上完课,就需要总结、反思、再运用,如此反反复复,教学方能有所长进。
第一,设计要有整体观。课文前后形成一个闭环,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徜徉。我在设计时发现“巍然屹立,傲对碧空“是颇值得玩味的两个词语,它们分别指向了金字塔外形与结构上的特点,以及运用科学方法的聪明勤劳的古埃及人民。所以问题由此始,也至此终了。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整体的观念,以一个能提纲挈领、贯穿全篇的问题让学生去寻找为什么,带着问题讨论交流完成后再体会这两个词,自然会有新的领悟。
第二,设计时教学目标贯彻始终。这应该是与前一点相互制约的。教学目标在心中,大的方向上不会出现问题,但却不是每个环节都能体现目标。而有了一个提纲挈领的问题后,我们就能有的放矢。具体到本课中,了解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科学的建造方法是目标中应有的,而体会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却是不好实施的目标,在教学中很容易生硬、死板,造成课堂生成性不足。我在设计时紧紧抓住金字塔“傲对碧空”一词提出问题“当这睦金字塔巍然屹立于埃及的土地上时,谁最自豪?”,学生自然能回答到是埃及的人民,因为有了前面对金字塔宏伟精巧外观的体会以及对科学的建造方法的了解,得出埃及人民最自豪的结论是水到渠成的。
第三,学情是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这关系到课堂是生成的还是老师表演提木偶戏。在教学金字塔石块平整紧密到怎样的`程度,让学生在文中寻找相关的描述,再一起交流,但实际上连续问了两个学生仍然未能找到,我想这个问题已经很明了,但他们却没有回答上来,应该是我在备课上没有做好预设,对学生的学情估计不足。他们对石块需要平整才能砌合得紧密中的因果关系没有明确的意识,也并不清楚要平整的石块才能紧密。课后与师傅交流之后我才明白,需要用双掌作个演示,让学生有个明晰的印象,才能真正体会到紧密这个词的意思。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15
《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着重介绍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在重点介绍埃及金字塔的特点以及建造方法时,使用了大量的说明方法。
基于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介绍胡夫金字塔外观和构造的第3自然段,对于介绍金字塔的作用、结构及其名字的第2自然段,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首先学生自由朗读,然后交流,从这一自然段中了解到了哪些关于金字塔的知识。设计时我曾想,学生到时候一定会捧着书本一字一句的把他们找到的读出来,可没想到,有的学生用一句话就概括全了。这让我突然发现,我的学生其实已经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了,而之前,由于我低估了他们的能力以至于一直不敢放手,使学生不知不觉养成了依赖我的习惯。这个结果令我有些惊喜,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在以往的`教学中没有充分了解学生,并且未能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
第三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数字来体会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并最终转向对写作方法的体会。首先,请学生分别找出能让他们感受到金字塔宏伟和精巧的句子,然后说一说,这些句子到底是哪些地方让他们有了这样的感受呢?在此引出“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接着,一起来体会这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对于难以想像的数据,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呢?此处体会“作比较”的好处。最后,作者在这么多座金字塔中单选胡夫金字塔来体现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这就是应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整个过程环环相扣,通过数字体会写作方法,通过数学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在语言教学中渗透着写作教学,用写作教学强化语言教学,并深化情感教学,彼此互为相长,学生也较容易理解与接受。
另外,读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多读能熟记,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理解,因此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此处安排读的次数也比较多,讲解前后各齐读一次,中间自由默读一次,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03-03
《埃及的金字塔》语文教学反思03-21
《金字塔》教学反思04-12
金字塔教学反思03-12
匆匆教学反思教学反思11-20
《春》教学反思课文春的教学反思03-11
歌唱教学教学反思06-02
拼音教学教学反思04-21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