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设计_3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古诗 教学设计

管理员

摘要: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设计理念】

  1、感受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熟读成诵。

  【教学难、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感情。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1、课文朗读磁带、古筝乐曲。

  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3、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并书写“促、深”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并能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旧引新,激趣导入

  1、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还记得我们学习过哪些写秋天的诗?

  (引导学生回忆苏轼的《赠刘景文》、杜牧的《山行》、李白的《静夜思》。)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秋天的古诗?

  2、教师引述:

  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天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理解“书”的意思。

  从以前所学的古诗入手,让学生对古诗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朗读古诗,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把握字音:

  放声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

  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由读:

  ⑴ 引导学生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⑵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⑶ 课堂交流:

  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问题,教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

  (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听课文朗读磁带:

  ⑴ 边听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⑵ 指名描述画面,其他同学说说是诗中的哪一句,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⑶ 再听录音,体会情感:

  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⑴ 把握诗的节奏。

  ⑵ 教师范读、领读。(配古筝乐曲。)

  ⑶ 学生自由读、齐读、小组竞赛读、个人表演读。(配古筝乐曲。)

  ⑷ 背诵古诗。

  各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将学生一步一步融入到诗句的意境中。

  三、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四、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2、俗话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能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吗?

  锻炼学生收集信息,积累语言,并培养他们的想象、绘画的综合能力。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并书写“忆、异、逢”等8个生字。

  2、通过反复吟诵至背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其中美好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1、复习《夜书所见》:

  ⑴ 全班背诵、男女比赛背诵。

  ⑵ 谁来表演一下诗人叶绍翁,吟一吟这首诗。

  2、教师表演:

  我是唐代诗人王维,今年17岁,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今天是9月9日──重阳佳节,我却一个人孤孤单单地漂泊在外,真想念我的亲人啊!

  教师吟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写下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理解“忆”的意思。

  在这里,教师不仅是一名传授知识的学者,更是一名演员。通过教师形象的表演,激发学生学习和表演的欲望,并初步感知了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自主学习,深入体会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可轻声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作读。

  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学习,用、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⑵ 交流学习收获。

  (提示:诗句的意思,诗人表达的情感。)

  ⑶ 你认为哪句写得好?或哪个字用得特别好,为什么?

  ⑷ 质疑:

  有什么不懂之处?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⑸ 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以学生为主导,尊重学生的学习和感受。

  三、趣味活动

  1、诗句连对:

  老师说诗句的意思,学生背相应的诗句。

  2、情境练背:

  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表演背诵。

  四、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书写生字。

  五、拓展活动

  推荐相关的古诗:《舟夜书所见》、《泊船瓜洲》。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

  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

  (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对话平台

  一、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二、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

  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

  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4、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

  三、朗读

  1、自由读:

  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

  (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

  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四、背诵

  1、情境背诵:

  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

  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五、练习

  1、填空:

  离离______,一岁一____。野火______,春风______。

  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入无处寻____。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六、书写

  1、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

  木: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一、回顾

  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

  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

  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

  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

  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

  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

  (高兴、喜悦)

  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

  (失望)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

  3、竞赛读:

  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

  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诗歌语言凝练,富于韵律感。多种形式的朗读,利于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语感。

  五、背诵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

  六、拓展

  1、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2、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给学生提供二度创作的题材,不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

  3、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棵奇葩,教师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培养课外积累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宿──宝盖不宜太宽。

  八、评价

  1、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

  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

  2、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

  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学会评价 ,在互相学习、借鉴、欣赏同进步。

  〖词语解释

  离离:草木长的得很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尽:完、全。

  宿:投宿。

  篱落:稀稀落落的样子。

  径:小路。

  寻:寻找。

  〖相关链接

  相传《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的一首应考习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一定要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阅读在线

  《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准备:

  1、师生查找有关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2、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

  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四百八十寺”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3、《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一、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二、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

  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

  (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⑴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⑵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方法:

  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方法:

  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六、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七、拓展阅读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

  (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诗文,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

  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⑴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⑵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⑶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⑵交流学习收获。

  ⑶质疑:有什么不懂之处?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三、趣味活动

  1、卡片连词背诵。方法: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方法:

  ⑴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⑵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四、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

  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5

  【教学目的】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图片、录音朗诵、古筝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传说白居易16岁时自江南赴长安应试举人,拿着自己的诗作去拜访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他的姓名,笑说:“长安米介正贵,在这里居住可不太容易啊!”等到展开白居易的诗作,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不由得赞叹道:“能做出这样的诗语,居亦易矣?”白居易自此名声大振。这节语文课,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草》(板题)。这是从原诗中截取的一部分。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师范读古诗,生认真听生字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古诗,要把字音读准。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指读古诗,要求把字音读准。

  2、幻灯出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⑴ 生诵读诗句。

  ⑵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把“枯”和“荣”分别贴在相应图片的下面,并说出理由。

  ⑶ 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离离”。

  ⑷ 谁知道“岁”是什么意思?

  ⑸ 指导朗读。读出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

  ⑹ 生练读、指读、评价读。

  3、幻灯出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⑴ 你怎么理解“烧不尽”、“吹又生”?

  ⑵ 指导朗读,读出野火的无情、野草的顽强。

  4、配乐诵读全诗:

  个人读;

  评价读;

  小组比赛读。

  5、背诵诗句。

  (男女生比赛读。)

  五、指导书写

  1、认读“枯、荣、烧”。

  2、练习组词,并用“光荣”造句。

  3、观察每个字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讲解、示范、指导。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你还知道白居易的哪些诗作

  七、课堂总结

  (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用完整、连贯的话说一说。(指名说),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当时看到这一情景又是怎么说的吧!

  (听录音诵读全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板题,生齐读课题)

  2、学习生字:

  宿 徐

  3、组词:

  宿: 住宿 宿舍 宿营

  徐:请姓徐的同学(或认识姓徐的人的同学教大家识记这个字)

  4、你知道课题是什么意思吗?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读古诗,要把字音读准。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指读古诗,要求把字音读准。

  2、幻灯出示“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荫”:

  ⑴ 生诵读诗句。

  ⑵ 新市徐公店周围景色如何?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小组讨论交流)

  ⑶ 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同学们画一画再现新市徐公店吧!

  (生画画)

  ⑷ 指导朗读,生认真体会。

  ⑸ 生练读、指读、评价读。

  3、幻灯出示“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⑴ 生诵读诗句。

  ⑵ 此时此刻,你眼前又呈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学生先说一说,再画一画,最后读一读诗句。)

  4、配乐诵读全诗,体会感情。

  5、你能把古诗编成一个连贯而完整的小故事吗?小组合作试一试。

  6、背诵诗句。

  四、指导书写

  1、认读:

  宿、徐、店、未、追、菜。

  2、正音:

  “宿、菜”是平舌音。“追”是翘舌音。

  3、同桌互相练习组词。

  4、用“追逐”造句。

  5、观察每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6、师讲解、示范、指导。

  7、生描红、临摹。

  五、课堂总结

  (略)。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熟读背诵两首古诗。

  【学习难点】

  领悟春天自然景物的美,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课老师布置的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

  (板书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叫做……

  (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件中的图,你们右图中看到了什么?

  7、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贺知章。

  (简介诗人生平)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边读古诗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4、从读“咏、碧、妆、裁、剪“要求学生会读,读准。

  5、指名读,请其它学生正音,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⑴ (放远处看到柳树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

  ⑵ 诗人从远处看到了柳树,发生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丽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的多好,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2、自读第三、四句:

  ⑴ 接下来,诗人又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样和同桌去读第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⑵ 学生自读,指名读,读到第三句时,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⑶ 读到第四句时,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去和小伙伴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和同桌说。

  3、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

  4、讲评学生的小绿笔。

  五、指导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学生提出难写的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垂”笔顺要多次书空,记准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要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开来,一捺改成一点。

  “剪”字下面是刀。

  2、学生自己练习、老师指导。

  六、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作业

  1、背诵《咏柳》。

  2、读春,积累词句。

  (开火车,每人说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说一个含有“春”的词语,看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

  3、课前搜集的有关“春”的佳句名诗,你们都搜集了多少?

  4、学生把自己搜集的材料讲出来。

  5、老师出示课件(收集的词语、成语、名诗佳句)请学生来读。

  二、咏春,享受春天

  1、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他们对春天是那样欣赏,那样痴情,真可谓是把春天描摹的绚丽多彩,古人赞美春天的诗很多,我们今天学的是南宋诗人朱熹《春日》。

  2、今天咱们学的这首诗,谁知道它们题目是什么意思。

  3、简介诗人朱熹。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朱熹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后,你能猜一猜诗人在写《春日》时的心情吗?

  (高兴、喜悦、欢快、舒畅……)

  (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6、猜测终归猜测,大家能从诗文中找出明确的词句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

  (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老师点拔如下: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设得、东风面、总是春

  万紫千红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师范读一次。

  8、说一说古诗的大意。

  三、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滨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

  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出示)《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多读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孔子在书籍中寻找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像是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从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系吗?我们大家要在书海中求知识,因为书的海洋里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7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课件或插图,适合读诗配乐的音乐资料。

  2、收集曾经读背过的李白和杜甫的诗句。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同学们你们会背古诗吗?谁能把自己知道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由背诗活动,营造学诗的氛围,实现自然过渡,相机板书课题。)

  2、观察:教师出示准备的课件或是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在学生观察说话的基础上,引出课题。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本文两首诗的特点,教学中应抓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优势,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把观察与说话结合起来,感悟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初步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对话平台

  初读

  1、出示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导学生初读诗句,也可以让课前会读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指读。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阅读、识字经验,抓住重点字进行正音和识记,如:“紫”应读“平舌音”、“川”应读“翘舌音”;“瀑”由“三点水”加熟字“暴”组成、“炉”字可以用造句子“冬天我们要生火炉取暖。”的方法记忆等,教育要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生字。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识记字的情况。

  4、同伴练读诗句,争取背诵。

  (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识字经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为研读诗句,体会感情打下良好的铺垫。)

  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炉、烟、流、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教师进行示范书写。其他的字学生对照课本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取多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及时巩固认字成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自主写字的水平和良好习惯。)

  研读

  1、自学诗句。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2、小组合作。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3、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

  4、边读边想每句诗都写了怎样的景色。

  (尊重学习的学习主动权。启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自主阅读,解决问题的能力。)

  悟读

  1、自由读诗,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小组合作,借助文中的插图描述画面,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把想像的画面说生动,说具体。

  3、启发: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4、组织学生扮演诗人,借助教师准备的课件或挂图,进行角色换位,体会诗句的含义和情感。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把自主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说发现,说理解,说体验,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互补中,感悟诗句,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读书的过程变成了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索的有趣经历。)

  诵读

  1、带着自己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组织学生进行多形式感情朗读。如:评读、赛读、加动作读、看画面读等,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朗朗书声是小学语文课堂的永恒追求。多形式的感情朗读,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了语言积累,从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激发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1、字词卡片。

  2、收集作者资料以及其它相关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切入举偶

  1、诵诗导入: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谁能背几首给大家听呀?(学生背诵古诗)古诗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看看诗中写了哪些内容?

  2、看图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图中都画了些什么?你想到了什么?那么诗中所写的内容与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

  二、对话平台

  1、初读:

  ⑴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⑵同桌互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⑶小组合作学习,轮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2、研读:

  ⑴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想像画面。

  ⑵看画面,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擎雨盖、傲霜枝”的意思。

  ⑶自由读,边读边看插图,理解诗意。

  ⑷汇报交流诗意。

  ⑸多种方式朗读。

  3、诵读:

  ⑴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⑵学生自由练读。

  ⑶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4、写字:

  ⑴出示要写的字:

  首、刘、枝、记,学生认读。

  ⑵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书写。

  ⑶教师示范,学生评价。

  ⑷学生练习,小组展示,欣赏评价。

  (写字训练要给学生展示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促进学生乐于写字。)

  5、拓展:

  你喜欢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一、对话平台

  1、复习:

  多种方式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

  2、挑战背诵古诗(一)。

  (活泼多样的复习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进而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2、自学:

  ⑴出示《山行》,引导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学习。

  ⑵按自己的喜欢的方法来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⑶汇报:

  说说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⑷师生合作解决问题。

  3、细读:

  ⑴学生自由练读,想像画面。

  ⑵指名读,读后评价。

  ⑶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学生评点。

  ⑷学生找学习伙伴一起练读。

  4、诵读:

  ⑴让学生感受枫叶满山的美丽情景。

  ⑵挑战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

  ⑶观看插图,练习背诵。

  5、写字:

  ⑴出示生字:

  枫、于,学生认读,

  ⑵观察字形,说说怎样识记和书写。

  ⑶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如:

  “枫”字的“木”字旁的捺变成点等。

  ⑷学生练习,小组点评。

  观察、交流能帮助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

  6、练习与拓展:

  ⑴出示课后“我会填”,引导学生填写。

  ⑵诵诗会,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学会一类生字豚。

  (设计理念:树立问题的探究观,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和启发学生善于以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勤于分析问题,乐于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爱动是他们的天性,老师要允许学生动一动、说一说、想一想。学生才会从自己的实践中学会知识,也会从实践中得到创新。)

  【教学重点】

  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

  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

  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

  二、按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

  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

  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

  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

  ⑴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⑵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⑴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

  ⑵全班交流。

  5、品读悟意境:

  ⑴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⑵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三、品读诗名,读书读意

  1、反复练习古诗。

  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3、学生齐读。

  4、熟读成诵。

  第二教时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读诗。

  2、指名说诗。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1: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1、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重点理解: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4、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

  1、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

  2、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⑴生卒年代;

  ⑵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⑶著名作品;

  ⑷自己的见解。

  3、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

  六、制作“陆游小档案”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第二教时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读诗。

  2、指名说诗。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1: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1、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重点理解: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4、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

  1、小组内讨论:

  《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

  2、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⑴生卒年代;

  ⑵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⑶著名作品;

  ⑷自己的见解。

  3、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

  六、制作“陆游小档案”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本文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想象其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课后3个生字,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古诗。

  3、背诵两首古诗体会诗的意境和感情。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背诵能力。

  情感目标:本文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想象其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课后3个生字,能够有感情地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背诵两首古诗体会诗的意境和感情。

  教学流程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自由读诗,多读几遍,要读通顺,读流利。

  二、对照注释,初步理解。

  1、同桌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

  2、师适当讲解,大致理解就行。

  三、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1、出示画面和节奏提示,让学生自主品读,同桌合作读读听听

  2、师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帮助诗人能表达的思想感情,历代诗人对它的题诗

  3、在熟读读的基础上背诵。

  四、检查识字

  五、练习

  1、评一评

  杜甫的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描写的春景与本诗描写的春景有什么不同?(自由讨论)

  生:杜甫的诗写花很多,千朵万朵来表现春天,这首诗没写那么多的花,而写了燕子。

  生:这首诗写的是野生的花和草,而黄四娘家的花是自己种的。

  2、想一想:乌衣巷繁荣时是怎样一种景象?

  自由说,发挥想象力。

  六、作业:背诵古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弊匝П究紊字,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解释词语。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默写两首古诗。

  3苯柚注释读懂古诗,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欣赏夏日情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课文挂图。

  学生:查阅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和写夏天的诗句。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四时田园杂兴》

  一、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1弊邢腹鄄觳逋迹说说自己的理解。

  2闭馐资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3痹跹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二、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1弊杂衫识粒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指名读诗,正音。

  2蹦读古诗,思考问题,解决不了的请作记号。

  3毙∽榻涣鳎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三、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1弊杂善范粒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

  2敝该朗读,师生共赏;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四、背诵,积累语言

  1北乘小⒛写《四时田园杂兴》。

  2彼鸭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一、创设意境,理解课题

  1崩鲜Ψ抖痢读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你能感受到诗歌写了什么?

  2奔蚪樽髡摺

  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迸淅掷识粒营造气氛。

  2弊杂衫识粒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3痹擞醚Ч攀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4毙∽榻涣餮习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小组轮读,相互欣赏;全班感情朗读。

  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1北乘校并默写古诗。

  2钡娇瓮庹乙徽颐栊淳拔锏氖词,读一读,背一背。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1、学会诗中“砚、冕、乾、坤”这四个生字,理解“墨梅、洗砚池、淡墨痕、

  好颜色、清气、满乾坤”等词。

  2、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3、能联系诗人的生平,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工具书自己解释王冕的《墨梅》,体会诗中梅的特点和品性。

  2、感受诗人借咏梅来表达自己品格高洁、孤傲的胸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梅

  梅花,开放在万花凋零的严寒季节,傲冰斗雪。她既有冰肌玉骨的仙姿,又能先于众花报春,寒气越重,他的清香越芬芳。因此梅花历来都是诗人们吟诵的对象。这节课,我们读的就是元代著名画家、诗人王冕的《墨梅》。

  补充板书:墨

  2、了解诗人

  说到王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已经学过的课文《少年王冕》中我们就认识他了,谁可以向我们大家介绍介绍?

  (出示:王冕,字元章,号竹斋,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画梅。他曾在自己隐居的居所旁种梅千株,称为“梅花屋”,所以王冕又别号“梅花屋主”。)

  3、如此爱梅的王冕,一生画过许多幅墨梅,他不仅喜欢画画,还喜欢在画面空白处题上诗,以留下当时的心情感受。今天我们要读的.就是王冕为这幅墨梅画所提的诗

  4、解题

  看着这幅画,想想诗题“墨梅”是什么意思?(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小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幅画,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古诗

  1、出示古诗,自读

  我们知道,古人写诗有五言、七言,《墨梅》就是一首标准的七言绝句,请同

  学们试着准确而有节奏地来读这首诗。

  2、自由练习,再指读,齐读。

  三、解释古诗

  1、同学们能把古诗读得有节奏、有韵味,真棒!现在请你联系古诗,想想、说说王冕笔下的这株梅花究竟有什么特点呢?

  生交流,出示:生长地点 —— 洗砚池头

  形 态 —— 个个花开

  颜 色 —— 淡墨痕

  气 味 —— 清气

  交流提问:

  (1)王冕为什么要强调“吾家”呢? (骄傲自豪)

  生读诗句

  (2)出示墨梅图

  这淡淡的墨梅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素洁、淡雅、不俗气)

  (2)我想问问大家,你闻到的是怎样的梅香?

  (3)请大家闭起眼睛想象,此刻你做了一个深呼吸,闻到那香气了吗?

  你现在站在小溪头,鼻翼间却有香气飘逸;你现在来到了林间,那香气依然追随。即使你回到家里,心间依然还有那梅花的香味在萦绕。无论何时,无论何处,每个人都能闻到那梅花的香味。真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2、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梅花呢?

  板书:(素洁淡雅、高洁不俗、不要称赞、不计名利)

  现在你可以联系古诗的内容,尝试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这是一株什么样的梅花吗? (生说诗意)

  3、同学们真是了不起,在不知不觉中都已经能把整首古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了,而且还为我们大家解释了古诗中的一些字词。但是老师觉得有两个词是值得提出来和大家重点说说的,出示“流”“满乾坤”

  流:流溢 满:弥漫

  乾坤:乾即天,坤即地,乾坤即天地

  4、自己试着联系诗句,说说你眼前的这株梅花。

  5、齐读古诗

  让我们一起边读古诗边想象这株“色淡气清”的梅花。

  四、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1、同学们,王冕之所以写《墨梅》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表现梅花的色谈气清吗?曾经有人用这样的一句话来称赞王冕:(出示)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你是如何理解的呢?可以联系你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也可是借助老师提供的资料,同桌讨论讨论。

  色淡——清雅高洁

  气清——淡泊清高、不计名利

  2、补充王冕的生平资料。

  3、读着王冕的简介,你是否对王冕,对这墨梅有了更深的体会?

  (王冕写梅花色淡气清,不在意别人的夸耀,更不需要别人的奉承。其实是在写自己品行高洁,不计名利)

  4、王冕为何如此喜欢梅花呢?为何种梅三千株,还自称为“梅花屋主”?学了这首诗,你知道原因了吗?

  (王冕喜欢的是梅的高洁、清雅的品格,希望自己也能像梅花那样)

  小结:对呀!(板书)王冕已与墨梅融为一体,墨梅的形象就是作者的形象。这首诗表面是在写墨梅,其实讲述的是诗人自己的志趣,志向。想想我们之前学习的《石灰吟》也是如此,像这一类的古诗就是就是“托物言志”。

  小结:一朵朵色淡气清的梅花在诗人的笔下凝成的是一个个清雅高洁、淡泊清高、不计名利的人,我们喜欢梅花,就要学习梅花,像墨梅一样只流清气满乾坤!让我们记住“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最后让我们再来朗读这首诗,读出王冕的志趣和高贵品性来。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3

  教学目标:

  1认识“乞、霄、烛、晓”4个生字,会写“乞、巧、霄”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品味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图片、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乞巧)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一年来,老师和你们共同诵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名句。那在你的记忆中,积累了哪些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古诗时,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吧!你可以先说说吗?

  学习古诗有很多的好方法!可以多读、多背、多记,也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看注释,还可以向别人请教。那就带着这些好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吧!(板书课题。)

  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读出课题。(学生读题。)看看这个“乞”字,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板书:乞——气。乞字中间少一横。)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再读读课题。(学生读题。)

  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写的。这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一首诗。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学生练读,指名读)

  3.正音: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吗?(宵——霄,用点标出来。)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快向字典请教吧!(“宵”是晚上,“霄”是天空。)字典真是我们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古诗。)

  4.找到你身边的同学,用上你们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想一想,议一议,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交流反馈:

  1.汇报读懂了什么?了解了古诗的大概意思。

  2.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1.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知道吗?

  谁来说一说。(指一个学生说)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

  2.(指诗第一行)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当时的情景怎样?(学生自由说说,借机理解“碧霄”)

  在点点繁星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吗?(牵牛星和织女星。)能背诵杜甫的《牛郎织女》吗?

  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啊!在星空下,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教师示范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指名读、男女赛读。)

  3.是啊,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可以看看课后资料袋里是怎么说的?

  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说说对织女了解多少啊?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的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少女们各个都羡慕,羡慕得不得了,它们羡慕什么呢?(织女的巧手。)

  你们羡慕吗?(羡慕。)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 ——乞巧节。(古代家有女孩,总希望她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所以乞巧节又名女儿节出示古诗“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4.想象古人在过乞巧节的心情与情景,再读读三、四行。(学生再次读。)闭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说说,争取说得更好!

  反馈

  1.你怎么知道人很多?

  2.她们穿了多少条红丝呢?

  3.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再诵读诗句。

  拓展感悟:

  1.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同学们,诗中的疑问,你们都解决了吗?那你们能读好这首诗吗?

  2.同学试背。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都留下了许多诗篇。哪些同学还搜集了一些和七夕有关的古诗,读读看,你对哪首感兴趣?读给大家听!(《拜新月》、《开元天宝遗事》、《迢迢牵牛星》、《七夕》……)

  第二课时(嫦娥)

  复习

  1.比赛背诵《乞巧》。

  2.听写“乞、巧、霄、渡”4个字。

  3.出示课题《嫦娥》。

  体会

  1、根据课前搜集的信息资料讲故事,体会丰富想象。

  2.从神话故事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丰富的想象)

  3、其实诗人的想象也挺丰富的。(自由读诗,体会想象意境)

  自学

  1.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轮读、大声读、同桌合作读、自读等。

  2.默读质疑。这首诗题为嫦娥,却着墨不多,通篇看到的都是云天幻景,说说你的所见。(读句子联系注解读懂字面意思。)

  3、看到这样的景象,你会想到什么?那么嫦娥呢?(借助重点词语理解嫦娥孤单寂寞的处境)

  4、除了,这渺渺云天,皎皎河汉,嫦娥还能见着什么吗?她最想见的会是什么呢?(后羿,人间幸福美满的生活呀。)小结:当她每晚只能看到(学生接读)“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当她想亲人却又见不到亲人,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面对(学生接读)“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5、她会怎么想呢?(让学生反复吟诵前两句诗句,感受当时嫦娥彻夜不眠,辗转反侧的处境,想象说话以引出下文理解嫦娥苦闷的心情。)出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她为什么后悔呢?再次联系上文,通篇理解诗句,引起共鸣。)

  6.有感情朗读诗。

  (1)生练读。

  (2)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配乐,边想象情景边朗读。

  7.古人常借诗句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某种心情,你觉得作者借《嫦娥》表达了什么?(师简介李商隐:因为政治原因,李商隐的爱情、婚姻生活很是不幸。)借此理解诗人正是借助嫦娥的处境来抒发自己的苦闷。再说,我们常把月亮称为嫦娥,猜想一下,当夜色渐浓,诗人面对当空的一轮皓月会想些什么呢?(引发学生换位思考,反嚼诗句,深入诗景,体会诗意。)。8、拓展:说不定天上嫦娥的“云母屏风”此时在作者屋里就只是(绳床瓦灶,破桌烂凳……)当一灯如豆,夜凉如水时,诗人他(孤单、寂寞)就步出庭院,发出(再诵古诗,反复品味。涵咏)

  9、同是一轮明月,诗人张九龄会说:( );诗人李白会说:( )还有那些诗人也会在明月夜抒发情怀呢?课外再去找找吧。

  10、完成作业。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重点与难点】

  1、重点:认识字词、背诵古诗。

  2、难点:理解意境。

  【课前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谁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

  意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对春天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春天作铺垫。

  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齐读。

  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二、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1、读通:

  ⑴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

  (齐读诗题)

  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

  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⑵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⑶指名背诵。

  ⑷认记汉字:

  (指名读准词──交流识记加横线字的方法──组词,猜字义)

  春眠春晓处处闻啼鸟

  2、理解感悟:

  ⑴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也可做做动作帮助理解)

  ⑵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⑶交流讨论学习:

  ①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鸟、风雨、花)

  ②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

  (理解“处处”“闻”“啼”)

  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

  (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

  ③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

  (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帮助理解)

  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

  (很可惜、很美)

  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吟诵: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朗读全诗,背诵。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古、声、多、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

  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学习《村居》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醉春烟散学忙儿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古诗两首》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

  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解决。

  5、全班汇报交流:

  ⑴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

  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

  ⑵学习第三、四句: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

  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

  指导朗读:

  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6、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知、忙”

  四、拓展阅读有关春天的诗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5.默写。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泊船瓜洲》。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板书题目:《泊船瓜洲》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个“间”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②体会“春风又绿”在这里的意思。

  ③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讲述每首诗的意思。

  2.试着背诵两首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前边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二)讲读第二首古诗《游子吟》。

  1.初读指导,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

  (1)解题。板书题目。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赠送给好朋友汪伦的一首诗。)

  (2)教师范读。

  (3)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注意书上的注解。)

  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②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中送别的情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这种亲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先理解加粗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2.欣赏二首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背诵二首古诗。

  4.默写。

  (四).总结。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泊船瓜洲 游子吟

  一水 数重山 慈母 游子

  春风 绿 密缝 恐迟

  还 报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语言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还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有益于培养他们的人文和诗学素养。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每次教学古诗,基本上都是教师引领学生逐句讲解,再由学生背诵下来便大功告成了。虽然看似知识掌握了,但是古诗中所蕴含的深意以及语言的优美、凝练,学生却并不能很好地去体会。所以我就一直在想,怎样才能打破这种串讲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能主动去学习古诗,主动去感悟诗中的情感,进而有效地去品味诗中独特的魅力呢?所以在教学这节课之前,我也在网上欣赏了很多古诗的教学课例,尤其是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古诗《枫桥夜泊》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教学中他创设的那种幽深的意境,以及课堂上那浓浓的诗意深深地吸引着我,于是我便在自己的这节课中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一、以“母爱”为主线,合二为一

  《游子吟》《别母》这两首诗都是以表现母爱为主题,其中又都饱含诗人们对母亲的思念及感激之情。所以在教学中,我便将它们放到了一起来执教。由于《别母》相对来说是学生比较生疏的一首诗,所以在教学中,我便将它作为主讲来学习。而《游子吟》学生们比较熟悉,所以便放在学习《别母》这首诗之后,由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再由学生来自学完成。当学习完两首诗后,我又将两首诗中最能体现母爱的诗句穿插在一起,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而让学生深入地体会了两首诗中所表现的母子亲情。这样,有分有合,有教有放,不但使学生对两首诗有了整体的把握与感悟,又锻炼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以“母爱”为基调,引情入境

  古诗,境界高远,蕴涵哲理,每一首诗都饱含诗人的深情,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更是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丰富他们的感情世界。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母爱”这个主题,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引领,并借助音乐、图片、语言的渲染,将学生紧紧地吸引在古诗的意境之中。比如当学生在朗读“出门便是天涯路,明日思亲梦里人。”这句诗时,为了让他们更真切地体会母子间情之深,思之切,我进行了三次引读指导,同时配上凄婉的乐曲,孩子们早己身临其境,完全沉浸在了浓浓的思念之中,这样,诗意不用多讲,而诗情便自然地流进了学生们的心中。

  三、以“母爱”为牵引,拓展升华

  五年级孩子理解能力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并且经过前四年古诗词的滋润,已经具备一定的对古诗的品味感悟能力。因此在学习两首诗之后,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层次的感悟,我适时地引入白居易、周寿昌和李商隐的有关描写母爱的诗句,一句“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母子分别时痛彻心扉的伤感,而“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母旧线痕。”又再次让学生们感悟到儿女对母亲的那份思念。当情感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后,再引出李商隐的这句“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又将学生的思绪落实到了如何回报母爱的思考之上,这样就使学生们的感悟更加深入一些。

  当然,除了这几句古诗外,还有不少现代诗也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于是我就想,如果能将一些现代诗也融入本课之中,学生们是否会感悟得更加深刻呢?所以我便试着打破常规,将两首赞美母爱的现代诗引入了本节课,让学生们在读悟的过程中,感悟古诗与现代诗的区别,这样,也将我们祖国古今语言文字的不同魅力贯穿在一起,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我觉得这样的拓展,或者内容相关、或者风格相似,学生学起来更容易找到共鸣点。同样的一节课,学生学得多,学得活,学得透,学得主动,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08-21

《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9篇02-17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06-23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15篇03-15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6-01

《林海》教学设计12-25

太阳教学设计12-22

送行教学设计12-21

《麋鹿》教学设计12-16

蚯蚓教学设计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