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_1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乘法 反思 初步 认识

管理员

摘要: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6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6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在青岛版教材中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安排在第二个信息窗,在第一个信息窗中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同数连加计算。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上,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贯穿全课观看魔术表演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2.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并用已有的方法解答问题。从3个2相加,到4个6相加,再到8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因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不足之处:

  练习的最后一个吹泡泡练习,学生出现了两种移法。其实每一种移法都可以横着看、竖着看表示2个3,3个2。这时可以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看的?然后再列出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图。教师引导不够到位。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2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法的意义,掌握了100 以内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单元,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应用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的关系。乘法源于加法,而加法分为相同加数和不同加法相加两种情况。让学生体会到相同加数用乘法算式表示更简便,从而产生乘法产生的必要性,理解其意义。

  上课时,首先给出3 幅图:(1 )每组2 个圆片,有5 组;(2 )每袋有5 颗星,有3 带;(3 )每盘3 个苹果,有4 盘。先让学生说说图意,数数有几个几,求一共有

  多少个?列出连加算式并进行计算后,及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3 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体会这些加法算式的加数都相同,老师引导说出都是加数相同可以说成是相同加数,这些算式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当加数相同时,可以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介绍方法:先找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再数有几个相同加数,中间写乘号。也可以先写有几个相同加数,再写相同加数。改写几道算式后。老师说明:当加数相同时可以写加法算式,也可以写乘法算式。那要是100 个2 相加的和是多少?你写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呢?为什么不写加法算式呢?看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使学生体会到乘法的必要性。

  本节课首先出现了大量的同数连加,接着让学生体会同数连加的特点,为认识乘法产生的必要性做准备,使学生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

  其次,在引导学生进行相同加数求和的计算,遇到100 个2 相加是多少的问题,使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到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琐碎性和乘法产生的必要性。

  唯一的不足是,这节课忽视了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时间,再后面的教学中,还要多用小奖品刺激、鼓励,让学生的注意力更持久、更集中。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3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4

  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信息窗口2的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再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参与“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几个几”、“乘法算式”等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以3+3+3+3+3+3=18为例,6个3,10个3,20个3呢?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学生讨论,板书出有代表性的想法。比较算式,刚才用合并加数的方法,把算式变短了,谁能用一句话表示?刚才我们用这种办法把算式变短了,你们知道数学家是怎么想的?板书:6×3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生可能问“×”叫什么?6从哪里来?3呢?乘号是加号斜过来的,因为乘法和加法有密切的联系,乘法就是由这样的加法得来的,因此,科学家就把加号斜着得来的。怎么读呢?师领读6乘3,生齐读。然后问:用乘法表示这样的加法简单吗?

  上完这节课我才发现并不像我想像中的那样好。课后我想,如果不用书上的情境图,能不能让学生直接来一个摆小棒比赛呢?如摆三角形比赛,摆小树比赛,摆正方形比赛,摆小房子比赛……摆之前要明确要求,在规定时间里,比一比谁摆得图形又快又多!接着再来一个计算比赛:我们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出自己摆的图形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学生会说出很多个相同的数相加的情况,如3+3+3+3+3+3+3;4+4+4+4+4;5+5+5;6+6+6+6……教师可以再追问一次,如果100个4相加呢?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在练习本上进行计算,这时学生会“啊”的一声或者愁眉苦脸,这时教师还不讲乘法,问学生你为什么会“啊”?你怎么不算了呢?这时学生会说这样太麻烦,教师这时趁热打铁引入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我觉得这样做,学生会更加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乘法,乘法是怎么得来的,效果会更好。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5

  最近我们学了与乘法有关的内容,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乘法,之前都是加法和减法,在接触乘法的时候,他们感到新奇有趣,而且是渴望去学习乘法的,我非常开心。

  在备课的时候,我很认真,因为我想带给孩子们最有趣,并且最有意思的课堂,但现实和想象总是有一些差距,第一堂课内容不是很多,主要是带着孩子们去充分的认识加法算式和几个几,所以孩子们也很开心的,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可等到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内容的难度有点提升,孩子们发言的频率变低了,举手的人也变少了。这一点是我不想看到的。

  孩子们知道乘法口诀是什么,但是当我问三四十二什么意思的时候,孩子们有些迷茫了,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和平时上课也有关系,前一段时间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说话的次数少了,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说,孩子们回答,回答的`问题都是一些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对于有开放性的问题,都是孩子们简单的说一说,最后我来进行总结,才导致现在他们有点说不出来,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给孩子们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说出来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去认识惩罚的意义,明白乘法的作用,能够去用乘法解决问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6

  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是乘法学习的起始部分,也是后续学习乘法口诀的直接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小学阶段数与代数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到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计算是相同数相加计算的简便方法,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因为学生之前在暑假大都背过乘法口诀,但这是是学习乘法的开始,学生没有乘法的具体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所以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都是让他们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与加法相互转化的关系,知道乘法算式的正确书写和读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利用游乐场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分别提出小飞机,小火车,过山车上总共有多少人。我有选择地板书他们回答的三个加法算式3+3+3+3+3=15,6+6+6+6=24,2+2+2+2+2+2+2=14,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加法中的一类特殊加法(即加数都相同的加法),为理解乘法的意义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这一环节又让学生体验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经过提问,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每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加数都是相同的,从而我得出乘法的概念: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接下来我改写出第三个加法算式的乘法算式,2×7=14,7×2=14,并写出它们的读法,指出加法算式变成乘法算式里又多了一个7,这个7到底是什么意思,班上的学生反应也很快说出有7个2相加,不需要我作过多的说明,教学到这里,最后安排了学生读之前写的几个加法算式,直接感受乘法的简洁性。随后,我安排了几道习题巩固练习,深化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课堂的最后,我和学生一起对本节课作了总结。

  这节课准备时间不够充分,在教材的理解上也不够透彻,以下是我在课堂上出现的几个问题:首先,在导入环节,虽然我已经列举出几个加数相同的加法算式,但是如果这里再安排一两个加数不相同的加法算式,学生对由加法到乘法的过程会理解得更透彻些,这样学生其实能更快的说出老师想要的结果,加快教学的进程;其次在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过程中我把2乘7口误说成了2乘以7,这是事后我才知道的,数学教学讲求准确,像这样的失误不该再犯;最后,也是一个最严重的问题,我上课的标题没有写,这也跟我平时不好的板书习惯有关,结果一到上公开课全都显现出来了。另外,这节课的课堂气氛也不够生动活泼,学生的发言也“中规中矩”,不够出彩,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整节课上我的语言其实可以更生动些,这样才能吸引孩子们,导入环节的情境也可以设计得更符合孩子的天性,上课更多的是让他们自己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上的教师应该是一位引导者、组织者,更多的是学生的参与,这也跟我在课堂上还不够“放得开”有关。这节课在整个流程上没有太大问题,导入、新授、练习、总结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以及教师的教态方面都还做的不错;在提问环节,我提出的问题也能很好的让学生回答到点子上。总之这节课我比较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通过观察学生练习,我也了解到他们对乘法的理解已经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资历尚浅,上课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反思,才能取得更长远的进步。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过教师成长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叶澜教授也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只有经过反思,我们获得的原始经验不断的加工提炼,得到升华,为我们自己所用,这样才能使我们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成为一名好的教师。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7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在方案设计时,遵循 “导、学、议、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环节上,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好玩的心理特点,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的意义。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加上新学期刚刚开始,学生的精神不在状态,课始我简洁的导入学习情境直奔主题,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

  这样教学设计为认识乘法的必要性打下基础,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且在解答的过程中自然且充分的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算式的特点。

  2.经历乘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努力建构数学模型。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基础出发,从2个4相加,3个6相加,再到4个4相加……,这一系列的算式随着加数的越来越多直到100个4相加,学生逐步认识到像这样的问题用加法来计算太麻烦了。

  亲身体会到加法解决这类问题的局限性,从而使乘法的出现水到渠成。

  并且在出示乘法算式之后则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加法和乘法算式,强调乘法中各乘数的含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明确求几个几相加的时候用乘法非常简便。

  3.给学生一定的思维拓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

  我安排了“算一算””“找朋友”和“画一画”的环节。

  隐藏图,你还会算2×7吗?让学生体会到可以利用乘法的意义,2个7相加或者7个2相加来计算。

  从找5×4的朋友理解到只要5个4或者4个5相加都可以用5×4表示。

  “画一画”个环节让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有更深次的理解,让学生明白了一幅图既可以表示5个2,又可以表示2个5。

  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

  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

  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

  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4.优化教学设计,使教学环节更为紧凑。

  在教学求摆多少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写几个几的教学环节中。

  剩去了写“2个2相加”写加法和乘法都改为口答。

  最后一个环节“画一画”只呈现第一个问题,再根据学生呈现的结果调整。

  增加了“100个4”的采访环节,跳动了学生积极性,学生充分了解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将最后一道提升题简化,让一幅图既可以表示5个2和2个5从学生中来。

  不足之处:

  在“飞机图”“火车图”这连个环节对做错的孩子应该在展示台展评,帮助他。

  而我采用口头订正,有些孩子的注意力就不够集中了。

  还是对学生的临时生成信息处理不够。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有习惯性抢话,总想引导学生按自己的想法,预设的设计呈现,放手不够。

  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画一画”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呈现,还要加强课堂节奏的把控。

  过渡语还要细细推敲,另外还要注意教学教态,大方得体。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8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的基础上,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一年级学生一直利用加法解决数学问题,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因此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他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现就本节课学习内容突出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索动机。

  在课堂导入环节中,首先我通过学生比较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卡通小熊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每张图片有3只小熊,引出1个3、2个3、3个3……由相同数连加算式引出乘法。为接下来深入认识乘法作准备。

  二、创设认知冲突,理解知识含义。

  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我还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出示情境图,根据图中的信息来提问题,例如: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在自主探索算法过程中,有的孩子列出加法算式,有的孩子列出乘法算式,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乘法算式的简便性。然后通过微视频,清晰的引出两个知识点:

  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了乘法。

  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让学生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初步认识到乘法算式中,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的道理。以及只有有着相同加数的算式中才可以用乘法进行计算。

  大部分学生都已经了解到乘法算式的意义,还有少部分学生只是单纯的去记忆,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以致于在转换加法算式变乘法算式过程中,多让学生去辨别加数和个数,巩固理解几个几相加就是几乘几。

  三、重视反馈,鼓励学生积极思维。

  由于低年级学生能力有限,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所以在教学中我总是及时的反馈,便于及时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思维闪光点,同时及时准确地知道他们身上的不足之处。

  本节课中,重点还是让孩子们了解并掌握乘法的意义,即几个几相加可以更简便的用乘法进行计算。所以在课堂自主练习中,我多鼓励学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加深对乘法意义的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并且在解决问题探索过程中,逐步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

  当然,在本节课中,我也非常清楚的认识到自己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例如:

  1、本节课设计比较流畅,但是缺乏高潮,情趣化色彩不够浓厚,导致整堂课的进程比较平淡,应该在个别环节中形成更加尖锐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2、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放的还不够,例如在强调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不同意义时,应该多给与学生自己去体会和表述两个数表示的不同意义,使两个关键词内化为学生的深刻理解。这样,无论从加法算式中改写成乘法还是直接列出乘法算式中,都能真正明白乘法的意义。

  3、在课堂练习中,情趣化色彩不够浓厚,可以增加游戏的方式解答习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巩固训练,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

  4、学生参与范围不够广泛,个别学生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组织教学时应对全体学生进行广泛关注。真正做到民主课堂。

  总之,在本节课中,通过我自身的教学实践和与同事们的探讨中,发现的这些不足,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以改进和提高,我也会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在数学教学上取得更有实质性的进步。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9

  十月一来的第一周也是我们青年教师展示课开始的第一周,假期在家我便思考这节课上什么、怎么上,于是我认真研读教师用书以及课本,意在掌握重难点,于是我便选择了在二年级上册占据非常重要地位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为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设计时,从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入手,通过游览儿童公园,吸引同学们的兴趣,说一说游乐园里有什么项目,然后我先做示范,从小飞机入手,让学生观察活动项目中的.每架小飞机的人数都是相同,共有几架飞机,让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人,通过列算式让同学们知道几个加数相加,初步感知相同加数这个概念。接着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自己动手研究其余的三个项目,让小组成员运用老师的方法来说一说,通过四个算式的对比,让学生观察、探究,得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可以说成几个几,从而为乘法的引入垫定基础;设疑问同学们如果有20个2相加,30个3相加还能用加法算式吗?引出今天的新知识——乘法。并让同学们熟悉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改写乘法算式,总结得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来表示。接下来便是带同学们进行闯关,读一读乘法算式,纠正同学们在读作时容易出现的错误,比如把“乘”,读成“乘以”,以及对于几个几表述不清。最后一关便是动手操作题,让同学们通过摆小棒来表示几个几,并写出加法算式及乘法算式,在动手中让学生知道几个几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这节课采用了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热情高涨。但是由于本节课内容过多学生掌握的不够好,本应该由同学们说的话被我给总结了出来,我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学会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这样他们能够记得更牢固,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更应该注意这一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放手让学生做。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0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100以内加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

  在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并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注重直观教学和学生的实践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做”中学,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首先我借助教材设计,用小棒拼摆图形的活动,再由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让学生列出各种连加算式,进而选择相同加数相加的等式引出乘法。把乘法概念的建立置入学生喜爱的摆小棒活动之中,并创设情境,制造矛盾,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计算起来怎么样,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从而自然地引出乘法。再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学生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参与到了新知的探索过程中。这样,使计算概念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完后,再整理思路觉得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1、没有对教材进入深入地研究,比较其他版本教材,择优设计教案,选择教法。上完课,通过课堂效果,反观教材,发现在乘法概念的引入时,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或苏教版主题图先让学生列连加算式,然后通过比较找相同点体会“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出乘法的概念。再把例1的摆小棒活动作为练习巩固新知,这样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可能更清晰明了,课堂也更效。

  2、课堂的驾驭能力还有待提高。新知探索的摆小棒活动所用的时间太长,学生摆出的图案个数比较多,浪费了时间,使课堂不够紧凑。上课的激情不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比较沉闷。

  教完了“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许多的感慨。以前备课只是为了教课本而教,并不懂得从纵向——整套教材中理解所要上的课程的位置作用,以及从横向

  上研究教材,比较各种版本教材的优缺点,择优而教。就自身来说,也做不到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数学问题,用心教学。今后应当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1

  乘法的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内容。是进一步学习乘法的基础。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加数的连加。本节教学内容与相同加数连加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是在认清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因此,本课的重难点是是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理解乘法的含义。所以我在备课时注意在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成乘法产生的一个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首先,通过主体图让学生观察游乐园游戏项目中小朋友坐的位置,感性的体会几个几。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通过例1的主体图为情境先解决问题,再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的反馈和学生解决的加法算式再得出乘法算式以及读法,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是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引入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在教学完后再整整思路,觉得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例如:

  第一,在教学时必须突破难点。而难点就是在几个几相加上。在课的开始主题图的出示中,我只是感性的让学生体会,并没有明确的说出几个几,这为学生在后面说乘法的含义时,设下了阻碍。应该在这个环节中很明确的解读几个几,那么学生在操作小棒时和说着乘法的含义困难就会小很多。

  第二,在摆小棒的过程中,没有非常好的剖析教材中把每个加数都相同的等式写在黑板上,这句话的分类思想只是把摆小棒作为帮助学生理解乘法涵义的一个促进活动,应该有递进的设计摆小棒活动,通过学生摆小棒的情况分类得到有相同家数的加法算式,才能写成乘法算式。

  第三,在比较加法和乘法算式中,这是理论性上去得出乘法的简便,学生看并没有实际去体验。因此,对于乘法简便性的体验,应该设计一个情景性的练习,让学生自己通过体验去得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教完后乘法的初步认识我有许多感慨我想作为一名老师,应当需要认真钻研、不断反思,在成功失败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2

  回顾本节课,觉得在不少环节上没有处理好。

  1、“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还只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深入人心。在教学设计中,能尽量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比如用小棒摆你最喜欢的图案、自己选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等环节都为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但是问题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较多地考虑自己的教学设计,不能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思路。对于学生提出可以用乘法来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的方法置之不理,(当时一是怕中下生听不懂,影响学习情绪,二是怕展开讨论会影响教学时间)致使认识乘法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结构。

  2、教学的放与收做得不理想。学生摆小棒并列出许多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我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共同点,从而总结出相同加数,导致在后面讲两个因数的意义时很少学生回答准确,也不能准确列出乘法算式。就是在放开之后没有及时作一个小结,把知识收笼到重点难点上来。第二个地方做得不好的是:在回应课的开头时,我让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后,没有把很多的问题收笼到这节课的乘法问题上,使部分学生列出了加减算式。

  3、教学难点把握不好。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而我在教学中只轻轻地点了一下,致使有很多中下生不能列出正确的乘法算式,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一节课是认识乘法的起始课,使学生学习并运用乘法口诀的基础,二年级的学生虽然在平时计算过程中经常见到几个几相加,却并未真正的运用过。所以,这一节课就是培养学生认识到加法与乘法关系的一个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学生们的掌握总体不错,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3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4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乘号“X”,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初步理解;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这节课设计时用游乐园场景图导入,吸收学生注意力然后引出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

  在新授时,多次强调几个几相加,就是几乘几。引出相同加数乘个数。最后在巩固练习的环节,设计了看图填空为了让学生明白“份”“组”的概念;在花儿朵朵开的环节,难度逐渐加深,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在找朋友环节,再次加深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在设计课时,我们教研组也是帮我改了进行多次,刘老师也帮我争取每个环节都做好。但我在实施时,如果设计按8分来说,我只做到了3分。首先从我的导入部分来说,我的PPT新颖度不够并且语言表达也不够出彩并没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新授部分,讲的速度过快,学生还没反应过来已经进入下一环节,并没有因势利导而是牵着学生走,程度好的学生可能已经掌握,中等程度的学生还没理解。知识点没有讲透讲深刻。

  在巩固练习环节花儿朵朵的时候出现失误,没有给还学生准备奖品,所以学生积极性没有得到激发。找朋友的环节时间设置太短,没有让学生真真体会游戏的快乐。由于自己对课堂时间把握不住导致出现离下课还有十分钟的时间的失误。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第一自己急于求成,赶时间。

  第二,备课还是不够充分不能灵活把控时间。

  第三,心理素质不强,一紧张就慌了阵脚。再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会注意。

  同时在听其他老师讲课时,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普通话标准,讲课有条不紊,课件和教学设计都很精心都是值得学习的,我会时刻反思为什么同样都是青年教师人家咋都那么优秀。通过一次次磨课再次过程中我真的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授课技巧,这次比赛对我的锻炼和磨砺很大,虽然我讲的不好,但要感谢我们教研组和刘老师对我的一次次耐心的辅导!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其中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是本课的重点,识别相同加数、理解乘号前后两个数所表示的不同意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情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学习内容,是学生刚刚接触的学习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因此,只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形成“乘法”的概念。

  在初步形成“乘法”的概念前,让学生通过“列加法算式”体悟遇到这种情况用加法真的很麻烦,学生有了这种体悟后,引导他们去想更好办法,就有了很大激情、动力。

  设计理念

  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理解掌握乘法的意义,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乘法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发现并认识乘法,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过程性目标:

  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激励星。

  学具准备

  小棒、练习本。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公园里的游乐场去玩,好吗?请看大屏幕(电脑出示主题图)。请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些什么?谁来说一说?生: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数的、算的。2+2+2+2+2+2=12。

  师:那么,观缆车上、小火车上、都有多少人、圆桌周围共有几把椅子。(生答)

  师:你不仅能认真观察,而且还算出了喜欢玩过山车的小朋友一共有12人,真是个有心的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你!请坐!

  师:大家的发现可真多!“游乐园”里不仅快乐多多,而且智慧也多多!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小精灵”去亲自感受一下吧!

  我们走出公园,再去学校看看同学们在作什么?(出示:课件3)

  师:老师知道你们也喜欢摆学具,一会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按学习小组摆出较难的图形,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们组必须要摆一样的图形,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摆,老师喊听就听。然后小组内按老师提出的问题议一议,最后由组长汇报。(出示课件4)1、摆一个图形需要几根小棒?2、你们组摆了几个?3、一共用了几根小棒?4、怎样列式?

  二、下面请同学们开始摆吧!(老师画梅花)

  三、学生汇报。

  1、下面那组的小组长第一个告诉我们?

  2、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算式。

  3、谁能把老师画的梅花,列式计算出来一共有几朵呢?

  四、实践操作,引导探究。

  1、师:大家开动脑筋不仅摆出了自己喜欢的图形,而且还计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真了不起!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黑板上这些算式!2.引导探究。

  师:仔细观察,默默地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师:对加数都相同,

  师:谁能吧老师画的梅花,一共有几朵,列式计算出来?

  板书:3+3+3+3+3+3=18

  那么,这个算式的相同加数是几?有几3,和是多少?

  板书:3618

  师:也就是说6个3相加的和是18.

  板书:6个3

  3、请同桌的再说说其余这些算式,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相同加数,和是多少?

  (学生汇报)

  师:看来用“几个几”说真简单!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的这道算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那么算式会有很多3相加,算式就会很长,用什么方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更简单些?

  生:用乘法。

  师:对,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黑板上的算式,用乘法表示就是3×6=18

  或6×3=18因为有6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就在3和6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3就是加法算式中相同加数,6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先写3,再写6。

  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乘法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中间这个运算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读作:乘。写作X(跟读一遍)

  4、师:因为乘法是加法得来的,所以乘法就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就成了乘号,写的时候,先写左斜,再写右斜。请同学们跟老师写一遍。师:这个乘号人们一直使用它。这两个算式你会读吗?谁愿意试一试?

  3×6=18读作:3乘6等于18

  6×3=18读作:6乘3等于18

  师:读的时候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读。

  谁再来读?同桌互相读一读!

  5、乘法也有各部分的名称,乘号前后的数都叫做因数,得的数叫做积。

  6、(出示课件6)下面老师再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一位同学有两只眼睛,5位同学呢?怎样列式?10位同学呢?60位同学呢?60个2相加,我们可以用乘法表示,更多个2相加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乘法表示。所以许多的相同加数连加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请同学们读一遍。

  7、我们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五、练习:

  1、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请你把黑板上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我们再来看大屏幕。(课件7、秋千)

  3、接下来,男女生进行一个小比赛,请看屏幕:(课件8、齿轮、剪刀)

  4、下面的题目,同学们也会顺利完成的。(课件9、熊猫)

  5、同学们再看小猪储蓄罐,你怎样列式。(课件10)

  6、我们再来练一道(课件11、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7、课件12.下面的算式能不能写成乘法的形式?为什么?

  六、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这节课大家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在生活应用非常广泛,同学们可以说说你具体学习了什么?

  七、板书:

  乘法乘法的初步认识

  加法:3+3+3+3+3+3=

  乘法:3×6=18读作:3乘6等于18

  或6×3= 18读作:6乘3等于18

  附教学反思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我在备课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我在教学中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把教材的主题图用课件呈现出来。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经验,去自主开展活动。

  为了突破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的难点,新课伊始,我就创设情境,开展摆小棒游戏,教师提出思考题,并让计算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从而列出许多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通过观察这些加法算式,并让学生想像,接着让学生在交流感受中去初步认识乘法。第二个环节教学乘法,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的主源作用、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作用。做到了理论和实践、教与学、面向全体学生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在这里唯一不足的是,我觉得自己和学生解释的时候不够清楚,不够明白。导致个别学生还是找不出相同加数。而在练习中我体现了层次,做到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练习结果的处理上,做到了及时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清区别,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联系,在评价中受到激励。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的活动中列出了同数连加算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想像:“如果老师继续画梅花,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么样呢?”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真会非常麻烦。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想法,这时教师注意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奇思妙想”,创造出一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人类创造和发现“乘法”原始过程的认识状态,探索出了不同的合并加数的简便方法。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乘法”,从中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乘法的含义。这样设计,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鼓励评价,如“小朋友和数学家的发现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到自信,感到自己能像科学家一样探索知识,由此获得了情感体验。

  当然和谐的课堂气氛需要老师去创建,我和学生是师生,是研究的伙伴,更是朋友。在课堂上我对学生很民主,师生之间的交流,生生之间的交流,都体现了这一点。当然,要上好一堂课,很不容易,还有许多不足,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其实我觉得教案是固定的,但教无定法,自己应该在教学之前将知识装在心里将学生装在心里,了解并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能够以一当十,事倍功半。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16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6~48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本课引入新课时采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并且配合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游乐场的情景引入,不但达到了数学生活化的目的,还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效果增强。

  大多数学生对乘法的认识是陌生的。同时也有个别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会背诵几句乘法口诀,但这部分学生对乘法的意义是不理解的。所以理解乘法的意义是这节课的重点。因此,应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观察、探究、思考,对乘法产生亲切感,逐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在练习上,通过拍手游戏、我会连、我会填、星级大比拼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还可以用乘法计算,并能正确写出乘法算式。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同学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6-19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04-15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04-15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15篇)04-15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9-21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04-18

乘法初步认识说课稿12-30

乘法的初步认识的说课稿02-25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