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
用2-6的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初步认识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为三个课时。这节课是第二个课时,是在上节学习了用乘法口诀求商之后,加深对乘法口诀求商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这部分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表内除法以及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这节课我根据新课标精神,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低年级的学生都喜欢情境式的课堂,上课初,我则创设情境图,春天是植树的.季节,同学们为了美化校园,正在植树呢这个事例设计情境,将学生自然的引入了新课的学习。同学们在根据故事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
2、问题来自于学生,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我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问题,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故事情境的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这样就变接受式学习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理解了乘除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怎样把乘法算式写成两道除法算式,掌握除法计算时用乘法口诀能很快求出商。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体现了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的编写意图。同时,有利于学生借助触发的关系理解求商的思路,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不足的是:上课时,自己没有很好的心理素质,慌乱、紧张,授课语言不连贯、不流畅,环节与环节之间过渡的语言,也没有衔接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另人满意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都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努根据故事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
2、问题来自于学生,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我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问题,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故事情境的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这样就变接受式学习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式学习。使学生理解了乘除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怎样把乘法算式写成两道除法算式,掌握除法计算时用乘法口诀能很快求出商。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体现了把计算教学置入生活情境的编写意图。同时,有利于学生借助触发的关系理解求商的思路,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都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的。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
6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后进行的教学的,学生对乘法口诀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本节课的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6的乘法口诀。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感受:
一、创设情境,进入良好的学习氛围。
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外国的小朋友凯蒂到中国跟小朋友学做手工艺品为情境,让学生从上课的第一秒钟起就被课堂所吸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二、创造机会,自主探索参与研究。
在教学本节课时学生已具备自己推导、编写口诀的能力,所以教师在设计新授中采用小组合作,先让他们自己探讨6的乘法口诀,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三、创新练习,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本节课的练习形式新颖,内容趣味性强,难度有层次。“勇夺红旗小队”、“看票上火车”的练习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有助于学生相互支持,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也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
四、赏识激励,促进终身学习能力。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十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赏识性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我也挺佩服你的!等。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为他们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乘法意义,掌握了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迁移完成新的学习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简单推理以及发现规律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记忆6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是记忆“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这两句口诀。
在教学本课时,采用复习的方式导入。在教学新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根据“每次坐6人”提出“2次,3次,4次,5次,6次分别能坐多少人?”接着借助以往的知识经验和学生一起列表解决问题。初步尝试列表的方法能解决类似的问题。进而借助表格列出乘法算式。在引导学生自主编口诀的过程中先引导再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写口诀,最后引导学生发现相邻口诀之间的关系和运用口诀独立计算乘法算式。
不足之处:
一、复习环节中,复习方式和内容有待进一步改进。
复习环节为了节省时间,我只设计了两个环节。一个是齐背5的乘法口诀,另一个是口算几道乘法算式。教学乘法口诀时,口诀的记忆应该是重中之重,复习的环节应该充分发掘各种方式来背口诀,不能为了节省时间而齐备口诀。齐备口诀应该是效率最低的一种方式,看起来“热闹”,实际则是“会的早已会,不会的仍然不会”。背口诀是必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男女互背,同桌互背,打乱顺序抽背,口诀接龙,上下句分开背诵,指名独背。方式多种多样,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背好口诀,以至于用好口诀。在进行口算乘法算式时,及时根据不熟练的孩子追问:“你是怎样算的?想的哪一句口诀?”以帮助计算不熟练的孩子更好地学会如何快速口算。
二、新授环节,问题提出的层次性、学生尝试的时效性、语言的精炼和准确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在新授一开始,让学生从理解图意后提问题,学生只是明白了“每次坐6人”,但是对于能提什么样的问题还是不太清楚。导致需要学生猜测老师需要的答案“2次能坐多少人?3次、4次、5次、6次呢?”在这个问题的提出之前可以先试着提一个问题“2次能坐多少人?”接着问孩子“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我想孩子将会更有方向,会很快地提出老师想要的那个预设。在与学生一起列出表格,利用表格编写乘法口诀时,依旧出现了这种引导和目标不明确的情况。我只是示范了一句口诀的编写,(1个6 1×6=6 一六得六)接着就让孩子照样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两句口诀编一编。在编写的过程中孩子的积极性很高,但是有的孩子存在一定困难,几个几相加的“相加”这两字都没有写出来。在交流学生写法的时候孩子更是“漠不关心”。由于是孩子“喜欢”的口诀,因此编的很无序,为了让孩子看一遍大家编全的口诀,我选择了三个小朋友的作业来展示。但是孩子们看的都很混乱,不明白什么口诀是编过的,弄得整个反馈的过程很“冷”很无效。我想,我是过分强调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而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我想,在学生编写口诀时,教师应该再指导编写一句口诀( 1个6 1×6=6 一六得六 2个6相加 2×6=12 二六十二 )接着让孩子将剩下的四句口诀都编写在本子上,我想这样孩子的编写应该更有序和有效,在反馈时孩子也能看的更明白。
说到语言的精炼和准确性,这一直是我的软肋。每次上课前总是会想好哪些话可以省略,哪些话可以精简,哪些提问方式会好些。可是,随着课堂生成的不一致,往往会导致自己“言不由衷”,说完以后连自己都后悔了,想一巴掌拍死自己,这是一个教师能说出来的话吗?想要让自己的语言精练和准确,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仅需要我们熟悉教材和教学内容更需要我们借鉴有经验教师的经验。
三、留给孩子背诵、记忆口诀的时间太短。
在编写完口诀后,我只是让孩子先齐读了一下口诀,再让孩子自己读、背口诀,接着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哪句口诀容易?哪句口诀比较难?”现在想来,这个问题应该放在学生读背之前,这样带着目的'去读背,孩子将更有效率。在发现了较难的口诀时该如何解决呢?进而让孩子发现“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记忆口诀。接着我就进入到了下一个环节:根据口决能计算几道乘法算式。也就是试一试的内容。在教学完这一环节后一节课时间久差不多了,和我的本意在课堂结尾再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口诀有悖。因此,只能再让孩子齐读(背)了一遍6 的乘法口诀。
上完整节课,反思整节课的教学过程,有了不少收获:注重将教师的引导与孩子的自主学习相结合。既不能过分削弱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能片面强调孩子的“自主性”。否则,教学将会变得很混乱、无序和低效。在学生进行活动时,务必明确活动任务,以确保活动的有效性。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尝试新知的形成过程。但同时也有一些困惑:让孩子背诵乘法口诀到底应该放在哪里?放在编写之后孩子缺少理解和运用的过程,觉得太机械;放在最后,就怕不够时间,导致缺失这个环节;想来想起,也许只有将背的过程渗透进练习的每一个环节才是最佳吧。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4
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简要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和初步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学习除法计算的开始,也是进一步学习表内除法以及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教学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需要,也是不断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连加、连减和乘法做基础,有了对除法的认识做铺垫和平均分物体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时应着重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求商的方法。
三、教学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本课时主要体现以下教学理念:知识来源于生活,在生活经验基础上学习知识,并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利用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生成新知。
四、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从多种方法中择优的能力。
3、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口诀求商。
难点: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主动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六、教法和学法
1、正确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体现温故知新的教学思想。
2、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适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教师在演示、看图列式的`基础上,及时抽象方法,再比较对照,从中进一步强化所学的新知识。
3、创设思维的环境,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有序的思维,注意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连贯地表述思维过程。
七、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旧知
复习乘法口诀和平均分的方法
2、例题教学 例题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在前一个单元认识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前提下,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接着要求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自主探索12除以3的得数,并进行交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在汇报过程中有同学用小棒去摆,利用除法的意义去分一分,也有同学想乘法的意义,即几个3是12,由此引出乘法和除法的紧密联系,说明“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并教会学生如何联系算式具体介绍应该用哪句口诀和怎样去想,使学生初步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
难点突破:教材上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而是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情境,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究结果,促使学生逐步形成通过主动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然后通过交流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说明“可以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并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思考方法。 这里通过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得到12÷3=4再通过同桌交流,得出利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最终得到共识:即采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办法最简便。
4、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我设计闯关游戏,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复习已学的知识。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5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由于这是学生首次接触除法计算,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求商的方法,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动的故事比枯燥的数学题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新课伊始,我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并把它编成了一个小故事:今天猴妈妈从树上摘了12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兴高采烈地回到家,3只猴宝宝都特别想吃,大家你争我抢,谁都不肯让,猴妈妈见到这一情况,左右为难。你们能帮猴妈妈分分这些桃子吗?学生听到故事时,都特别兴奋,精神都高度集中了起来。
2.探索“求商”方法:学生听到问题后,好奇心促使他们很快地进行思考,有的学生在练习本上画桃子来分,有的'学生用小棒在桌面上分,还有的学生试图用连减的方法计算出来。在得到结果之后,很多学生都迫不及待地将手举起来,想要将自己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在学生相互交流之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猴妈妈分桃子的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以及为什么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原因,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探索出“求商方法”。
3.多样化习题训练:低年级的学生需要有不断地新奇的事物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设计习题时,我设计了多种不同形式的题目,如:“计算速度大比拼”,“谁答对了就把礼物送给谁”,“争做送信小行家”……学生看到这些有竞争性的`习题,个个都兴趣高涨,积极的举手回答,唯恐自己落在他人的后面。
通过今天这节课,学生既学会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而我也从中学到了,数学教学一定要多花费心思,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使数学课堂不再枯燥,充满活力。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6
这节课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还存在以下几点应该进一步改进之处:
1、引课的.活动,能够把学生学过的2、3、4、5的乘法口诀进行有效复习,但如果把“一一得一”这句口诀加上并加以应用就更完整了。
2、学生合作学习研究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在操作中做数学的理念,但应考虑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的特点,把合作学习的要求分几步进行,根据学生情况适时调整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内容。
3、在记口诀一环节中,有太多的死记硬背,应让学生理解的记忆,应多发挥学生的个性,避免领学生齐读口诀,死记口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口诀这样更能体现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7
一、创造机会,自主探索参与研究
1、在教学本节课时学生已具备自己推导、编写口诀的能力,所以教学中,先让他们探讨(能独立解决自己思考,能力较差同桌合作)6的乘法口诀,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2、改变传统教学中集体读、背的方式,以通过检查计算机中小女孩编的.口诀加深了对口诀的记忆。让学生可以在广阔的空间和充裕的时间中,以学习主人的姿态发展自我。同时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创新练习,培养合作竞争意识
本节课的练习形式新颖,内容趣味性强,难度有层次。“勇夺红旗小队”、“看票上火车”的练习设计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有助于学生相互支持,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也把整节课推向了高潮。
三、赏识激励,促进终身学习能力
在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赏识性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我也挺佩服你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增强自信心,体验成功,为他们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8
在这次树人杯课赛中,我授课的主要内容是: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并在合作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备课时,注意在深刻体会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运用了教材所呈现的数学资源,另一方面又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理念,对教材资源做了适当的补充与调整(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的现状和求助热线活动)。这样既体现了新课的教学理念(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先通过大量的口算巩固乘法口诀,为新内容打下基础,并从而大力表扬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其次通过学校借阅图书这一事实,让学生想:借了一本 63页的书,借阅期是7天,如果她按时还书的话,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呢?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解决方法,然后再根据学生研究探索的情况共同小结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求出商,而求商的根本就是用口诀求商。这样教学避免了教师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情况。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总结求商的方法。这样设计使学生真正成为了数学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出学生的思考、个性和创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使其感受成功的愉悦。
第三个教学环节重点巩固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把学生带入了求助热线的空间,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把问题解决了。
第四个教学环节感受乐园,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快乐园)、对自己充满信心(自信成长园)、积累丰富的知识掌握好的方法(丰收园)。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从而使学习简单化。因为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创造一种方法要比学会一种方法具有更高的价值。另外,这节课采用了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习热情高涨。学生的思维打开了,争相展示自己的想法,但是占用了很多课堂时间。
不足之处:
1、自己备课不充分,材料准备上不齐全。
2、数学语言过多,不严谨,成人性的语言多;
3、课堂教学容量自身安排较好,但实施不到位,其原因是自己的教学水平问题?(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4、课堂教学密度小、容量小;习题类型单一,各环节速度慢。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的、获得成功体验的、主动发展的和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定会常反思,多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9
一堂课教学下来,自我感觉还不错。教学目标落实到位,课堂密度大,学生学习主动,思维活跃,学习扎实有效。
《6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进行的,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因此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观察图画,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并加以记忆。根据教材的主题图,我逐一出示小鱼(1条小鱼由6个全等三角形组成,一共出示6条)。学生观察图画,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填表。
②、根据表格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③、根据乘法算式归纳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4)根据口诀找规律。
设计多层的练习,为让学生熟练地掌握6的乘法口诀,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对口令,小袋鼠跳远,小组游戏等练习,将几种记忆方法进行归纳与表演,以求更好的掌握,同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总之,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真正地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发展,使课堂焕发生命力,才能让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才能有效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0
二年级上册利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情境图是地里种了4棵玉米,每棵玉米上结了3个玉米,小熊掰走了一个,小天使提出问题“还剩几个?”三只青蛙分别想出了三种算法(1)3+3+3+3+3+2=11(2)3×3+2=11(3)4×3-1=11这样的编排打破了以往呆板、机械、每个问题都有现成结论的思维模式,注重了算法多样化,保护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同时启发教师不要急于对学生的多种计算方法过早的选优.教师正是借助教材这一知识的载体和依据,对类似这样的内容作了恰当的处理.如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图意后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要求还剩几个玉米棒,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一问题?”“说说你的想法”,结果学生的奇思妙想令老师始料不及.(下面是学生的算法和想法)“3+3+3+3+3+2=11,我是把4棵玉米上的玉米个数全加起来.”“3×3+=11,我先把左边3棵算出来,再加上右边1棵上的2个.”“2×4+3=11我是把每棵玉米都看成有2个玉米,再加上多出来的'3个.”“3×2+5=11我先把左边2棵算出来,再加上右边2棵的5个.”更令老师没想到的是有的学生做出了这样的回答“1×4+7=11我想一棵玉米只能结一个,就用1×4,多结的7个可能很小就加7.”……教材算法多样化的突出,使我们又一次体验了新教材实验带来的课堂变化,不仅使学生体验了向他人学习,不断修正自己观点、不断完善自我、实现把数学知识自己发现或再创造的重要意义,也使教师又一次领悟了要尊重每个孩子思维的个性、支持、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孩子创新意识的重要意义.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1
“乘法口诀”是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许多教师认为,口诀只是单纯为了计算而存在。于是,“熟记口诀”和“用口诀计算题目”成为了他们建构课堂的两个核心视点。这样,数学口诀服务于数学计算的“工具性”虽然能充分显现,但数学口诀本身所具有的“知识体价值”能体现出来吗?近日,本人经过精心构建口诀教学氛围,执教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三册]《6的乘法口诀》一课,突破了“乘法口诀”的传统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
片断一
激趣导入,孕育口诀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2至5的乘法口诀,猜一猜,今天我们将学习几的乘法口诀?
生:6的乘法口诀。
师:(出示课题《6的乘法口诀》),说出学习目标。
师:老师曾带大家到田野、草地等地方学到了乘法口诀,大家想到更加神奇的地方学习数学吗?
生:想!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看一看,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哪里学习数学?
生:这是海洋。(原来海洋也有数学!部分学生窃窃私语。)
师:(出示课件:一条鱼游来。)看!海洋里的哪位朋友跟我们一起学习了?你从它的身上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把你的发现跟小组的同学说说。(四人小组交流)
生1:我发现有一条鱼,它由6个三角形组成,其中3个三角形是橙色的,3个三角形是黄色的。
师:你的眼睛真明亮。
生2:我发现一条鱼由6个三角形组成。
生3:我发现一条鱼由6个三角形组成,表示一个6就是6。
师:你不但会发现,而且善于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看,现在又把它的另一位朋友吸引来了(出示课件)。你又从它们的身上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请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同桌。(同桌二人交流)
生1:我发现现在有2条鱼,它是由12个三角形组成的,表示2个6就是12。
师:你说的真好!
生2:我觉得我会比生1说得更好,我发现有2条鱼,一共是由12个三角形组成,表示2个6相加就是12!
师:你真有信心,老师最喜欢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同学!
师:大家的`大胆发现又吸引了另一位朋友。(出示课件)谁能大胆地说说你的发现?(学生独立思考)
生3:我发现了3条鱼,一共由18个三角形组成,表示3个6相加就是18。
师:(继续出示4、5、6条鱼)。
生4:我发现有4条鱼,一共由24个三角形组成,表示4个6相加就是24。
生5:(略)……
片断二
小组合作交流,创编口诀
师:同学们通过了仔细观察发现了海洋里藏着那么多的数学秘密可真了不起,现在,你们能根据所发现的数学信息说出乘法算式并且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吗?
生:能!(很有信心地回答。)
师:你会编哪一句就说那一句,说给小组的同学听,看谁说得准,说得多。(四人小组交流)
生1:我会说2个6相加是12,乘法算式是2×6=12,6×2=12,我编的口诀是二六十二。
生2:我会说1个6就是6,乘法算式是1×6=6,6×1=6,我编的口诀是一六得六。
生3:我会说4个6相加是24,乘法算式是4×6=24,6×4=24,我编的口诀是四六二十四。
生4:我会说5个6相加是30,乘法算式是5×6=30,6×5=30,我编的口诀是五六三十。
生5:(略)……
师根据学生的口答进行板书。(略)
片断三
解读品味,感悟口诀
师:大家能自己动脑筋编口诀,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自豪地读一读这些口诀,边读边思考,这些口诀有什么特点?
生1:我发现一共有6句口诀。
生2:我发现上面一句口诀比下面一句口诀的得数少6。
生3:我发现一六得六这句口诀有个“得”字。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
生3:因为它的得数没满十,为了读得顺口,所以有个“得”字。
师:你真聪明!
生4:我发现口诀第一个字是按一、二、三、四、五、六的顺序排列的,第二个数字都是六。
生5:我发现六六三十六这句口诀只有一个算式。
师:为什么?
生5:因为6×6算式里,两个因数交换了位置还是6×6,所以这句口诀只有一个算式。
生6:二六十二这句口诀最容易记。
师:为什么?
生6:二六十二这句口诀的得数刚好是我们组的人数。
师:你能用小组的人数来记忆口诀,这是你的“发明”,老师很欣赏你。
……
片断四
多维应用,深化口诀
师:电脑出示一根火柴棒,问:这是什么?
生(齐说):火柴棒。
师:猜猜它能摆出一个什么图形?用了几根火柴棒?(师电脑演示)
生1:是六边形,它用了6根火柴棒。
师:(出示题目)摆一个六边形用了几根火柴棒?摆2个、4个、6个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答略。
师:原来小小火柴棒里也藏着数学,你们还发现日常生活中哪些事物的计算也可以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
生2:我发现天花板上有6颗钉,表示一个6就是6,算式是1×6=6,口诀是一六得六。
生3:我发现黑板的小红花每朵有6个花瓣,有6朵,表示6个6,算式是6×6=36,口诀是六六三十六。
生4:我发现了每两台风扇就
有6片转页,如果是4台风扇就是有2个6,列式是6×2=12,口诀是二六十二。
师:你的发现太不同于其他人,你真会观察。
生5……
(接着是6个口算乘法的练习。略)
师:同学们既能发现身边的数学,口算又准确,可真了不起,你知道我们学校一共有多少个班吗?解决下面的问题就有答案了。(师出示题目)
街口小学每个年级有6个班,有6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
生6:6×6=36。
……
(接着是四人小组玩游戏及小结。略)
课后反思:
围绕着“精心构建口诀教学新格局”这一研究方向,本节课我在以下两方面得到了突破:
一、凸显探究意味
首先是设疑引探 ——“准”。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可见引导者的重要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同样要当好“舵手”,准确把握探究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在探究中少走弯路。教师在片断一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规律时先出示一条鱼,并问“你从小鱼的身上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科学地有则重地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是从小鱼身上去发现,而不是海洋图中的其它地方,正是教师引探准,把握好探究的方向,学生在探究时才能明确地把握好探究的目的,所以学生交流后的发言很准确,不会出现某些偏离。可见,准确的引探,不仅可以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而且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取成功的乐趣,并从中获得清晰的数学知识。
其次是合作探究 ——“放”。在片断一、二中,教师都让学生进行了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和同桌二人交流,如出示第一条鱼时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目的是让学生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互相帮助,提高小组各人的口语表达能力。出示第二条鱼时让他们同桌交流,是建立在第一次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的,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同学的爱心,让课堂更加活跃。片断二在创编口诀中也采用了四人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采取的,既可发挥优生的创造力,又可以让接受能力较低的学生受到感染,实现了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上述的每次交流,教师都能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去表达,把听数学变成了“找数学”。
再次是自主探究 ——“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学习中,自主探索无疑满足了儿童的这种需要,为培养儿童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提供了赖以植根的土壤。在片断一从出示第三条鱼开始,教师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自己的发现,把学数学变成了“找数学”,增强自主意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正是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才会有片断三中感悟口诀特点时学生的回答一个比一个精彩,教师此时并不是停留在学生的表面回答上,还不断地问“为什么”,让学生的答数学走向“问数学”,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地问,不仅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答能力大有帮助。
二、喷射生活色彩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生活性。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重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到:身边有数学,数学无处不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正符合这一点,虽然许多学生没有真正看过海洋,但他们常从动画片、或各种电视节目中见过海洋,在头脑中已形成了表象,因此当我出示课件时,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是到海洋里学习数学,于是我就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同桌二人交流等方式去发现水中的数学信息,学生均能各抒己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其次是练习设计的生活化。新课程标准强调: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中,因此,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个案例从主题图——学生熟悉的海洋图的具体情境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海洋里原来包含有数学问题,有利于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又在学生掌握乘法口诀之后,寻找生活中的事物哪些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让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无所不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案例的“火柴棒的计算、生活数学、计算学校一共有多少个班?”等应用口诀环节,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既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美,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
不足之处:
1、在解读品味,感悟口诀中,学生发现了口诀的特点后,最好能花一点时间让学生根据口诀的特点去熟记口诀。
2、多维应用,深化口诀中,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时,把生4的回答再深化,与3×4对比,区别6×2与3×4的意义更好。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2
这节课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把握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上,我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因地制宜,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素材。因我班没有多媒体,我只能用画图的方法;我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本课中画苹果的场景,把学生带入了生活画面中,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缩短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教学中,我没有直接出示各句口诀,而是让学生根据苹果图提问,想图填表得出6的乘法算式,再采用小组合作,让他们自己探讨并编制6的乘法口诀,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得出乘法口诀后让学生找一找这些口诀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练习的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层次性。本节课中先设计了小组竞争、集体背、师生对口令等的游戏,主要是对6的乘法口诀进行巩固,又设计了“根据口诀说算式”“根据算式说相应的口诀”的练习,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口诀的.熟练程度,又增添了单纯计算教学的趣味性,最后还设计了摘苹果,小猫钓鱼等有梯度的练习,整个练习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低段学生的思维特征,难度适宜,又有一定延伸,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中我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一是在根据图中信息填表时,学生虽然能够完成表格的填写,但是对其中的含义并不一定理解深刻,如6×2+6×3=6×(),学生不会填,在交流表格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深入到位,对后面创编口诀的过程有一定的影响。二是教学技能上,我对学生情绪的调动还不够,课堂气氛还不够热烈,对学生的评价语还不够丰富。同时本节课的教学中,儿童化的语言运用不够,还要注意用语言描述情境。
这节课内容的呈现是在学生学“2—5的乘法口诀”以后。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熟练口算表内乘法,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能力。因此,本课的重点应该是让学生理解6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把握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上,我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因地制宜,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素材。因我班没有多媒体,我只能用画图的方法;我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本课中画苹果的场景,把学生带入了生活画面中,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缩短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教学中,我没有直接出示各句口诀,而是让学生根据苹果图提问,想图填表得出6的乘法算式,再采用小组合作,让他们自己探讨并编制6的乘法口诀,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得出乘法口诀后让学生找一找这些口诀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三.练习的设计具有趣味性和层次性。本节课中先设计了小组竞争、集体背、师生对口令等的游戏,主要是对6的乘法口诀进行巩固,又设计了“根据口诀说算式”“根据算式说相应的口诀”的练习,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口诀的熟练程度,又增添了单纯计算教学的趣味性,最后还设计了摘苹果,小猫钓鱼等有梯度的练习,整个练习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低段学生的思维特征,难度适宜,又有一定延伸,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中我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一是在根据图中信息填表时,学生虽然能够完成表格的填写,但是对其中的含义并不一定理解深刻,如6×2+6×3=6×(),学生不会填,在交流表格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深入到位,对后面创编口诀的过程有一定的影响。二是教学技能上,我对学生情绪的调动还不够,课堂气氛还不够热烈,对学生的评价语还不够丰富。同时本节课的教学中,儿童化的语言运用不够,还要注意用语言描述情境。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3
这一课对于学生学会除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教学时我根据新课标精神,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本班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强,所以我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将例1与例2融合在一堂课中。学生在前期学平均分和除法(一)(二)的基础上,例1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所以我将例1作为学生自学部分处理,初步尝试让二年级的学生自学,由于三个问题提的较好,学生顺利自学例1。不过我适时引导学生,由学生领悟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解决两个除法算式。本节课容量较大,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表现很好,接受新知的能力较强。由此我将对教学设计的各个流程做一个反思。
1、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如猴妈妈分桃。通过自学,学生能够自己掌握、自己理解由一句口诀解决两个除法算式。
2、问题来自于学生,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在处理例2时,对于书上提出的三个除法问题,我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罗列出来,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故事情境的.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这样就变接受式学习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3、精心设计活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练习中,我没有直接将课后练习题呆板、枯燥地罗列出来,而是将课后习题联系起来,设计成游戏。如帮小猴子送信,学生争先恐后来计算信封上的除法算式。小猪吹泡泡,解决在乘法口诀中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的口诀,这样让学生在快乐中完成了课后习题。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都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则。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4
《用2-6乘法口诀求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里面的知识。学好本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学会除法运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节课我根据新课标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引领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调整教材,充实课堂教学
本课利用了例2的教学情境图,利用课件展示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将例2的教学穿插在闯关游戏之中,分解了例题的长时间教学,也使整堂课思路更加清晰。
二、鼓励多种算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4÷4=可以栽几行?或者24÷6=每行栽几棵?4×6=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树?这里我放手让学生尝试,有独立思考,有同桌交流,多种算法的展示,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孩子们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通过学习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锋、积极的评价,让学生感受从多角度解决同一问题并学会从中择取最佳方法的数学思想。这一活动中,给不同的孩子创造了不同层次的学习,张弛有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学会了学习。
三、注意前后知识联系,培养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从始至终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铺垫。在教学例题和练习题中又再次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加深了学生用口决求
商思路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四、多种题型练习,拓展学生思维
本课安排了学生喜爱的闯关游戏,课前闯三关,(听算、填乘法口诀、口算除法),课后过六关(选做三道)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做,不仅将枯燥的练习趣味化,还能让学生在闯关、比赛的过程中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竞争和挑战的学习意识。
同时教师利用激励语言,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对学生的新发现给予评价和鼓励,长此以往,必将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虽然本节课的设想是好的,但在具体的操作中,由于突发事件老师不能好好的处理,以及教师自身教学基本功差,所以在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发现问题和教学不足后逐渐改正利于下一次的逐渐进步,下面我就说一下本节课存在的教学不足:
1.授课过程中,学生回答的问题没有能及时给予评价,对于回答得好的同学没有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没有及时给予引导,有时为了赶教学进步而草草带过,这在教学中会产生很大的弊病,需要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逐渐改正,还应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更好的处理办法。
2.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一节课几乎就是2—3名同学在积极的参与问题的学习,其他同学熟视无睹,无论是听讲习惯、学习积极性、参与课堂学习活动都表现的很差。而此时授课教师好像在想办法,但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不明白数学教材中的算理、数教,导致不会简单、清晰、直观、明了的把问题给学生讲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的学习和在实践中进行教学反思。
3.备课方面的不足,没有做到对学生课堂生成的预设。备课缺乏备学生。
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足。同时教师备课也缺乏备课堂突发教学事件的处理,教师缺乏教学机智。虽然想到中途课件不能及时的展示出来会影响到教学效果或者影响到教学进度,导致有些问题脱离课件和黑板板书不能讲清楚,但教师就是不能及时弥补教学,造成教学效果欠佳。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把备学生、备课堂突发事件等也要作为教学之重。
4.教师教学语言匮乏。在授课过程中对于知识点间的过渡语、衔接语比较生硬,有时还会因为学生不能准确表述问题和正确回答教师预期的问题而产生急躁情绪。数学的语言应是准确、精炼,表述清楚到位的,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要在语言方面多下功夫。
5.尽量抽出时间多听其他数学老师的课,吸取教学经验。在反思、实践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数学教学水平,使自己迅速成长起来!
总之,自己带数学学科教学时间不长,教学方法死板,知识匮乏,没有什么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在今后教学中还希望大家能给予指导和帮助。并能针对本节课存在的问题希望大家直言不讳的提出我的教学不足和教学失误,我会本着发展、提高、探讨、学习的态度接收,并会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摸索和改进,使自己能早日的成长和成熟。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5
在一个多星期的日子里,孩子们接触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这一内容。从孩子们的反应来看,学习的兴趣是很浓厚的。在经历了乘法初步认识的学习,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练习中,乘法的意义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已经随着孩子们对乘法的逐渐熟悉而突破了。在近几天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的巩固孩子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对孩子进行了一些了解。发现乘法口诀很多孩子都有一些了解,还有一些孩子已经能熟练背诵乘法口诀表。因此,在教学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一些改动。 教材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比如5的口诀只安排了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共5句。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在教学每一部分内容的时候,都教学了九句。比如5的口诀就从一五得五一直到五九四十五。但作业的内容还是基本只围绕着前5句口诀的内容进行。主要想让孩子能对口诀提前熟悉、记忆的时间更长一些。
在每一节口诀课的教学之后都会让孩子们制作口诀卡。每句乘法口诀由两部分组成,前两个数字是乘法算式的因数,习惯上把较小的因数写在前面,较大的因数写在后面。口诀的后半部分是积的部分。基于此,孩子们制作的口诀卡分为两种颜色,一种颜色用于制作口诀的因数部分,另一种颜色用于制作口诀的积的部分。便于孩子区别和使用。口诀卡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两方面来运用。
1、使用口诀的因数部分:孩子们在记忆口诀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孩子一口气从第一句背到第九句好象很熟练、完全没问题,但如果从中任意的'抽出其中的一句让孩子说得数,孩子往往要想好一会儿。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记忆口诀。就可使用口诀卡来帮忙。孩子把口诀卡的因数部分面朝下,随意的拿起一张,如果能很快说出积,说明这句口诀记忆得很熟,就放在一边;如果拿起的口诀卡,要想好一会儿才能说出积,则把它放在另一边。一直到把学过的口诀卡都说完,并按熟练程度分成两堆。这时已经很熟练的部分就不用再练习,着重练习还不熟悉的那部分。一直坚持这样的练习方法。可以有针对性的解决口诀记忆不熟的问题。
2、使用口诀的积的部分:方法同因数的使用基本相同。从结果来看因数的积的部分的使用不仅可以增进孩子对乘法口诀的记忆,而且可以对孩子今后学习用乘法口诀求商进行浅意识的渗透。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乘法的意义,在生活中要培养、或引导孩子观察生活中与乘法有关的现象。比如:我们每天摆的筷子,都是几个2。平时就可以让孩子边摆边说,今天有几个人吃饭,筷子的数量是几个2。还有每幢楼房有6层,有这样的几幢,就是几个6;每个单元可以住几家人,几个单元住的户数就是几个几;还比如说,一只小猫有4条腿,3只小猫的腿的只数就是3个4等等。生活中的乘法问题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引导孩子观察这些现象,不但有助于孩子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还可以通过观察这些生活现象培养孩子解决与乘法有关的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有一定积极的意义。从长远的观点来看,长期坚持培养孩子用思考的眼光来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对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相信会有很大的作用。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0-22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2-20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4-12
2~6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反思02-23
6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5篇03-06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4-01
5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8-16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8-14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