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演讲稿_5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演讲稿 心理

管理员

摘要:

关于心理演讲稿四篇   演讲稿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可以使用演讲稿的机会越来越多,那么,怎么去写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演讲稿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心理演讲稿 篇1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关于心理演讲稿四篇

  演讲稿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格式要求。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可以使用演讲稿的机会越来越多,那么,怎么去写演讲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演讲稿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心理演讲稿 篇1

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保持心理健康,坦然面对高考》。昨昔逝去,今日离高考又进一步。高考是一把高悬于头上的利剑,令我们无法不紧张;它又是一块试金石,是现有条件下最公平的竞争途径,令我们无法不激动。而一千五百年前,诸葛先生就告诫后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因此,面对即将来临的高考,保持心理健康、心境平和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那么,一个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呢?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李树珍在其《中学生心理与教育》一书中,提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7项标准:

  1. 自觉努力学习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不以学习为负担,愿意并努力自觉学习;能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追求新的学习目标。

  学习是一件幸福的事。梁惠王曾问孟子,我实行仁政有什么好处呢?孟子回答,仁,难道还不够么?学习也是一样,不要怀着功利心去学习,也不要把学习当做重负。能够不担心茶米油盐,不忧虑工资涨落,即使世界末日,也有阿基米德的数学演算。就这样,只单纯的学习,难道还不够么?

  做人像是缝衣服,需要一针一线地缝补,而不是一针到头,或是草草几针,那样衣服很快就会支离破碎。人生也是如此,我们要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路,而不是妄想,渴望一举成功或走捷径之类得想法。每一颗纽扣都是一个小目标,一个个缝好了,才能将衣服扣起来。要相信,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就在自身的坚持之中,只要不放弃,不妥协,不苟且,总有一天,会看见最美丽的明天。

  2. 自知自我意识观念明确。

  自我意识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身心的知觉印象和评价。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对自己各个方面都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而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自知是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学会思考,深入的了解自己,剖析自己让心灵不断不得到洗礼,升华。不要一看见错题就归咎于粗心大意,一考试失利就肤浅的认为是发挥不好,客观条件不利。

  每日三省吾身,触摸到更真实的自己,以便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3. 自爱正视现实,悦纳自己。

  心理健康的学生,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现实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个人的理想、信念、目标、行动能够跟上时代的发展;能喜欢并悦纳自己。能够从实际出发,努力适应环境。

  人一生最大的宝藏是自己,最大的事业是如何经营自己。人生虽有终点,生命却是无涯;生活可以轻松,生命却要认真;目标可以一个一个的达到,实现自我却是永无止境。

  人首先应自爱,爱自己是爱一切的开始。爱自己才能爱别人,爱集体,爱生活。

  4. 自持情绪稳定、乐观。

  心理健康的学生情绪稳定、乐观,能做情绪情感的主人;心境始终活泼、开朗、稳定、豁达,充满朝气。

  写作文时,我们常提到阮籍和嵇康。有人说,阮籍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深度,嵇康则代表了一个时代的高度。同处于司马氏的残暴统治下,阮籍思考得更深,也更忧虑,穷途而哭是一种无奈的发泄。而嵇康,拥有更大的自信和精神力,时代越不自由,就越追求自由;生活太沉重,就活的更轻松。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率性打铁是一种心境超然。我们需要思考,但不是阮籍的悲观,不是穷格。我们需要嵇康的自信豁达,以此自持。

  5. 自尊善与人友好相处。

  心理健康的学生,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乐于与人交往,能与周围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菁菁校园,青葱岁月,分担痛苦,分享欢乐,不论流泪还是微笑,让我们并肩走过。

  6. 自强有理想,有生活目标。

  心理健康的学生坚信自己的存在会对社会、对人民有价值,有意义。因此,能确立远大理想,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7. 自制遵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

  心理健康的学生,有道德和法制观念,能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不断规范化、社会化。

  同学们,自觉,让我们不断进取;自知,让我们明确自身价值;自爱,让我们正视自己;自持,让我们乐观向上;自尊,让我们和谐相处;自强,让我们拥有远大目标;自制,让我们学会遵守。我们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相互拥抱才能展翅飞翔。

  有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会长大?让我们的心灵多一份宽容,多一种感动,多一点坚强,让我们对生命充满信心和敬意,让我们越过彷徨,抛掉苦恼,释放悲伤,正视失败;让心坚若磐石,矢志不渝;让心韧若缆绳,百折不挠;让心纯若水晶,涤去污秽;让心烈如火焰,点燃生命!

心理演讲稿 篇2

老师们、同学们:

  上午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关注心理健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但如果我问大家,什么是健康,多数人一定会觉得,身体没病就是健康。的确,长期以来,人们的健康观念就局限在身体方面。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没有身体疾病的症状和表现,还包括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就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积极的情绪、顽强的意志、清晰的认知、健康的人格共同构成我们迎接未来社会必须具备的优良心理品质。”古代名医华佗说过,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意思是说,一个好的医生,一定是先调整人的心态,然后才去治疗他身体上的病。由此可见,一个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活的节奏一天天加快。对同学们而言,学习负担也在变重。在我们同学中间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有的同学不能正确对待学习,上课不能够专心听讲,不能按时完成,对学习缺乏自信;有的学生会无缘无故地闷闷不乐,感到孤独寂寞;有的同学意志消沉,悲观失望;有的同学自卑,心理脆弱,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承受不起挫折或失败等等。所有这些都与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密切相关。心理是否健康,小而言之,影响着一场考试的得失,影响着一场比赛的胜负;大而言之,影响着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影响着班级、学校的和谐,社会的安定。

  一个良好的心理是需要培养的,我希望同学们能首先从以下几个基础方面做起:

  一 要对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经常听到同学们说,心理不健康就是神经病,去咨询室的人就是有病,是去看病的。但其实,世界心理卫生组织对人的心理做了这样一个划分,人的心理分为心理正常和心理不正常,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你们所说的神经病、精神病,往往都是属于心理不正常的范围,是需要药物辅助治疗的心理疾病,而我们的日常心理咨询只是让同学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积极地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去过心理咨询室的同学一定知道,那里更像是一个温暖的家,是一个让你们休息、调整、充电、加油的地方。现在很多学校都还没有这样的条件,但我们有,为什么我们不去好好珍惜和利用它呢?

  在西方国家,人们去求助心理咨询,就像治疗感冒那样普遍,是一种文明的表现。生活中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不论其问题大小与严重程度。我们的阳光的心灵偶尔也会“感冒”,同学们正处于人生最美好的时候,你们活泼、开朗、富有激情和朝气,然而这充满朝气的季节,也会时常飘落着苦涩的花瓣雨。身体感冒了,体魄好的人可以自我治愈,身体素质稍差一些的人则需要求助于医生,心灵的“感冒”也一样,同学们要善于自我调节,自我疏导。但是,当我们无法独自面对时,我们也要学会求助于老师、同学、家长等。

  二 要更好地认识自己。

  在所有能给你温暖和帮助的人当中,一定不要忘记最重要的那个就是你自己。了解自己,正视自己,悦纳自己,无论高矮胖瘦,镜子里那个端正的人就是最好的你。所以我们的男同学,干净清爽的短发就很好;我们的女同学,简单的校服就很美,自然的面容就很美,年轻的你们不需要太多的修饰!除了外表,我们也要正视自己的`心理状态,我们经常听到同学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命途多舛,但是,一帆风顺对谁来说都只能是个美好的梦,人生路上的风雨和坎坷是谁也避免不了的,有空去悲叹人生,不妨坚定自己的信念,向着自己的目标奋斗,阳光总在风雨后,只要努力,总能看见彩虹。

  三 要提高道德修养。

  孔子说,仁者寿,知道仁义并且施行仁义的人会长寿,说明一个高尚的道德品质与健康有着很大的关系。古人还说,有德则乐,乐则能久,也说明有高尚的道德就能有快乐的心态,有快乐的心态才能长寿。所以一些小事能够做到的就不去计较利益,或许你做的很多事情受益的都是别人,但是由此形成的品德是自己的。学会把心放宽,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笔财富。

  我们常说,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深处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禁闭心灵的结果。同学们,当你有满溢的幸福需要分享时,当你有满腔的心事需要倾诉时,请别忘了,每周二、周三中午,设在图书馆四楼的“心理小屋”的大门在向你敞开着!在那里,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心理辅导室的老师将耐心倾听同学们的心里话,并坚持保密的原则,帮助你战胜心理困扰,以更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

  同学们,幸福离我们并不遥远,心灵的“感冒”更不可怕。让我们携起手来关注心理健康,用真诚和热情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共同去开拓健康的绿洲,促进我们的精神健康。

  最后祝我们全校师生身心健康,微笑面对每一天,天天都有好心情。

心理演讲稿 篇3

  一直以来,人们健康的观念局限在“生理疾病”方面。其实,健康的人既应是“生理健康”的人,又应是心理健康的人。

  积极的情绪,顽强的意志,清晰的认知,健康的人格共同构成我们迎接未来社会必须具备的优良心理素质。人们常常把心理疾病同思想问题混为一谈,许多心理疾病被当成是思想认识问题去解决,结果必然是适得其反。

  那么什么是心理呢心理,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是人,便有心理,便会产生心理疾病,而中国人却往往不愿承认自己有“心理疾病”,因为观念中,我们常把“心理疾病”同“人品”等同起来,发现有人产生了“心理疾病”,便会骂人家是“神经病”。

  错之,错之;缪之千里。而在美国,一个成功者身边总有两个人,一个是律师,一个是心理学家。可见美国人是很重视心理问题的。

  我国现在也非常重视心理问题了。特别是非常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20xx年国家教育部就下达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系列文件。我们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早在20xx年就建成开放了……本期学校把心理咨询室又迁到了办公楼一楼靠南,两头的第一间房子,这说明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度重视的。

  心理疾病既然称之为疾病,便具有生理疾病的一般特点,即普遍性,传染性,可治愈性和复发性。

  1、普遍性:《中国青年报》曾搞了一份关于心理健康的调查:承认最近自己心理状况不佳的比例相当高,如焦虑,头痛,失眠,对人敌视,猜疑,嫉妒,自卑,烦躁,悲观等。我们所面对的现代社会是高速度,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它充满了竞争与挑战。在社会压力日益增大,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的心理疾病也必然会愈益严重。

  2、传染性:我曾在“特长班“跟学习优秀的同学开会时问到:现在学习较忙,较累,作业量也大,考试又多,你们烦吗他们说不烦呀,我们都在“比着干“呢!而在普通班中则不然,叫苦的,说难的,比较多,一个一个的都“烦“着呵!对比之下说明情绪,心理是有传染性的,良好的心理会极大的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反之不良的心理会极大的降低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特别引人注目的,而一生和孩子们在一起的老师,由于长期受孩子们活泼向上的心理影响,许多人虽已到中年,老年,但仍童心未泯,充满朝气。

  3、可治愈性:心理疾病按程度可分三个层次:最轻的是心理障碍,心理脆弱;严重的便发展为精神神经症,如强迫症,恐怖症,忧郁症,神经衰弱等;再严重就是精神失常。

  既然心理疾病也是一种病,当然就是可以治愈的。心理健康是一种能力,当然同其他能力一样是可以在理论的指导下培养的。这种病的高发病率年龄段有一特点,即棱形分布,孩子(幼童阶段),由于没有什么大的挫折,压力,可以说没有多少心理疾病。青少年学生中,据资料有40%——50%的人有心理问题。

  记得有一部外国电视剧《英俊少年》中有一首歌是这样的:“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小小少年,很少烦恼,但愿永远这样好。随着年龄由小变大,他的烦恼增加了。“这是由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年龄小,社会阅历浅,常不能很好地进行心理调整,以至于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这阶段,同学们的周记中,言谈里反映学习压力过大,与父母的矛盾,同学相处的烦恼等的话题是特别多的。

  到了大学,虽有了文化知识,但仍然缺少社会阅历,心理问题变的更加严峻,有一句说得好:“精神世界越丰富,在现实生活中就越悲痛;精神世界越高尚,在现实生活中反而变得愈加不幸!”

  到了老龄,由于阅历丰富,见多识广,一般的人生挫折是很难击倒他们的,他们可以很好的进行心理调整。

  所以人们常说:儿童美在天真,青年美在朝气,老年美在洒脱。

  尽管多数有心理疾病的人可以随年龄的增长和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不治自愈,但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育仍是势在必行的。

  4、复发性:潮起潮落,冬去春来,花开花谢,日月穿行,生生万物都在循环往复的变化中。人的情绪也不例外,波澜起伏,时好时坏。只要人与外界接触,便总会有种种不顺,心理上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某一个心理疾病治愈了,一但有了适合的条件,便又会复发。

  那么当代中学生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呢

  ①、闭锁和不信任心理

  由于现在一些中小学生家长总认为他们的孩子比较幼稚,较少肯定他们的见解,还有些不大和谐的家庭,使孩子得不到家庭必要的温暖和关怀,也有的是家庭对于子女漠不关心,从小对孩子缺少耐心和爱抚,生活上飘忽不定,使孩子对家庭失去依恋,产生不信任感;加之学生负担较重,缺少交流机会,使同学间相互了解不够多,不够深,而实行自我封闭,甚至以有色眼镜看待人和社会以及周围事物。

  ②、压抑和畏惧心理

  由于有些家长教育要求严而不当,动辄批评,打骂,惩罚;有些因学校教育方法的问题,(教师不讲究方式方法,个别的甚至讽刺,挖苦,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这样使部分较差的学生产生了自卑感,产生了心理压抑和心理畏惧。他们性情抑郁,喜欢独处,上课干坐,下课一声不吭,甚至连上学也是因害怕教师和家长不得已而为之。

  ③、情绪时涨时落

  中学生较重感情,充满热情和激情,容易感情冲动,而感情又极易波动,激动时兴高采烈,气馁时垂头丧气。这种“急风怒涛”式的两极状态,是一种失调的缺乏自控力的情绪表现。

  ④、放纵心理

  由于家长有较高的地位,较多的钱财,较大的社交能力,认为学历,职业都无所谓,对孩子的今后总有办法安排,这就容易使他们滋长“放纵心理”。

  ⑤、依赖心理和意志脆弱

  由于社会生活的日益提高,独生子女的增多,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关怀备至,成了孩子各方面的保姆,缺乏自立能力以及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

  ⑥、自我中心倾向

  由于独生子女增多,出现了一部分只知“受爱“而不知“授爱“的学生,他们只求别人关心自己,而当别人有困难时,却表现出冷漠。一切事情为自己考虑,以“我“为中心,心地自私。

  这些心理问题是我们健康成长道路上的严重阻碍。我们怎样搬掉这些“绊脚石“呢请去心理咨询吧,那里可以为们解忧排难,王恬老师与你共同创造快乐。同学们也可以上我邮箱发信给我或写信给我,我会替你保密并及时给你回信。同时希望同学们都把“心理咨询室“也就是“快乐创造室“当我们的快乐之家,多提建议。例:讲座,小报…

  同学们,“大浪淘沙“是社会演进和人生长河永恒不变的规律,“不相信眼泪“已成为许多人追求的励志口号。同学们要努力培养积极的情绪,顽强的意志,清晰的认知,健康的人格,这些都是一个人迎接未来社会必备的优良心理素质。具备了这些积极健康的心态,才能更好的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最后,祝愿同学们能保持健康的心理,走向成功的人生。

心理演讲稿 篇4

  我们的历史是斗争的。过去,几乎所有的演说都基于眼下的问题或困境--它是我们的不满与恐惧,但总是把我们的过去的心灵中的荣耀“感”进行联系与挑衅,却又同时允许了“一种”未来的命运与梦境的无意识激情。

  如果认为一篇演讲稿必须抓住民众的心情才能影响力,那我只是在利用您们的激情:一种充满自我安慰的激情;这无异于一位统治者利用我们当中“小部分”的怨恨与贪婪来统治着民众,统治着社会。对于自由,民主的诉求与宣言也是基于这种方式,这是大家所熟悉的历史“事件”。只要是为了扩张领土,不论是战略性或文化消费,都是因为民主,自由的“体制”在某种人(包括媒体或所谓的大众文化中的大众色彩)的煽动下达到的历史教训。在这种体制中,我们要的是权威,但由于每个人不能得到,于是为统治者或政客创造了“时间的机会”:只要是人民甚至是人类的心理需要。

  于是我们并不是因为珍惜生命而发挥自由民主,却是为了某种制度的建构而消耗毕生的精力。我们的自由民主是付出了许多宝贵的灵魂而“选择”了群体或个体之间的徘徊,这是国家的政策,也是社会集团的阴谋;因为他们仍然认为“一般人”只有激情而没有思想的,认为他们的自由民主只是一种“要求”,并非真心实意。于是从大学讲坛到社会媒体都一致塑造一种备忘录:只要国家不动乱,就有自由民主--这是口头承诺。我们仍然活在统治制度中,我们的生命失去了真正的保障,而成为了忙碌与恐惧的傀儡。以上已证明了我们的历史只是在应付而非面对--应付原始的统治制度的不平衡“规则”或约定成俗。我们赶走了贵族统治,却赶不走统治者,也“不能”取消他们所传承给我们的统治制度,我们总是受社会暴力所诱惑与恐吓。这是我们的悲剧,也是人性的诡辩;我们只看见社会发展的癌症,却看不见人性的地雷区;即使看见了只是方便利用或进行挑战,而非避免发生。

  为自由的斗争被人性异化为“自由斗争”的历史,以至于斗争自由的历史。如果没有贵族暴力的压迫历史,您们还会为生命的崇高而争取自由吗?如果没有暴力体制的不对等现象,您们还会急于从古典中寻找人性的尊严吗?可是您们从历史中获得了什么代价呢?--只是无穷的战争,报复与恐惧,还有野性的贪婪。这跟统治者的手段又有何差别呢?您们只是满足了自由民主的“气息”罢了,却同时为统治者的策略提供更多的合理化形式,以至使您们不得不为“沦落”到为统治意志而战,为社会制度而奋斗。这不是你们的思想,而是统治集团的威胁力量;即使有契约或备忘录,那只是桌面上的一张纸。就连社会主义运动也免不了政党组织“控制”工农阶层的历史统治。在国家与生命之间,我们乖乖地“选择了”听从统治者的命令制度,即使选举与舆论也只不过是社会生活过程的“附加价值”。--我们要的是经济发展,并且是在牺牲灵魂的方式下“注视着”现实的“最低水平”。只要有娱乐,我们就笑嘻嘻了,真像个不能长大的孩子。

  历史的发展之所以继续,是因为它没有将来的形式。不是历史推动了人类的发展,而是人类的发展“暴力”决定了历史的心声。历史只是人类设计的时间程序,概括了设计,战略与实验的生存手段。例如:我们没有说话的“机会”,却接受着舆论的空间!我们的疲惫心灵无法自由“发表”,却接受了发泄心情或压抑的论坛!我们努力不是来自奋斗,也不是为了奋斗,却是因着生活压力的各种理由来作为社会实践上的辩护“方式”!我们乐于实用的观点或理智,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生存意志,正如尼采的激情!我们追求民主只是为了更多的权力斗争!我们阅读古人的智慧,并不是出于意识到他们是人类的一部分,而是因为他们是我们的“看不见的将来”,为我们自闭的心境做一点安慰的工作。

  总之,我们的思想不来自于无限的心境,却是为策略的动机而设计的生存手段。把人类的做人手段当成是我们自己的生存法则,这就是我们的思想原理,就是我们的基本的心理动机;正如常言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即使有人反对,他的生活依旧活在社会统治的人性框架中。历史已经证明,是文艺复兴起死回生的学者--如苏格拉底或莎士比亚--也是民族主义的反殖民主义运动以及全球化力量,推动了自由体制的发展;但还是体制本身的强制力量。后现代主义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合理化的霸权运作过程及其方式。可是我们当代的许多国君仍然“意图”借着各种合理化的范式或框架--例如语言游戏或话语建构--来维着辛苦经营或创造的统治力量(非统治制度);他们仍然是我们思想过程的幕后工作人员,藏在像媒体视窗背后做我们人类的“真实的影子”。那么请问您们,人类的存在,人类的思想难道只能在统治制度的形式之下或之中吗?难道世俗化,精神化,宗教化才是我们自由思想的“媒介”形式?您们的思想,您们的自由,难道只能是人类的,制度的,现实的,以及自我利益的,而不能是生命或思想本身的目的吗?难道您们不晓得,当我们越来越在现实里为各种“小部分的利益”而斗争时,心境就越来越自闭,以至不断地出卖和消耗自己的生命的灵魂吗?您们难道只为了“自我的”思想而宁肯出卖人类每一个单位中普遍固有的生命的灵魂?请您们记住这一关键时刻。

  在这关键中,你们再也不是“某某动物”的公式法则,更不是“人类”的本相。您们是“人”,有生命思想的人,有为存在本身的荣耀而付起尊严责任的人,更是有能力避开邪恶斗争而团结在一致的保守自己“善性的意念”的人。这种“人”不是一种身份或某某形态,他就是他自己的(非自我的)“意义”。它到处地活在群体中,但也可以在所有的个体中找到它的踪迹--它们之间没有矛盾对立与张力--当他们彼此冲突时是出于意识到,外来(或内在)不规则压力的问题的强制力量及其弊病而迫使他们寻找团结合一的支点来对抗一切形式的“幻觉”--但是它们的对抗并不是制造各种纷乱的斗争与战争,也不是为了斗争或改革,而是尽力保守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和谐的纯真本性:这种本性足以让野心家,政客,外交官等等的统治力量无法分化我们内心过程的善性的意念--这种意念是一种为生命本身的生存意义而来的能力,但不是一种为现实斗争的野性力量。

【关于心理演讲稿四篇】相关文章:

1.关于心理演讲稿集合7篇

2.心理演讲稿3篇

3.心理演讲稿七篇

4.心理演讲稿合集8篇

5.有关心理演讲稿锦集9篇

6.关于网购心理的寒假调查报告

7.关于教师心理学学习心得总结

8.关于心理协会工作计划汇总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