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ǒu sǒu注音:ㄉㄡˇ ㄙㄡˇ港台:繁体:抖擻近义:……
拼音:dǒu sǒu
注音:ㄉㄡˇ ㄙㄡˇ
港台:
繁体:抖擻
近义:振奋 振作
反义:颓唐
词组:抖擞
同音词:斗擞,抖薮,斗叟,抖搜,斗薮,陡搜
正文: 抖擞[ dǒu sǒu ] ⒈ 奋发;振作、旺盛的样子。 例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英enliven; rouse; ⒉ 振作的。 例精神抖擞。 英percolated; ⒊ 施加外力抖动或振动。 英shake; 抖擞[ dǒu sǒu ] ⒈ 抖动。 例抖擞掉棉衣上的雪。 英shake; tremble; vibrate; ⒉ 〈方〉:摆威风。 例瞧吧,看他还能抖擞几天。 英throw one's weight about; 抖擞[ dǒu sǒu ] ⒈ 佛教用语,头陀的别称。 英mendicant Buddhist monk; ⒈ 亦作“抖藪”。犹搜索,寻找。 《方言》第六:“铺颁,索也。 引东齐 白铺颁,犹 秦 晋 言抖藪也。” ⒉ 以手举物而振拂。 引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豉法》:“急抖擞筐,令极浄,水清乃止。” ⒊ 抖却;摆脱。 引唐 王炎 《夜半闻雨》诗:“抖擞胸中三斗尘,强欲哦吟无好语。” ⒋ 振作;奋发。 引明 唐顺之 《与万思节主事书》:“吾友閒居少过,却是不曾抖擞提醒精神。” ⒌ 显露,显示。 引元 薛昂夫 《殿前欢》曲:“施展出江湖气概,抖擞出风月情怀。” ⒍ 颤动;哆嗦。 引唐 白居易 《骠国乐》诗:“花鬘抖擞龙虵动,曲终王子启圣人。” ⒎ 威风,神气。来,割你们的脑袋。’” 引明 黄叔初 《新水令·寿陈荩卿》套曲:“词才羡君真抖擞,何事缘诗瘦?” ⒏ 佛教语。梵语dhūta(头陀)的意译。 引《法苑珠林》卷一〇一:“西云头陀,此云抖擞,能行此法,即能抖擞烦恼,去离贪著,如衣抖擞能去尘垢,是故从喻为名。” 抖擞[ dǒu sǒu ] ⒈ 奋发、振作。也作「抖搜」、「陡搜」。 引《三国演义·第五九回》:「目射神光,威风扑擞。」 近振奋 振作 反颓唐 ⒉ 振动、拂开。 引唐·孟郊〈夏日谒智远禅师〉诗:「抖擞尘埃定,谒师见真宗。」 ⒊ 涤除烦恼。宋·王炎〈夜半闻雨再用前韵〉:「抖擞胸中三斗尘,强欲吟哦无好语。」也作「斗薮」。词语解释
宦情抖擞随尘去,乡思销磨逐日无。——唐·白居易《答州民》
它们在霞光中抖擞着翅膀,从草地上飞起。引证解释
郭璞 注:“谓斗藪举索物也。”
戴震 疏证:“藪,亦作‘擞’。”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四和林卿韵》词:“抖擞空囊,存留諫笏,犹带虚皇案畔香。”
《老残游记》第四回:“从上房里搜起,衣箱橱柜,全行抖擞一个尽。”
唐 尚颜 《秋夜吟》:“梧桐雨畔夜愁吟,抖擞衣裾蘚色侵。”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选姿》:“人皆抖擞衣衫,虑其太湿。”
清 金农 《宿韬光飞雨轩》诗:“隙尘抖擞上方眠,飞雨轩中暂息缘。”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五:“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七章:“他精神更加抖擞,容光更加焕发了。”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二折:“觉一阵地惨天愁,遍体上寒毛抖擞。”
许地山 《换巢鸾凤》:“众人看他们二人死了,都吓得抖擞起来。”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二:“你还说过:‘你们抖擞吧,等“中央军”国语辞典
《平妖传·第九回》:「脚穿一双把滑的多耳麻鞋,手提一根檀木棍儿,抖擞精神,飞也似的一般奔去。」
《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那东西抖擞身上的毛,发起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