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拼音:hán dān注音:ㄏㄢˊ ㄉㄢ港台:繁体:邯鄲近义:……
拼音:hán dān
注音:ㄏㄢˊ ㄉㄢ
港台:
繁体:邯鄲
近义:
反义:
词组:邯郸
同音词:菡萏,悍诞,寒胆,邯淡,寒单,寒丹,涵澹,涵淡
正文: 邯郸[ hán dān ] ⒈ 河北省地级市。位于河北省南部京广铁路线上,人口94万。邯郸是河北南部钢铁、纺织、电子基地。战国时赵王城遗址在市区西南。 英Handan city; ⒈ 古地名。今 河北省 邯郸市。春秋 时, 卫 地,后属 晋。公元前386年 赵敬侯 自 晋阳 徙都 邯郸。秦王 政 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置 邯郸郡。三国、魏、晋 为 广平郡,隋 开皇 中改置县, 唐、宋、金、元 因之。 引《左传·哀公元年》:“夏四月, 齐侯、卫侯 救 邯郸,围 五鹿。” ⒉ 战国 赵 都 邯郸,因以为 赵 的代称。 引《竹书纪年·显王》:“六年,我师伐 邯郸,取 列人。我师伐 邯郸,取 肥。” ⒊ 指《邯郸曲》。参见“邯郸曲”。 引《文选·鲍照<舞鹤赋>》:“虽《邯郸》其敢伦,岂《阳阿》之能拟。” ⒋ 稻粱的一种。 引《管子·地员》:“五纑之状,彊力刚坚。其种,大邯郸、细邯郸,茎叶如扶櫄,其粟大。” ⒌ 复姓。 汉 有 邯郸义。见《通志·氏族三》。 邯郸[ hán dān ] ⒈ 县名。在河北省西南部,与河南省接界处。平汉铁路经此。词语解释
引证解释
《汉书·地理志下》:“邯郸 北通 燕 涿,南自 郑 卫,漳 河 之间一都会也。”
清 陈维崧 《菩萨蛮·赠梁陶侣》词:“邯郸 年少春衫緑,鸣筝竞唱《棠村曲》。”
《竹书纪年·显王》:“十六年…… 邯郸 之师败我于 桂陵。”
张铣 注:“邯郸 善为歌曲。”
郭沫若 等集校引 王绍兰 曰:“此盖稻粱之属也……其种有大小,古人因名为大邯郸、细邯郸矣。”国语辞典